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假的第二天,我在微信读书组队抽到了1张7天无限卡。
想到听罗胖跨年演讲种下的草,我找出了何帆老师所著的《变量》。
这可能是一系列鸿篇巨制的开篇之作。他希望用30年的时间,跟随时代的脚步,记录并洞察发展中的中国从2018至2048年的起伏变化。
读了四分之一,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尽管中国习惯以10年来区分一代人,比如60后、70后等等,但实际上,站在更广阔的历史维度,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应该算是同一代人——坐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的同一代人。
因为过去30年高速发展的经济,这一代人往往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对未来更加乐观,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因而也对子女的教育寄予厚望。希望通过让孩子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学,找到最好的工作——金融机构或政府部门,前者高薪,后者稳定且更有保障。
这确实与我的个人感受彼此印证着。我的父母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因为读书好,考上了大学,毕业包分配到大国企,奋斗20年,虽然一直在东北的小城市里,但也很少为钱发愁。算是通过努力改变了他们和我的命运。
但随着经济发展势能的减弱,穿越阶级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正在越来越少,马太效应加剧,寒门再难出贵子。但人们对于教育的投入丝毫没有降低。
我之前的职业和北京学区房相关。越是深入了解,就越是深觉,家长买学区房,实际上就是为他们的子女买一个前程似锦的概率。
学区房之火热,一方面是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但另一方面,不也正是因为家长们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迷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