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原本就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自省、自律,去感受经历本身,持续面对真实的世界和自己,以促进心灵的成长及心智的成熟。
当你能够认真感受亲身经历时,才会意识到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之前看过许多讨论如何原生家庭和解的方法,但现在能记得的、或者说真正有效的,却寥寥无几。
事实上,和原生家庭、以及与自己的和解,从来就不是光靠随口说说就能实现的。
你原谅或宽恕了谁,这很重要。并不是给你灌几句治愈的心灵鸡汤,你的内心就能瞬间放下、你的想法和曾经的感受就能被抹掉。
心理不够健康的人,往往对很多情绪和往事都很敏感,他们不愿提起那些糟糕的过去,但是如果想要自己得到治愈,就必须要重提旧事,因为有些重要的经历给你造成的影响,已经延续至今。倘若这时你依然选择逃避、而非面对那些令自己感到受伤的事情,那么未来的你依然要带着这些创伤负重前行。
要知道,如果你拥有太过沉痛的过去,那么你就无法勇敢地面对此刻和未来。
唯有正视那些给你带来伤痛的经历,你内心的创伤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治愈。
我们需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带给我们的痛苦,没有人能彻底逃避掉这些心灵上的痛苦。
就像刚拿到驾驶执照的新手不可能因为路上偶遇交通事故感到慌张,就把车停在马路中央下车走人。不论是交通规则还是在人们内心,都无法允许这样的行为。
为逃避恐惧感而不去面对那些本该面对的问题,心灵就会停止成长。过去的事情你选择了忽视,那么今天及未来发生的事情,你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忽视或逃避。
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及人际关系,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我们用一个小小的案例来看看《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的作者斯科特·派克医生是如何帮助患者去面对问题的。
他曾经治疗过一个男性患者,该患者住在一个小镇上,距离作者的办公室20分钟路程。最初,作者给了他一张地图,并告诉了他一条捷径。
然而这名患者分别在治疗了半年以及一年时相继抱怨路程太远。通过询问,作者发现他并没有变更路线,并且每次给出的理由都不同。直到患者在这治疗了两年后,他又抱怨这段路花去了太多时间,作者再一次(这时,已经是第三次)问他有没有尝试那条捷径,这次患者说试过了,但并没有节省多少时间。
于是作者这次直接带着患者一起驾车,分别走了患者平时常规的那条路线,和那条捷径,真相是后者实实在在地省去了5分钟。
接着作者严肃地向患者指出了一个客观事实“你每次来我办公室,来回路上多花了10分钟。这两年来,你多走了2000分钟的路,也就是三天。你浪费了3天的生命。不仅如此,你也多驾驶了5000多公里。而且你还用说谎来掩饰你的神经官能症。”
看到作者的做法后,一定会有人表达赞叹,也一定会有人觉得这行为太较真。但实际上有许多人都像这个患者一样,明明遇到了问题,也明明有办法可以改变现状,但是他们就是一边抱怨现状、一边又沉浸在这个现状里,那么制造这个恶性循环的人,说到底,还是人们自己。
实际上,拒绝改变的人都会按照曾经唯一会的方式去应对一切新问题,哪怕这些旧的方式只是在给它们徒增烦恼。
但他们却有非常多的借口(也就是作者口中的谎言)来掩盖因自己的不作为而引发的问题。似乎这样就能避免因为自我反省而产生的心理上的痛苦。
不过这种痛苦是我们必须要承担的,因为没有任何人的生活中只有快乐、没有痛苦,这样的人生只能停留在幻想层面,根本不现实。
而那些未能摆脱创伤阴影的人,总是会习惯性地逃避真正的现实世界、逃避真实的自己、逃避和现实打交道时总是出问题的自己。
未经思考而产生的行为是受潜意识驱使,正如案例中那个固执且还要用谎言来掩饰自己本质的患者,在作者再三问同一个问题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就好像作者为他提供了一条捷径路线的事实根本不存在一样。
实际上他只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做事,他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难道他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并不是,如果不在乎为什么又要常常抱怨路程太远、时间太久呢?这里的关键点是他懒得去思考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或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流程里是不能少了任何一环的,那为什么人们在思维及行为上会出现如此懒惰的问题呢?
人们从婴儿期开始,便需要依靠他人的思考方式及行为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因为一个婴儿不可能独自成长,而因长期受养育者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就会和养育者越来越接近。
如果养育者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教会了他们如何独立思考,那么当这些孩子脱离家庭环境时他们也一样能够尝试去独立思考;反之,如果养育者没有让孩子了解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那么当他们脱离家庭环境时,他们待人接物以及思考的方式都会依赖养育者的思考方式。
因为这是最容易的选项,这样他们就不会发展出自己的思维能力,也无需付出努力、成长及自省。
也就是说,通过分析人们在成长阶段所受过的教育方式,似乎就可以看到他们未来有可能成为的样子。
人们最初所接受的思维模式并不可能沿用一生,和父母(或养育者)打交道的方式也不是万全之策。
当一个孩子开始逐渐拥有父母之外的人际关系时,他们所处的环境、经历的事件,和在家中是完全不同的,但如果他们的思考力和独立性没能发展出来,那么这将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接连不断的麻烦。
事实上,许多患者之所以不愿意去回顾以往经历的糟糕事件,是因为他们还在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去简化成长所需的正常程序。
他们能够走进心理咨询室,内心也非常希望得到治愈,但矛盾的是,他们不想让医生了解他们的问题是从何而来。
可想而知,把一切长期积压在内心的问题都掩埋起来的患者,得到治愈的概率非常渺茫,试想,你去医院就诊时,难道医生在没有做出诊断时就可以胡乱开出药方吗?
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也是如此,你需要尽可能去面对及“退回”到那些有可能造成你心理问题的时刻,否则全然把配合治疗的责任丢在一边,而被动地等待医生快速解决你积压多年的心理问题,这实在是太荒谬了。
解决一个问题的核心环节就是勇敢地面对它,而始终都在逃避问题的人,如果不突破逃避真相的障碍,那么干扰你的症状就会一直与你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