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你的课堂有学生睡觉
老板的舞台是商场,老鹰的舞台是天空,老师的舞台是课堂。
每个老板都想在商场里叱咤风云,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每只老鹰都想在天空中振翅翱翔,高则睥睨,低则悠闲;
而每一个老师都想掌控自己的课堂,教而磅礴,学而畅快。
然鹅,真的是然鹅,不少老师的课堂却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讲台上纵横捭阖,口吐莲花,甚至挥汗如雨,下面的学生却昏昏欲睡,成片成片地倒下,趴在桌上。
眼睛一睁一闭,一节课就过去了,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
课堂上有学生睡觉,上课的老师大约有一下几种反应。
第一种是暴跳如雷型。
上我的课,居然睡觉,是可忍孰不可忍,大嗓门叫醒你,大白眼砸晕你,大脾气训斥你,大道理轰炸你,大部分站后面,大不了拎书不给你们上了。
这种类型的老师把课堂当做自己的主战场,以教为主,学生不能睡觉,就得听他的,他的地盘他做主。他上课是卖力下功夫的,学生也应当配合尽量迎合的,老师讲学生听天经地义,上他的课睡觉就是对他的不尊重,大逆不道,他的课堂他有绝对的主导权,听课者让他满意,睡觉者不能容忍,要么罚站,要么驱逐到外面。
因此,他的课堂学生会战战兢兢,不敢睡觉但也没有了听课学习的兴趣了,专制的环境下,不可能产生乐趣和喜爱。
第二种是听之任之型。
老师的任务是上课,完成教学目标是他的教学目的,他的课永远以课本的内容为主,讲一直是上课的不变形式,听与不听是学生的事,与他毫无关系,杨不管就是一个典型。
这样的课堂睡觉会成为常态,不睡觉就乱糟糟地说话,老师大声说,学生小声说,老师不说学生还说。然而老师却不闻不问,也无能为力,只有经常叹息,现在学生真难教,老师真难当,学生没有几个愿意学的。
于是经常感叹一届不如一届,依然在他的课堂上无奈地唱着独角戏,一个喃喃自语的老师,一片东倒西歪的学生。
常态违反常识,却一直是常态,常识一直被忽略。
第三种是反思改进型。
这样的老师绝对不允许自己的课堂有睡觉的学生,而这种不允许,不是强制睡觉的学生站到后面,也不是撵到外面趴在窗户上。
如果发现课堂有睡觉的学生,老师一方面会关注这些昏昏欲睡的学生,就自己当前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恰当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警告和提醒睡觉的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课堂是他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学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另一方面,老师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课堂上老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处于主导地位,关键是如何“导”。
而“导”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乐意发挥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旦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恐怕学生就会盼望着上你的课,在上课之前会有一些准备和设想,老师这节课会上什么?会如何与我们一到解决那个难点?我渴望解决的疑问老师会以什么方式破译?老师又会以怎样的妙语解释这段晦涩的语句?……
总之,学生对课堂有期待,学生就会精力旺盛地去迎接这节课的到来。在课堂上,学生不会产生睡意,也不想爬在桌子上小憩,他会担心自己的一个愣神,就错过了许多的精彩;自己的一个恍惚,就赶不上课堂的前行。
这样的课堂,学生和老师都是享受。在这里,学生不会感到时间太慢,也不会觉得是煎熬,学生只会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下课铃声就响了,学生只会惊呼:时间过的太快了!
学生会把这样的课堂看成诗意的栖息,他们会在课前期盼,也会在课堂享受,更会在课后想念。
老师和学生在45分钟里,共享知识盛宴的同时,彼此都能体验到交流的美好,也许没有什么感觉,下课铃就会响起,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哪容有睡觉的想法和时间?
不能让你的课堂有学生睡觉,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迁怒于学生。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的吸引力在哪儿?课堂的魅力在哪儿?课堂的诗意在哪儿?课堂的远方又在哪儿?
这些可能是老师应当去思考的,尤其课堂上有睡觉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