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今天一翻书,马上就觉得可以动笔了,顿时思如泉涌。500-800字的上下限对我来说真的有点少,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才发现自己的语言可以精炼些。正是因为有这仪式感,压迫感才会不断回头去看自己写的文章。一篇文章下来,发现这些字数刚刚好去正确而精炼地表达一两个概念。 我想以后也不会再随随便便发些随笔上来了,要更文就必须要认真。毕竟,只要还有一个人在看,我都得对ta负责不是么?
以下800字刚刚好。
“25岁之前,不攒钱。” 大概三年前,我一直在和家人重复着这个概念。
“不做代购,太亏了。”这是我从入行奢侈品销售起一直对熟人们说的。
在他们眼里一定都是诧异的目光。曾经的“我以后是做大事的人,这点钱不算钱”,“有这时间多读两本书多好”等渐渐变成了现在的一笑而过。毕竟智慧之光需要自我淌过黑暗去获取,任何人都无法替你走你的路。
那时能拿出的概念不过是“多读书,让自己成长。想要钱,你就多读书。外在的财富是内在智慧的外显。” 但是明显有些人需要自我搭建“读书能引起人生质变”的回路。 而这些都太过于浅显,难以触动不懂读书重要性的人的心。
直到前两天,李笑来的一幅“人生曲线图”让我思维瞬间通透了:
1.做任何事都有成本,而在超过成本线之前的努力都是挣扎。也就是量的堆积终会引发质变,到达临界点也就是突破成本线时,曲线会气势如虹地向上爆发。
2.在成本线之下的我们省的钱终究会拖慢我们前进的脚步;成本线之下的时间如果拿来做代购就是在出卖时间,x轴一路高歌,而y轴止步不前。
两者都是因为短视而不见长期影响,长此以往终将忙忙却碌碌地度过一生。
同一个概念,李笑来讲得就如此清晰入骨,而我相形见绌。 此刻这个对比让我回想到了“深潭理论”在脑中生成的过程:思想是抽象的,是被一层雾蒙住的。而你一旦把思想具象化,很多东西就清晰了,也能领悟到之前所想不到的东西。
在思考思考的深与浅的过程中总感觉表达不出很多概念。而突发奇想把思想比喻成深潭,瞬间清晰了。
先把一个概念具象化,联系自己过往的经验深入思考。而在达到一定的深度之前只能叫做“想”而不是思考。
给你的时间和成就画一个曲线图,你现在所做的一切,到底会不会给y轴带来提升?要知道Y轴成就高度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而X轴的时间就像脱缰的二哈一样,哪怕你在睡觉它也照样很欢快地向前狂奔。而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份正确的努力都会在突破成本线的临界点时以幂数返还给你,这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