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最好的告别》,书的封面上还有一个小标题: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我的爷爷和外公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外婆和奶奶今年同龄,都是90岁。关于离别,我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虽然很害怕,但也在想死亡和告别都是每个人要面对的。而当这一刻到来之际,我是不是可以处理得更好一些,又该怎样去面对这样的告别。
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介绍了他妻子的祖母爱丽丝.霍尔森。这是一个热情、独立的老太太。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过着独居生活,仍然自己购物,做家务,甚至还会修剪草坪,修理水管,给家人缝衣服织围巾,和朋友一起上健身房。
不久,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有一次和家人去度假时,爱丽丝没来吃午饭,家人在别的屋子找到她,此时她正疑惑家人去哪里,以前从来没见她这么糊涂过。再之后,爱丽丝的女儿娜恩去家里看望她的时候,发现她的腿上到处是青一块紫一块的瘀斑,爱丽丝坚称只是滑倒,但很快她又连接摔倒了好几次。渐渐地爱丽丝失能、失智的情形越来越严重,她已经步履不稳、记忆衰退。她的独立生活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了。
爱丽丝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外婆。在外公去世后,家里的5个孩子都各自成家立业搬出去,外婆一直都是一个人住在老屋的。外婆也是个极其能干的人,在80多岁时仍然独立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外婆不像其他老人家弯腰驼背,一直都是挺着腰板直直的,说起话来也中气十足。她早睡早起,每天到家附近的广场锻炼身体,散步。自己买菜做饭,饮食习惯极其健康。下午就喝茶玩纸牌,老人家独居的生活虽然孤独,但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但这样的生活状态也只维持到去年。一开始是大家发现她记忆衰退,而且有点犯糊涂,会说一些没有发生过的事。到后来我妈妈去探望外婆时,发现她时不时就摔伤自己。终于在去年底一次大病后,子女们不肯再让她独自生活了。外婆结束了几十年的独居生活,每个月轮流到3个舅舅家住。
要强的外婆,一个人生活了这么多年,突然到儿子家住,虽然有人照顾,但不免不习惯。我有一张和外婆的合影,那时候我大概是七八岁,外婆七十多岁。在我的心中,外婆仿佛一直都是停留在当时那个年龄的,从未变老。而当她不再能独立照顾自己,看到她坐在椅子上发呆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的外婆,她的生命力正在被衰老吞噬。
一直坚持独居的外婆,除了不愿意成为子女的负担外,大概也是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自主生活。《最好的告别》里也提到,社会老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过去,能够活到老年的人并不多见,而那些能够活到老年的人往往维持着一家之长的地位和权威。但是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的发展,高龄不再具有稀缺价值,也改变了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和子女都把彼此的分离视为一种自由。一旦老年人在经济上有办法独立,他们会选择社会学家所谓的“有距离的亲密”,老年人独居的比例迅速攀升。现代化赋予人们,包括年轻人和老年人,一种更多自由、自主、自助的生活方式。
然而不管我们的寿命如何延续,“老”就像日落一样无可避免。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老人们该怎么办?独立自尊的生活是否将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