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从双廊洱海边来到了巍山古镇,经过了一下午的行走,把古城逛了一圈,文化没了解,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古镇的商铺上了。这里卖银器、陶器的特别多,挑选一番后,一样也没有买,只是逛了逛,晚上安排第二天行程时,看介绍,选择了巍宝山。
巍宝山道观密布,蔚为壮观,被称为云南道教名山,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葱郁,花繁草茂。巍宝山自唐代开始建筑道观,盛于明清,到清末道教殿宇遍布全山。这里又是南诏发祥之地,至今留下许多传说胜迹。其布局体现了道德自然的特点:前山绵亘叠蟑,道观多藏于密林之中;后山险峻陡峭,庙宇多依山势建于岩壁之间。相传,三国时期,孟获之兄孟优得异人授以仙术,就居于魏宝山中,以方术济人。
我们从巍山古城出发,历经13公里,用时半小时左右到达巍宝山,到时早晨九点左右,光影正漂亮,不过也没做过多停留。
景区门票是40元,购票直接进入景区,开始徒步登山,看图标,我们选择了比较近,道观也比较多的路,不过也因时间有限,我们只走了如下几个景点:
南诏土主庙,又叫巡山殿,或巡山土主庙。巡山殿,始建于细奴逻之孙盛罗皮,彝族群众视细奴逻为土主。歇山式大殿中的塑像即南诏第一代王细奴逻。两旁站立侍者,文武各一,均穿彝族服装。巡山殿门前有几副对联,内容均与细奴逻和南诏国历史有关。
文昌宫,原名龙潭殿,始建年代不详,雄伟的牌楼,是文昌宫的山门,大殿与二殿之间,一池清泉,明彻见底,名"龙潭"。潭心建有文龙亭,沿两边拱桥可至亭前,亭左边临水墩壁上绘有一幅彝族“松下踏歌图”,为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所绘,整幅画富流动感,较真实地再现了两百年前巍山彝族人民踏歌习俗的场面,是珍贵的文物资料。文昌宫是巍宝山著名的道观和古建筑群之一,也是巍山游览中心,大殿里供文昌帝君,二殿里供关圣帝君,后改名为文昌宫。文昌宫初为本地土著彝族祭龙潭之所,宫内文龙亭有一幅壁画,就是描绘彝族踏歌的场面。
灵官殿,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灵官殿是道教庙宇,道教有众多护法神,王灵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护法神,灵官殿内,供奉的就是王灵官。巍宝山灵官殿创建于明末清初,清咸丰、同治绪年间(1875-1908)重修。灵官殿又名主君阁。灵官一般布局在较大的道观两侧。但巍宝山前山的灵官殿却是独立的单一殿宇,与玉皇阁在同一轴线上,灵官殿成了玉皇阁的山门。灵官殿内有明代晚期种植的"桂叶银红"山茶花树两棵,今仅存一棵,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大理山茶花。
出了灵官殿,我们没有继续往前走,而是返回大门处,去了师傅介绍的长春洞。长春洞在大门的右侧,走800米左右,有一岔道,往下走307米就是长春洞。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师傅会介绍我们去那里看看,等到了那里,才真的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一看的地方,大殿的雕工精美,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长春洞,是道教庙宇,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 公元1715年),其精湛的建筑艺术令众人称“绝”。光绪年间道人又重修厢房和花园,遂建成了保留至今的平面布局为规整的八卦图案,为九楼十院的道观建筑格局。长春洞有三绝:
长春洞的外观布局十分独特,堪称"一绝",占地不到二亩却有九楼十院,为一个规整的道家八卦图,由前殿、大殿、厢房、花园、藏头等组成,其构思严谨,结构精巧。
雕刻艺术,堪称“二绝”。长春洞大殿承尘格板中央,雕有一条精致的镂空木蛟龙,堪称巍宝山全山镂空木雕之精华。这幅镂空浮木雕边长约35厘米的八角藻井中,藻井内部还画有八卦图,一条酱紫色的木雕蛟龙盘曲在其间,神态逼真,呼之欲出。大殿有八扇木雕格子门每扇门的中上部雕刻着“八仙”中的一位神仙图,格子门下部为麒麟八态,中部为四时花卉。此外,仅长春洞北面厢房的雕板木窗就有十字海棠、井字嵌棱角、如意棱花式以及琴棋书画、文房四宝、花、禽、兽、瓜果、蔬菜等138种图案。
彩画艺术,堪称“三绝”。长春洞殿宇承尘格板上,绘有50幅彩色壁画,每格格板长约100厘米,宽约80厘米,观者需仰头才能看到壁画。这组壁画的构图稳重大方,用线流畅自如。既充满了神秘感,又颇有些敦煌壁画的韵味。南厢房的侧山墙上还有一幅绘制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的“百鸟朝凤”图,寓意巍宝山自古以来就是鸟类的乐园。
长春洞建筑式样新颖,出阁架斗,雄伟壮观,尤其是雕刻绘画艺术精湛不凡。“长春洞”之“洞”,其意都是“洞天福地”或“别有洞天”,令人神往,古人称为“古洞藏春”。巍宝山长春洞高超、精湛的建筑艺术其言难尽,还待你去慢慢品味。
由于时间紧迫,没来得及仔细的游览,决定有机会会再次重游此地,慢慢欣赏美景,领略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