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日,第三届学习共同体领航教师暑期研究坊暨课改中国行推进交流会在上海世博家园实验小学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相聚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共同体”之路。我和湖北麻城英才小学的项梦蝶老师、山西的程新莉老师、大连绿波的肖蕾老师,成为小语第二分会场的第2小组,这是一场美好的相遇。
我和组员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设计本次活动的Logo。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的设计略显粗糙,但我们的设计意图内涵丰富:意喻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一起携手行走在学习共同体之路上。
下午李玉贵老师的讲座给我们解锁了一些共同体道路上的困惑。来自宝岛台湾的老师总有种特别的情怀,他们说话柔柔的,心思更是细腻得能够深入每一细微之处,但他们对于学习的改变是那样的坚持和果决。从每一张照片的细微之处看出学生心底的密码,从每一个孩子细微的表情下读懂他们的需求,从每一个学生细微的肢体动作体察他们纯真的心灵。
之后,组内交流心得
程新莉老师的关键词:空杯
项梦蝶老师的关键词:公平分配、细致
肖蕾老师的关键词:细致、生生之间的关系
我的关键词:如何观察、乱
如何观察:以往作为观察员我较多关注于孩子的动作、书写内容及交流内容,很少聚焦到孩子细微的表情变化,如眼神是亮的还是暗淡的,是自信的还是闪烁犹疑的。玉贵老师的几张图片无疑敲醒了我,原来课堂观察就该如摄像机一般把孩子们极细微的肢体动作和表情都收入眼底,从而体察他们真实的学习状态。如此不断训练,才能在课堂中真正读懂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乱:玉贵老师说,共同体学习中,“乱”是因为没有循序渐进,哪里乱了,就反思哪里。
7月4日上午,我和组长偷偷混到小语1班,只为追星——林莘校长。想从林校长的课堂中挖掘共同体课堂设计的秘诀。
偷个懒,不整理了,直接复制上午记录在备忘录的内容。
林莘《有礼貌的百足虫》
1、自由读课文,读正确。
2.再用心读。圈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下你喜欢的原因。
3.交流:1个同学说,3个同学听。(师指导怎么听怎么说:如点头、有不同意见等)
4.倾听其他组的想法。(其他组有哪些想法呢?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哦,我明白了等)每组只能说一点。生说,师在大字报上批注。
5.刚才同学们有了这么多感受,真棒!再读读,谁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师:发现一点不够哦,至少要三点,才不会被其他同学讲了。你一定要能发现细微的地方。接下去的交流不用按顺序,你有想法就来说。或者你的想法和前一个人很接近有串联,你也可以马上来说。
7.师:第二次挑战我们又多了这么多发现。我们还可以第三次挑战!(师先梳理一下之前的一些问题提示孩子们。)先安静读,极限挑战,还有新的发现吗?至少3处。(教师每一次发现用不同颜色批注)
8.生交流:这次学生的发现已变为提问了。A.“爬过了”为什么还要伸出脚?B.几百只脚为什么不用省略号?C.为什么说百足虫有礼貌?D.为什么用爬“过”?
9.师让孩子们小组讨论。3分钟时间。
10.交流:问题B生:因为后面有一个“每一只”相联系。问题A:生1百足虫脚太多了,要爬“过”小草才能握到其他手。爬到就说明这里是目的地。爬过说明百足虫有别的事,只是路过小草,但只是路过他依然一只只与小草握手,说明他太有礼貌了!
挑战冲刺问题:挑战雪野叔叔写童诗。挑战前要先去发现童诗的写作特点。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1.学生开始是抵触的
2.倾听观望
3.开始思考
4.有了兴趣(脸上的神态生动了,眼睛发亮了)
5.主动探究
6.渴望创新
师:有不懂可以悄悄问一下哦!有问题可以悄悄瞄一下哦!(这不是考试)
这至少说明学习在真实发生。
可以用时间轴来观察孩子。几点几分孩子怎么做怎么样
拍照佐证说明。
自信:你自己的想法是很珍贵的哦!不要让集体的想法影响你自己的想法
共有学习部分(基础部分)优势学生提升快
伸展跳跃部分学困生提升快
在20分钟时伸展跳跃部分要出来。有时候要用伸展跳跃去带动基础部分的学习。(对学困生来说)
下午回到2班,一下午的收获让我觉得不虚此行。李玉贵老师就像及时雨一般解决了困扰我们好久的“串联”和“反刍”。
特别是“反刍”,之前我对它的理解是学习遇到困难时,再回到先前的文本或先前的学习,再思考再发现的一个过程。事实上这样的理解偏狭隘,课堂学习,就是一个不断串联、反刍、回归、咀嚼的过程,这样才能使阅读理解更深刻,更广阔。“反刍”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我”,一个是别人,二者的桥梁是“倾听”。“我”必须是存在的,“我”进小组是为了丰富“我”的想法,阅读始终关联着自我。“我”经历自己的思考,通过与别人的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再回到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学习因此而深刻,这就是“反刍”。
“反刍”需要时间来咀嚼,所以会有时间差。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学会等待,“还有其他想法吗?”“还有别的意见吗?”这类语言尽量不说。因为这些语言严重切断了课堂中的“串联”和“反刍”。
码字快接近2小时,已超出本人记录,就此搁笔,明日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