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给求租的大学生推荐长租公寓,突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将平面布置图发给他们。所有的人都能一眼挑出那个最贵的房间,而最便宜房间是被询问次数最多的。“
我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写点关于什么是“好”房型的文章?
但是“好”的标准很宽泛,我想套用上海的“经济适用房”的概念来阐述。
经济适用房相对于商品房具有3 个显著特征:经济性、保障性、实用性。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
而我此次将从经济性和实用性作为考核的出发点,再结合一些维度来考核。
1.电梯房
有些人喜欢电梯房,而有些人对电梯房有本能的抗拒。
喜欢的人理由很简单:
a.搬东西方便
b.楼层高,视野好,空气新鲜
c.老了以后上下楼方便
。。。
不喜欢的人理由也很充分:
a.电梯房的得房率低,不划算
b.我不喜欢住的高,真要有点突发情况,跑都没地方跑
c.上班等电梯慢死了
d.电梯太不安全了,经常出现夹住人的情况
e.使用费用太高,不划算
。。。
正反两方说的都不无道理。其实是不是电梯房,到底有多少部电梯,是有国家规范明文规定的。
a.在上海,6层以上是必须设置电梯的,14层以上必须设置2部电梯。(现在要求4层以上设置电梯)
b.另外我还要引出一个容积率的概念。
容积率是指一个地块的地上计容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但某些项地上面积是不计入的,如架空层等)
容积率越高,意味着楼层越高,(上海的住宅容积率极限是2.5)。
给一些经验参考值(排除极端变态情况):
0.3以下,独栋别墅
0.5以下, 类独栋别墅
0.7以下,联排别墅
1.0以下,6层(多层)
1.5以下,11层(中高层)
1.8以下,18层(高层)
2.5 以下,24-33层
开发商都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会在同一块地块上采用产品组合,这样可以产生比较大的溢价空间。“同一块地上,别墅总比公寓卖的贵”,普遍遵循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
容积率越高,靠近市中心的概率就越大。
因为市区的地块相对稀缺,拆迁等成本比较高,如果不在上面多造楼,盈利堪忧。
那电梯房这个问题的选择就比较容易了,如果你想靠近中心,生活便利,那么电梯房的选择面比较大。反之,你喜欢郊野生活的,那么非电梯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2.得房率
这其实是营销上的一个概念,很不“正经”的一个说法。我想用一个术语使用面积系数来阐述这个问题。
套型建筑面积(房产证上就是这个面积)是指单套的套内使用面积除以标准层(多套)的使用面积系数
使用面积系数=各套内使用面积之和/总建筑面积(含大堂等公摊面积)×100%
给一些经验参考值(排除极端变态情况):
80% ±,多层
65-72% ±, 高层
所以当中介再给你推荐,这个房子有90%的得房率的时候,你就只能“呵呵”了。
影响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的影响因素。
a.楼层越低,系数越高,套内使用面积越多
b.标准层面积越大,系数越高,套内使用面积越多
c.标准层户数越多,系数越高,套内使用面积越多
3.一梯几户
“经常会听到说,你买的是一梯几户啊?”
这里阐述2个概念
第一个是楼层与楼梯数量的关系。(以单元式为例)
11F以下(含),1部开敞式楼梯。
18F以下(含),1部封闭楼梯。
18F以上,2部防烟楼梯。
楼层与电梯数量的关系。(详上文)
第二个是平层几户的概念。
a.标准层上户数越少,品质越高,相应的使用面积系数越低
b.标准层上超过3户都为创新产品,超过5户将会与宿舍品质看齐(广东地区除外)
4.跃层
跃层的概念不应该在经济适用的房型里出现,我说个另类的产品。其实原设计是闷顶或者阁楼,但因为家里实在太小,就把原来的这块打开来使用。一般情况层高不会高(2.1米左右),使用空间都是斜45度,但是了胜于无。能做出很多有趣的空间。
5.扬灰层
相信部分人在买房时都听过“9-11层是扬灰层”这个说法,也确实有一部分人相信,就像有人坚定地相信“成龙”姓“成”一样。
在魔都,PM2.5啥的都是浮云,更不要说扬灰层了,买个房是那么容易的一个事情吗?
6.顶层漏水
风吹雨淋的,这确实不算小概率事件。在顶层的风光确实无比旖旎,但是也将为此付出不少代价。一方面售价上贵了好几万,另一方面后期的能耗和使用费用会增加不少,因为它是和空气接触最多的一层。
7.边套外墙渗水
大面的外墙脱落现象主要是因为渗水引起的。很多小区连漏水点都找不到,住户苦不堪言,也不算是小概率事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