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临近期末考试时的一个周三下午,新闻摄影下课,和班上几个同学拖着咕噜噜的肚子到六食堂觅食,大家端着热气腾腾,撒着白芝麻的波波鱼和麻辣香锅,一如既往地坐在喜欢的阳台边的座位上。
这里既可以吹到空调,又可以一眼望到远处被绿植和鲜花包围的思源湖和情人坡。期末考试后就要去实习了,我们在选择回家实习和上海实习之间踌躇不定。
“我没有什么理想,能在上海活下去就行。”
一起吃饭的同学发出感慨,旁边的小闭也这么附和道。
大家一边忙着填饱肚子,一边不忘嘴边发几句牢骚。从专业课没有认真听担心期末挂科,到以后毕业了想找什么工作,再到想回家开个农场,在农田旁边盖个田野别墅,饭桌上的聊天总是这么不着边际。
“小万,你呢?”室友三三咽下藤椒味的波波鱼,一脸好奇地望着我。
“如果说我有什么愿望,就是想毫无顾虑的混吃等死。”
说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图片作者:插画师@Đốm Đốm
虽然有些浮夸,但是每次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还等不到公交车的时候,这真的就是我的愿望。
像大家憧憬奶茶自由、星巴克自由、车厘子自由一样,等在公交站牌的我,心里想的是哪一天能实现打车自由。
02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朋友问:“你的公众号好久没更新啦,怎么着,不要它了?”
我嘿嘿一笑:“要要,太忙了嘛。”
重新登上后台,发现上一次更新是1月22号,笨拙的伸出两只手,一个一个的数手指,距离今天竟然已经将近半年。
恍然发觉,时间过得真快。
去年11月份在学校创办“政法瞭望SHUPL”公众号,光荣地成为了它的创始人,今天打开界面,发现已经和部门的伙伴们一起发布了53篇文章。
2月份以来,和编辑部的伙伴们做了三期报纸,结束了团学的工作,加入了上海校媒,常常一个晚上要兼顾两个公众号文章的审核发布,像把自己榨干了一样不断输出输出再输出。
蹲在凳子上打开《向往的生活》,看黄磊老师做让我馋到流口水的美食,听何炅老师和嘉宾讲故事,就是在和伙伴们完成当天的任务后,我最开心的时刻。
现在回头看,这个学期虽然多了繁忙的工作,收获了看得见的成果,却少了阅读的输入,少了观察生活百态的心思,提笔写文章的时候,觉得现在的脑子就是一个空壳。
六一前后几天,整个人陷入了期末考试的恐惧和找工作的急躁之中。
每天睡觉都在梦见自己第二天要考试,脑子里闪过无数次某门课挂了老师通知我补考的场景,复习之余,与面试公司的负责人沟通实习事宜,最后在基本满足实习需求的情况下,接受了公司提供的岗位和那一点点生活补贴。
一直到六月五号,期末考试结束,实习也基本敲定,整个人如同呼吸到了新鲜的氧气,步入朝九晚五的生活正轨。
于是,开始每天早上踩着时间点到公交站,迎接一天的工作。
实习在上海三联与上海临港文化合作打造的体验式书店。如今的书店概念,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书籍售卖,而是将文化讲座、艺术设计展览、影片赏析、新媒体宣传、咖啡公社各类文化消费体验结合的一个融空间。
店里的每一个同事都能够集空间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能力于一身,并附带超强的控场能力。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
03
因为学校今年校园整修,我也不得不外宿,直到要搬出去的这一刻,我才真的体会到了沪漂的感觉。
居住点与公司相距不远,我的通勤时间也就还好,四十分钟足矣。但尽管这样,我也在每次下班后,浑身充斥着只想吃饱躺床的无力感。
后来慢慢自我调节,适应了上班的朝九晚五,也学会了接受“平淡”这一生活现实,毕竟总有一天,要靠工作养活自己。
生活在碎片时代,却不能像碎片一样生活。人需要特定的生活空间,需要衣食住行的保障,需要有一个能够容纳疲惫身躯的小窝,人受现实环境的束缚,而不能真正像碎片一样自由。
在上海,挤在自己旁边的陌生人,可能是公交换地铁,地铁再换乘才到了现在的车厢一角。尽管在地铁上被挤成肉干,却每天还有无数人想要来上海,无数人想要坚持在上海工作。
这也许就是魔都的魔力吧。
04
早上八点,被梅雨季的闷热笼罩的上海,数不清的人奔波在马路上,行色匆匆赶往公司,打卡开启一天的工作。
日子是平淡的,甚至每天机械重复同样的工作以后,满是懈怠。
但也还是要慢慢将未来的路捋直,不说一路向上抵达山顶,至少要让它是不颠簸的,平稳的,然后把平稳向幸福那儿靠。
“让平淡变得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