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一位朋友在微信上取得联系,我们约定下周末见面。
或者去周边博物馆,或者去逛街,或者只是简单地坐下来聊聊天。
自从上个暑假见过一次面之后,我们几乎已经半年没有过联系。
她一直在工作,我一直在学校上课,再加之处于不同的城市,两个人之间的地理距离有200多公里,想见面自然是难上加难。
早上,和她在微信里约好见面的日子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发生了某些变化。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赶着时间去生活,我不再心疼那些在学习之外花费的时间。
我开始有除了看书、上课之外,有一点儿正常的生活。
会舍得花时间陪男朋友,会珍惜和朋友们每一次通话、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而不是巴结着每分每秒,和别人在一起时,眼睛耳朵永远是处于离线状态。
想起上学期在学校,每个周末有计划去某个景点游玩时,我会早上五点起来,先看一个小时的书,之后刷牙、洗脸、化妆,将书包提前放到图书馆。
大概早上七点半这样,一个人出校门坐地铁赶往景点 。
我会提前设置好早上几点到几点是游玩时间,在公交车上需要做哪些事,几点到几点要坐车回校,回校之后休息半个小时,到图书馆又需要完成哪些任务。
我的时间可以精确到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
好像生活就得这样紧巴巴地过着,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
现在的我,星期一到星期五依旧是算计着每份每秒,但不一样的是,我开始关心周遭的事物、身边的人、好久不见的朋友。
生活、学习、恋爱、工作应该是一体的,它们组成了生命不同的色调与光环,也让我的心态越来越平和。
2.
从三月末到四月初,还发生了两件让我特别难忘的事。
第一件事是,我基本完成了研一为自己规划的一个大目标。
从上学期九月份进校门时,我就心心念念想要在研一发表一篇论文。
为此,在上学期,我自己曾尝试写过两篇课题论文,但先后由于选题、立意、 内容等各方面原因被否定掉。
甚至有一篇论文,由于被任课老师否定得太厉害,曾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去完成这个目标。
在这期间,我也旁敲侧听地向导师表达自己发表论文的意愿。导师曾经对我说,研一就想发表论文,还是很困难的。但我自己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12月份,我给自己确定了论文研究对象,并请教导师的意见,初步确立论文切入点。
从12月中旬到1月末一直处于研究论文对象、收集资料、阅读以往文献阶段。
从2月到4月初,从第一稿到第五稿反复斟酌修改,终于完成了一篇在导师看来已经比较合格的论文。
当得到导师的肯定时,那种即将实现目标的无以言表的心情,让整个人感觉到生命的一种突破与活力。
认准了一个目标,不管别人说什么,只要脚踏实地地去一步步实行,就会有实现的可能。
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不能轻言放弃。
这种长期专注于一件事且敢于不断挑战自我的力量,会让我们对生活中潜在的、可能会遇到的一切困难葆有一份迎面而上的勇气与信心。
通过这件事,也更让我坚信:
不管在旁人眼里多难、多不可思议的目标,如果你不去亲身经历一次,没有抱有一种不到南墙不死心的决心,而是永远习惯于活在别人的认知里,就永远无法去一次次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再不断地扩展自己的能力最大值。
你也就无法品尝到那种一步步靠着自己的勤奋、坚持、信念去攀登一座座高峰,最终抵达山顶的那种舒畅感。
你的生命、潜能永远只会处于冬眠的状态。
一个人最可悲的,就是自己给自己的生命设限,或者顺从别人的认知,人云亦云的生活着,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
可以说,这是第一件事给我最深的感触。
3.
第二件事关于写作,说来有一点点遗憾。
三月下旬,有一位编辑留言询问我有没有出书的意愿。
我至今还记得,当我那天吃完午饭看见那条留言时,内心是怎样的激动与惊喜。
在那一个星期,我改样稿,整理选题目录。甚至每天早上一睁开眼,就坐在电脑面前修改、删选文章。
但最后由于某种原因,经过再三思考,我还是暂时放弃了那个机会。
对我来说,有一天能够将自己的文字集结成实体的出版书,是我写作这条路上,最大的心愿。
当有人为之伸出了橄榄枝,只要我接过去,可能就会很快达成这份愿望,那份心心念念的期待。
但出于双方对于写作定位、秉性的不一致,我最终搁浅了这份冲动与欣喜。
做出这个决定,对于而言,是异常艰难的。
记得当时,我找了一些出过书的前辈以及身边的朋友,在权衡之下,毅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虽有遗憾,但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些不曾思考过的东西。
如何在商业以及个人愿景之间达到协调与平衡?
如果有一天,因为写作内容、风格的原因,很长时间都不能符合出版社的定位,是选择妥协,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最终做出那个决定,是我真正地静下心来,去问自己,我的写作初心是什么。
通过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给曾经像我一样经历过自卑、迷茫、无助的大学生一份希望与动力。
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告诉他们,在人生的十字口面前,不要因为外界的某种原因——亲情、爱情、金钱、怯懦、自卑而放弃自我成长的机会。
坚持、勤奋、信念,会成就更好的我们。
这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而是我一直以来坚定的生活信条,也是实实在在践行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
这样的写作群体,对于出版社而言,是一个极其逼仄狭窄的消费空间,也注定不足以支撑所要发行的出版数量。
聊天时,朋友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
“随着你生活阅历、人生经历的增加,你的眼界、认知会不断提高。到那个时候,你写作的面会越来越宽广,自然而然,就会面对更多的市场群体,这必然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所以,现在的你,只要坚持自己心中最初的想法,就很好了。”
就像我一直坚信的,有些东西,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与证明。
4.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这样事与愿违的事或者真正考验所谓初心的时候。
是坚持还是妥协,永远是当下的我们所要面对的、无法逃避的抉择。
也许,坚持会换来一无所成;妥协,会获得所谓的别人眼中的光鲜亮丽。
所以,有时候,无论这个世界,还是我们个人,最让人感到矛盾的,不是类似非黑即白,非错即对的二元对立的选择,而是黑与白、对与错之间的模糊边界。
但是,无论你是选择哪一个,可以肯定的是,你所认真经历的一切,都是你生命中的一份难能的历练。
它们终究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一些印迹,只要你始终以一种好的心态去看待它,就一定会有所获得。
曾经经历过一段爱而不得、撕心裂肺的感情,你会更加懂得爱与被爱的意义;
曾经有过一段不堪忍受的原生家庭记忆,你会更加珍惜往后人生所拥有的幸福;
曾经在职场上被同事排挤诬陷过,当你以后达到某个高层职位,你会更加尊重理解新人的不易。
曾经被同学室友孤立嘲笑过,你会更加明白独处的意义。
这些在某个人生阶段,经历过的某些痛苦的经历,既然无法避免,就坦然接受。换个角度来看,其实它们都是在给你的人生添砖加瓦,让你在生活、职场、家庭中成为更好的个体。
没有人的人生是时时刻刻完美的,最重要的是,对于当下的每一刻,对于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发自内心的,都是源于最初的那份渴望。
其实你无须担心选择的对或错,因为人生可以有千万般选择。
只要你一直抱着精进的态度在生活,哪怕一时失去了某些东西,但在不远的某一天,它们会以一种新的面貌等待着你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