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雨就像孩子的脸,不期而至,昨晚淅淅沥沥下了一宿,早晨还没有放晴,给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今早执勤,稍后参加儿子的入队仪式,顿觉有种责任感和幸福感,为孩子们保驾护航是我们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参加亲子活动可以更好的拉近家校之间的融洽关系,更好地促进家校合育目标的开展,使孩子们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提前叫醒儿子,饭后,整装待发。天不作美,细雨笼罩了天地,路上,车辆行人匆匆,路边的景观树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为撵时间,一路少语,儿子在车上也提前背好书包,穿好雨衣,紧张的时间观念多少影响了儿子。
赶到学校门前东西大道,时间还不到七点。小雨密密地斜织着,路上行人寂寥。把儿子送进校门,去传达室取了拉绳,又叫了佳琪妈妈一同赶往西面执勤地点。
路口北面地势偏高,伫立着一根电线杆,把绳一端系在线杆上,另一端用手扯着,我们站在路的南面屋檐地下,这样便于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雨不停歇地下着,路口西面周围已是一片泥泞,行人无从下脚,只得小心翼翼从边角趟过,还是溅满了鞋和裤腿,骑电瓶车的被泥搅住轮子,只得下来艰难地推着车走,还有一个家长干脆脱下泥鞋光脚趟泥前行,看似最方便的小车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少车轮无奈地在泥水中打转,走不出泥沼的羁绊。
站在屋檐下,雨水顺檐子直流而下,落到地下,水花四溅,渐渐打湿了裤腿,虽是夏天,一丝丝凉意还是顺小腿往上爬。一次次举起拉绳,一次次放下,简单的动作重复做,也就成了“专家”,胳膊稍有点酸麻,为了孩子们,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一会儿,陶礼尧爸爸和张荣轩爸爸也赶到了,人多力量大,维持秩序也省心了不少。
看得出,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大部分还是很自觉的,将车辆停在路口处,牵着孩子的手,踏着泥泞上学。随着送孩子的车辆增多,路口处拥挤不堪,大大小小的车搅在一起,分毫不能移动,无奈,不少家长弃车下车,领着孩子踏在泥水里,最不堪的是不少老师的车也阻在车流里,恶劣的天气,艰难的地形条件,造成了最难堪的现状。怎么办?是默守陈规,把车辆通通堵在路口?还是另辟跷径?我们四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堵不如疏”,适当地放一部分车过去,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可以适当的缓解路口艰难现状。
秩序有条不紊进行着,这时家校群里出现一个不和谐音符(事后得知),一四班有位家长见有车出入,相当不满,厉声指责,措辞动辄带有责任,并声明上告,引发众怒,大家纷纷声讨,一时群内硝烟四起,一场无声战役展开,争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后经广泛讨论,开诚布公探究,最终达成共识,以大局为重,理解万岁,一切为了孩子,争议可以搁置,求同存异。
细想这场争议,蕴涵三重含义:其一,做事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应该看其实质。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没有调查是没有发言权的。其二,要像开明的老师所说,学会换位思考,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总是看到别人的短处,免不了心有芥蒂,其实,可能谁都没错,只是站的角度不同,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心存感恩的人从来不会怀疑人生,总会心存美好。其三,一件平凡的小事,体现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基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认同。它蔑视人间的冷漠与轻视,是一种将心比心,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爱的传递,而不是呱噪和严冬的寒流。
古代的人搞学问,倡导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演绎了历史的繁荣和进展,现在做事也免不了存在争议,只要抓住一个基本原则,一切为了孩子,本着一个底线,做人的基本底线,人生还是美好的,阳光还是灿烂的,其他的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