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争从来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只有胜者与败者之分。然而,即使在现代,战争被定义为了正义与非正义,它也并没有因此消失,依然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噩梦。
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进入第二册《汉尼拔战记》,意想不到地画风突变,由历史小说变为了军事教材。
本册主要描述自公元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第一次布匿战争”开始的130年间,罗马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消灭迦太基,并先后打败叙利亚、马其顿、科林斯,最终成为地中海霸主的历史。而这段历史当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汉尼拔战争”占到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
写第一册的书评时,我曾戏称作者是“古罗马的迷妹”,如今深为这样不敬的说法感到惶恐。作者对军事的精通彻底颠覆了我对女性小说家的印象,书中对战争的描写并非如史官般歌功颂德,也不是充斥着对某些英雄人物的主观喜爱,而是相当客观与专业。 作者不仅参考了大量相关史料,还引用或绘制了大量的图表,比如地形图、军队势力范围图以及排兵布阵图等,再配以数据分析与史料引用,让我一度以为我是在阅读军事课的教科书。
这是我开始参加读书小组以来读得最痛苦的一本书,甚至超过了《金枝》。我作为一个小女人,既对军事无感,更厌恶战争。我不理解人类天性中对于物质无止境的欲望与追求。战争,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都是罪恶的,是绝对不应该去描写甚至歌颂的。所以,在读汉尼拔登场前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的部分时,我不停地往后翻,想看看还剩多少页没读完。然而我也有自己的坚持,既然立志要啃完这15本,总不能在第二本就放弃。
但后来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样硬着头皮的我,在读到第二次布匿战争渐入佳境之时,竟有些欲罢不能起来。作者的文学素养在此刻显现出来,在精准的史料与数据分析之外,作者用高超的表现力,将读者带入2000多年前地中海畔那回肠荡气的战场,让人时而为英雄们的命运担忧,一时为国家的兴衰而慨叹。“汉尼拔战争”属于全书的华彩篇章,连对战争不屑的我,也不禁为汉尼拔、西庇阿等名将的风采所折服,不禁随着战事的发展心潮起伏、激动不已。
然而读到最后,看着地中海畔曾经的强国——叙利亚、马其顿、科林斯、甚至埃及一一衰落,直至最后迦太基落得亡国灭种的下场,我的心又被一种莫名的忧愁填满。
书中这样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据当时的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历史》中记载,消灭了迦太基的罗马总司令官西庇阿·埃米利乌斯面对着沦陷后化作瓦砾的迦太基城流下了眼泪。他说道:不仅是人类,就连城市、国家、帝国等,都难逃灭亡的命运。特洛伊、亚述、波斯、马其顿王国,曾经享尽荣华的迦太基……都难逃盛极必衰的历史。或许罗马也会迎来这样的时刻吧?
莫名想到了那一年夏天在埃及,躺在由阿斯旺开往卢克索的游轮甲板上,看着亘古不变的星辰发出的慨叹。在广袤的时间长河中,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都渺小得如同尘埃。
虽然我依然坚持认为所有的战争都是罪恶的,“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英雄也是不必讴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战争推动了历史车轮的隆隆前行。从战争的创伤中浴火重生,成为地中海霸主的罗马,又将迈向怎样的新征程,让我们在下一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