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座满席喧的交际宴请一向有些畏惧,在内心里更喜欢三两好友式的小聚浅酌——自在轻松的畅言欢谈,不必应酬,褪去客套,无须满桌八面玲珑的逢场作戏,无须满席长袖善舞的游刃寒暄。说,是惬意而坦率地说;听,是专注而用心地听。
总觉得自己是一个精气神不够充沛的人,每一场应酬式的宴席都会令席散后的自己无比疲累。正因为清楚地意识自身的精力有限,在人事交际方面我始终秉持重质不重量的原则,不求表象的一派繁华,只求内在的安静从容。
不经商,不求官,无虚名,因此不必为了刻意拓展人脉关系圈而去勉强自己。我常常以性情相投为交友的首要原则,而从不论身份尊卑地位高低经济多寡性别年龄。在我的好友中,不论是总经理还是普通职员,不论是县委书记还是平头百姓,不论是年近六旬还是风华正茂,彼此间都直呼姓名,摒弃一切外界的定义与物质称呼,只是两个简单的、能够相互欣赏或者相互支持的人,只是因为彼此愿意相聊且能够深谈,愿意交心且在交心后毫无顾虑,愿意帮助且在付出后不求回报。也正是因为这些朋友的存在,才使得我能够安然地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
而一个人要真正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态度去生活,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坚定的态度,以及有力的心灵支撑。因为很多时候,即使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会妨害到任何人,但就仅仅因为和周围人的有所不同,便可能会遭遇部分人由此而生的不解与非议。针对此种现象,有友人曾转发一段三毛的话语与我分享:“人的力量变强时,她反而会变得沉静、收敛、从容、不自以为是、不显山露水、不与人争锋……他人的评价已经无足轻重,她虽能洞悉他人的伪装和本性却视若不见,她只日夜兼程,寻找自己的星辰。”
我虽无须日夜兼程地追寻自己的梦想,但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物是人非的变迁,早已清晰地明白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适合的是什么,值得把握和珍惜的是什么,因此,更愿意遵循自己心灵的真实感受,更愿意倾听自己内在的真实声音,然后在现实社会中,保持自己的本性,自然真实地生活。
懂我的人,无需刻意说明什么也会懂得;
不懂我的人,解释再多都是无稽之谈。
苏轼迁移汝州时曾作诗道:“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其间“清欢”二字所蕴内涵,恰是我所向往和践行的生活态度:不虚伪,不喧嚣,简单中见真诚,清淡中见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