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由和描述取向精神医学作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定义动力取向精神医学。取法前者的临床工作人员,依照常见的行为和现象学特将病人分类,并发展出症状核对清单,根据正装是否出现相似的组合奖病人分类。除了那些已包含在清单中的报告项目之外,相较之下,病人的主观经验较不具重要性。行为取向及描述取向的精神科医师认为,对于精神诊断与治疗来说,病人的主观经验只是旁枝末节,必须根据所观察到的行为给予治疗。最极端的行为主义观点,甚至就将行为等同于心理内涵了(Watson 1924/1930)。更进一步地说,描述取向的精神科医师所看重的是,病人和其他典型的患者之间是否相似,而非是否有差异存在。
相较之下,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了解病人的方式,是试图找出每一位病人的独特之处一一这位患者是如何有別于其他病人,因为他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认为,症状和行为只是殊途同归的最终表现,是生物与环境致病因素经高度个人化的主观经验筛选过后的结果。更甚者,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对病人的内在世界赋予至高无上的重要性一—包括幻想、梦、恐惧、希望、行动、欲望、自我形象、对他人的觉知,以及对症状的心理反应等等。
描述取向的精神科医师在遇到山旁一个被堵住的洞穴时,会仔细描述塞在洞口的大石块具有哪些特征,然而却不去考虑被石块遮蔽的洞穴里有些什么,认为既然无法进入它,所以也无从了解。相较之下,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对于藏在巨石背后、洞穴的幽暗深处感到好奇,就如同描述取向的精神科医师,他门也会注意到洞口的纹理,但却是用截然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动力取向的精神科医师想要知道的是,洞穴的外观会如何反映出它的內在;令他们想要深入探究的是,为什么需要有一块大石头挡在洞口,以保护住洞穴的内在?
节选自《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临床应用与实务》(格林·嘉宝医师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