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1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这一章是解释经文里“齐家治国”的意思。
曾子讲:“圣贤在经典里所说的,治国必须先齐其家的意思,是说家族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君子必须首先通过修养自身来教化整个家族成员,而后才可以治理国家。人如果不能修养自身,以成为整个家族成员所仿效的对象,则这个家族是无法被教化的。家族之人没有被教化好,而想要教化国家里的人,使众人能做到互相感化,必然没有这样的道理,所以治理国家的君子,惟有修养自身来教化家族之人,在整个家族成员之间,务必尽心做到纲常之理,这样的模式一旦建立起来,则全国之人就会以此为榜样,自相对照观察自己的行为,而后都来效仿,这样教化就成功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家族、国家是一个道理。比如在家中父母前尽孝,而在尽孝的全部过程中,这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际上就是国人服务国君的道理,所以说服务国君的道理,也就是尽孝父母的道理;家中有兄长就应敬爱尊重,而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的道理,实际上也是国人服务长辈或上级的道理,所以服务长辈或上级的道理,也就是在家中敬爱尊重兄长的道理;安抚爱护弱小,适宜使用仁慈的方法,而在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国人管理众人的道理,所以管理众人的方法就是用仁慈对待他们。
孝、弟、慈,这三项,是君子通过修养自身,以达到教化家族成员目的的。约束自己就是风化的源头,而广泛的传播必然会有一定的准则,这就是君子不出家门,然而他的教化已经在全国成功了。
张居正讲:这是解释经文里齐家治国的语言。曾子说:“经文里讲,想要治理好国家必先治理好自己的家族,这是为什么呢?盖家族是国家的根本,如果不能修养自身来教化整个家族成员,使整个家族之人有所效法,却想要教化一国的人,使他们感化,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所以在上的君子,只是修养自身来教化家族之人,使父子、兄弟、夫妇各尽其道,则身虽然没有离开家,然而这样标准的确立,风声的传播,那国家的百姓,自然得到感化,也都能各尽其道,而教化也得以成功了,所以为何会如此?因为家、国虽然不同,但是道理是相同的,比如善于事奉父母就是孝,然而国家有君主,就像家中有父母一般,这事亲的道理,就是那事君的道理。善事其兄称为弟,然而国之有长,就像家有兄一般,这事兄的道理,就是那事长的道理。安抚爱护卑幼称为慈,然而国家有百姓,与家里有卑幼一样,这安抚爱护卑幼的道理,就是那管理百姓的道理。”孝、弟、慈这三件事,是君子修养自身以教化家族的。然而国家的事君、事长、管理百姓之道,也不外于此,这就是君子没有离开家而教化在国家自然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