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看到一条新闻,杭州一女子花7700元买了一双鞋,结果穿两天就出问题。。。
7700一双鞋,在职场人看来也不算是个小数目了,或许是自己心心念念积攒的工资,或者是男友在特殊时节赠送的纪念礼物...不管怎样,在杭州这位当事人眼里它绝不仅仅是一双鞋,背后更多的可能是对亲情/爱情的寄托;然而,居然穿两次就“原形毕露”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在我看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消费品质的需求也自然水涨船高,钱花多花少要看标的物的心理价值预期,拿同城租房或买房来说,不管是公寓合合租还是整租,不管是清水房、小洋房还是大别墅,不同人眼中权衡的维度不同,自然宁可花高价也要拿下心仪的房源。这期间涉及到的一切决策环节和交易流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市场逻辑,但前提是买卖双方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时下人们之所以“谈中介而色变”,就是因为“中间商赚差价”,回顾种种案例,买卖双方中间涉及的第三者越多,交易就会变得愈发不透明,层层盘剥之后,往往都从消费者身上找补回来,这也是尽人皆知的事了,而之所以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消费者默认事实,并且抱着“只要东西好就行”的消费态度来审视整个交易(有钱任性,我认)。
可现在缕缕被爆情况似乎说明,消费者一厢情愿想当然的消费观念需要纠正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所谓“消费升级”又有了新的变化,智商税已经超越普通人的圈层,开始向所谓的中产/高产人群大踏步迈进……
我一直对“人傻钱多”持怀疑态度,真的是不会挑选不会甄别么?后来才明白,其实之所以愿意付出比常人更高的价格来完成交易消费,无非是对心仪的公寓品牌、心仪房屋租赁公司“低门槛、高信任”式的认同,它节省了租房/购房消费者的时间成本,同时还赋予了足够高的体验溢价(如目前公寓平台推出的增值“管家式“服务),如果我不是特差钱,自然也会倾囊相授,有钱难买我爽我开心嘛!
可现在不同了,当市场上新的商品标的越来越多,当每天都有琳琅满目的心仪好物充斥在你面前时,这还真就到了需要擦亮双眼的时刻。岂不见美颜滤镜乔碧萝、瘦脸尖颊大长腿?
或许有人会说,大不了我吃个亏上个当,拉入黑名单不再信它就是了,不不不,你还是错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幼稚想法,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随便改头换面粉墨登场,你能认出来才怪!这个跟商家诚信素质问题就挂上勾了,那些品质好口碑佳体验好的品牌公司平台,把诚信理念作为服务消费者的使命价值观,是根植到基因血脉中的,而那些臭名昭著的黑中介、黑产业,从创立之初就没有把消费体验摆在首要位置上,总而言之一句话:坑你没商量!想着法地坑你没商量!!
OK,吐槽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要给大家对应的解决方案,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事先做好甄别呢?其实也没多难:
其一,多对比多分析,把自己内心的心理预期(彰显气质?提升品位?短暂享受?长效体验?...)跟现实状况(价格、款式/户型、地段...)相结合,看二者匹配度究竟几何?
其二,多方求证口碑评价,世间没有完美的产品和品牌,键盘侠也永远存在,不必刻意去理会,学着透过表象看本质,基于自身需求做好适当的事前同/竞品分析,最终找到那个心仪的最优解。
总之,如果能遇到自己心仪的品牌那自然最好,如果还没有找到的话,就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吧!啥?你说维权?再说吧...现在时间这么宝贵,想想都麻烦呢o(╯□╰)o
Tips:各位商家,还是要劝你们善良!好好打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商业社会缺的永远是良心商家、良心品牌。『天道酬勤』送给自己,也送给现实中的各个商家,望——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