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终于到第100本书了。
计划五年到十年完成这个1000本书计划,既不赶不急,也不会有所遗漏,只求在忙碌中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去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张天一也是在2014年开始起步做扶牛堂的,从定位之初就是给在京湖南人提供最正宗的牛肉面,后来衍变为“霸蛮”精神的社群。
“所谓社群,本质上体现的是品牌对用户的理解和连接能力。”
这是作者张天一对于社群的理解和解读,可以看出这带有深深的扶牛堂的实践印记。
全书共9章,第一章是作者对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第二章是解读社群是什么,第三章是怎么做社群,第四章到第九章是说如何做社群。
那么我们的优先级应该是第二章—第四章到第九章—第三章—第一章。
作者认为,当一个群体特质越明显,意味着该群体的诉求越集中,则品牌方可以把所有的价值主张以经历的形式写出来。
作者强调,用T型战略打造社群品牌:说人话,制造情感不对称,人格化,回归初心,最后打造自组织社群。
总体而言,本书更适合传统的消费品牌转型社群的一个参考,或者说书中的几个或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是互联网时代营销的一个参照。
但实质上,作者想打造的霸蛮精神,即不同意、不服输、做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辣”的本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上其他强调“做自己”的品牌或社群相比多了层解码。
图腾只是框架,而内容应该是各自演绎,社群只需要强化认同感。
作者张天一一路走来的实践经验,有不少的可取之处值得好好学习,比如强弱对抗性,把自己放在一个挑战者的位置上等, 但再好的法和术,都需要在正确的指路的道上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可现实往往是船小好调头。
值得注意的是,张天一总结出来了一个社群公式:
社群势能=数量*质量*连接频率
作者把社群分为产品型社群、人格型社群、社交型社群和传销型社群四种,而伏牛堂选择的是社交型社群,以类比NGO的方式去“拥有关系”。
NGO组织是基于价值观的聚合体,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综合以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衍生出这样的思考:社会企业才是企业的最终发展方向,未来的企业拥有的只是用户的关系和员工的关系。
会不会存在一种可以结合四种模式的社群呢?产品+图腾+N2N的网络关系+仪式感,开放而非封闭,流动而非静止,失控而非规划。
最亮眼的尝试是作者把伏牛堂的用户关系和员工关系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发行内部的牛币,比如政委制度,可是为什么不把牛币从内部发行的游戏币变成与用户共用的游戏币,即把用户的积分系统与员工的绩效系统打通呢?
作者强调的,所身体力行的,是否符合商业行为的本质,是否是作者本人基于自身的假设性理论呢?我们还需要时间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