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粗糙的自己
很多年以前,生活处处碰壁,身心疲惫,面对自己充满烦恼、青涩,充满负能量的心灵,深深觉得自己缺乏处世智慧,心态不够阳光通透,我痛下决心,觉得改变的时候到了,必须通过修行,改变心境。
修心,就象一个身处黑暗的人,向往光明。一个身受束缚的人,向往自由。
刚开始学习的我,如海绵吸水,贪婪的学习,知识的大海里游泳,映照之下,才深知自己的笨拙愚昧和幼稚,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懂得学习,进步是唯一的选择,只有不断的否定不好的自己,才能打造一个阳光积极努力向上的心灵。
记得刚开始学习的是情绪管理,那时候情绪管理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或者是我能力不够,我急于把自己的坏状态转变,心里粗浅地觉得,把不好的转变为好的,就是完成了扭转。或者就是把坏状态消灭,好心态自然而来。
似乎改变心态就是几天的事情,好象做起来就是一加一这么简单。多么无知的想法。
修心,就是培育一朵花开
现在的我才明白,建立一个全新的我,并不是消灭旧的不完美的自己,就比如消灭一座废墟,并不会就是一座完美的大厦从地而起。
要建立一个新的自己,就象守候一朵花开,在那块土地上撒下种子,就要慢慢地浇灌,精心培养,等待它一天天吸取天地雨露,健康茁壮地向上伸展,直至结下蓓蕾,含苞待放。
而那块土地,其实就是那个原来的自己,以原来的土壤为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自己才是正确的。在原来的土地上吸取养分,才能培育出一朵全新的美丽的花朵。
建立一个全新的自己,就象捂热一颗冰冷的心,用自己的温热,细火慢炖般,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地熬,熬到他的心变暖,感知到你的爱,你才能得到爱的正向回馈,才能享受两心相悦的幸福。
一天,一天,把一个钝器慢慢打磨,本着铁杵磨成针的心态,完全忘记了时间,突然有一天,发现这个钝器正在逐渐变得光滑,细致,有光彩。
只要自己努力耕耘,就会得到回报,有付出,就会收获惊喜。只要心里保持着向日葵的向阳力量,抱着一份坚定一路向前,就会拥抱阳光。
说到底,把粗糙的自己打磨得光明,宁静,自在,其实就是一个追求安乐的过程。
追求安乐,追求自在,明心见性,时时察觉。
修心的境界
一颗处于负能量区的心,她永远被抱怨、猜疑、嗔恨、、嫉妒、仇恨、痛苦、愤怒、报复等等偏激、阴暗的情绪所充满,有如身处黑暗,永远不见光明。
在这样的负能量区,就算得遇幸运的好机缘,有人帮忙提携他去追求光明,走出阴暗痛苦,这时候的TA,也会因为自我封闭和憎恨炽盛,不具足机缘,错过或者自我拒绝成长,最终与获得光明和提升的机会擦身而过。
只有你的心向往美好,美好才会眷顾你。只有你向往阳光,阳光才会来照耀你。
曾经在负能量区停留的我,深知负能量情绪对心的煎熬。对自己的否定,对他人的怀疑,对世界期望的崩塌,对未来的绝望,任何一点挫败,都是最后一根稻草,可以把人压垮。
绝望常驻心灵,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地狱中,甚至常有毁灭的冲动,建设一个健康的自己都不可能,更谈不上对这个社会有正能量的影响和建树以及贡献。
每个人都渴望修炼到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最高的境界,佛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修出大慈悲心,看众生都苦,于是发愿要普度众生。佛的境界,是无“我”的境界,是天人合一。
但是普罗大众,都是凡夫俗子,要让一颗散乱放逸以及被物欲奴役的心,在生活中一步步的磨炼,在学习中慢慢领悟,消除“贪瞋痴慢疑”五毒,让心变得纯净。让善良和温情重新回归心灵。
修炼一颗纯净光明的心,就是一个除尘去垢的过程,让那颗被灰尘覆盖的心,恢复初始的纯洁透明,焕发真实的人性的光彩。
修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判断心修炼所处的能级层次,就是你对自己心的观察,达到哪种程度,你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掌控到哪个程度;你对自己心识的观察,有多灵敏和细致;转化心态的能力,是否已经能让心处于定境,不为外物所驾驭,甚至能反过来,驾驭外境,以正能量影响外境。
以我对自己的心态的认知,我现在基本能掌控自己心态,在顺境中,不贪图快乐,不企求太多,尽量保持不生烦恼,心中平静,愉悦。
遇到挫折和不顺心,能观照自心,让心安定,然后努力透过障碍物看到后面的机会,努力去拓展,让机会成熟,超过障碍去实现机会。
如果不能获得成功,就慢慢等待,等待机会成熟。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心态,尽量调和矛盾,让一切变得和谐。
修心,让我扩宽了心量,提升了能量,让我学会主导自己,成为一个快乐平和自带光彩的人,并让这种快乐,影响更多的人。
我喜欢自己这样的心态,但是修行的路很漫长,要每天不断精进,才能不枉此生。培养正面、积极的心态和情感,要让心态能级不断跃进,一直走在修行的路上。
只要坚持信念,曾经经历的挫折磨励,终将会成为修炼这朵心花茁壮生长的营养,精进修行,孕育希望,等待花儿次第盛开,直至怒放。
自律,观察,觉知
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自觉调整自身行为让其他人感到安适快乐。所以,修行有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一是替他人着想,二是为此而采取转化内心的实际行动。
真正发心修行的人,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利他的人,利他首先是完善自己,然后才能利于他人,首先一点必须做到自律。
利他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扶一把,其次在生活实践中,要更切实地在平日生活中时常检讨、克制自己,在与人共处中,带给他人愉悦的感受,杜绝给他人带来痛苦的身心行为,以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空间。
自律首先是完善自己,让自己的身心行为纯洁友善,其次是独处的修行,慎独,即使独处,也让自己行为高尚。
心,不过就是一堆念头罢了。
如果你试着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会发现情绪就像天空的浮云,多变而易散,远看一朵一朵,仿佛人能在上面漫步起舞,但走近一看,才发现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尽管如此,天空还是经常出现浮云,在我们心性的天空中,情绪的浮云聚成云团,构成我们的心境。
自律的第一步是觉察。留心自己“心”的念头升起降落。观察自己身、语、意的活动,观察负面情绪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
安住当下,时时觉察它,当心跟着意识游走,就把它带回来。
时时觉醒,把放逸散乱的心绪调回到当下的状态,让当下的光亮照进心灵,让心柔软,保持心灵的清明,透澈,提升正能量,处理好当下的一切情绪和事务。
观察各种情绪和生起,如开心,烦闷,即使像愤怒这种狂暴的负面情绪,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也需要各种条件才能产生和壮大。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就有办法克制、削弱、化解愤怒的情绪。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显现很多负面的东西,对于心里升起的每一个念头,保持观照,做到念念分明,保持这样的清醒和明白,就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觉知就是自律,达到把控自己一切身心行为的目的。
观察,就是从身、受、心、法着手,如实而又绵密地觉察自己的身心。在这种了了分明的觉察中,很多烦恼消失无踪了。
坚持自律,一生为之,一丝不苟地恭行,在实践中证悟,并不断提升能力,那在管理自己方面,必将大有成就,个人修为应该达到很高的层次。
心的安乐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一位禅师问他的弟子,如何耕作一片荒芜的土地?让这片土地不生杂草?
弟子们纷纷支招,各抒已见。有的说,撒下除杂草的药,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拔杂草。大家各自奔着“除”这个目的去了。然后各自去实行,纷纷耕作自己的田地去了。
等到来年开春的时候,收成的时候到了,大家看到,禅师的地里,一片金黄的庄稼长势正好,黄澄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颗粒饱满,标志着庄稼的大丰收。看得出禅师在这片土地上花了很多心血。
而其他弟子的地里,一片荒芜,什么收成也没有。
大家纷纷围着禅师,禅师笑而不语。
禅师的行为诠释了修行的法门。不要一味关注着“除”,而是去关注“种”。
要在一片田地上消除杂草,就是“种”下正能量的种子,就会获得功德圆满的收成。
而在一片心田上耕种,要修行,要收获,就跟这种法师一样,去播下正能量的种子,杂草自然不生,而且付出后的丰收,将会让你心想事成。
不要以为我们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才艺技能,从而成为一个更美丽、更圆熟、更富有、更令众人羡慕的人。不是这样的。
很多时候,我们恰恰需要做减法。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
有时候只需要去做好对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修行。
修行,无非追求心的安乐。让正能量充满心田,心就会安乐祥和。
什么是快乐呢?
痛苦消失就是快乐。
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
也不要把痛苦看得太重,它其实也是一朵浮云,你认真观察它,它立刻就如烟飞烟灭。
不把痛苦看得太重,也不要把快乐看得太重,以一颗平常心,得之自然,失之泰然,如如不动,佛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看得见自己的情绪,也看得见别人的情绪,对当下了了分明,如镜子般照见一切。
安住当下,不被心里的一堆念头牵绊,自然心生安乐。
安乐,说到底,是一种心的感受。
内心越来越宽阔、坚强、温柔,这便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自己快乐的源泉。
本文参考书目《次第花开》,希阿荣博堪布著。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二十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