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孩子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大部分家长都把关注力放在了孩子的兴趣班上,比如音乐、绘画、舞蹈、围棋等等,在学习方面的启蒙上,家长也都把关注度放在语文或外语上,比如亲子阅读,外语听说等,其实这些都很好。
但,对孩子数学的启蒙,很多家长并不关注或关注了又不是很用心,这就有点不太好了。万物都有联系,启蒙好数学,对其他也会有帮助的。
很多家长之所以会那样,原因就是他们以为小学的数学很简单,无非就是加减乘除,稍微启蒙一下,孩子也就会了。甚至有些家长还说,小学数学好,就未必上了初中会好;初中数学好,就未必上了高中会好。
都说家长的认知是天花板,家长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起点,说的一点没错。
很多家长都存在对数学启蒙的认知不足,也就使得他们在数学启蒙的目的上存在不少问题。
根据启蒙的目的不同,“很多家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下面分别展开一下,看看他们的启蒙会结果如何。
第一类家长,他们启蒙孩子数学,也仅仅是启蒙了孩子一点点数学知识而已,其实这样的启蒙与不启蒙并不没有实质性的区别。知识是学不完的,即使现在不启蒙,比如加减法,孩子以后也会会的,可以在学校里学。
第二类家长,他们启蒙孩子数学时,不仅仅启蒙了孩子一点点数学知识,还同时引导孩子运用学会的加减乘除法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确实锻炼了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孩子一点点抽象思维能力。
但仅仅这样启蒙,也不是很好的。这样启蒙确实可以让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很好,但孩子在纯抽象思维方面的更多的潜能的开启和提升也就被错失了,而根据潜能递减法则,错失了也就错失,几乎是无法逆转的(关于如何开发纯抽象思维,见第76讲)。
由于纯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最佳开发,这样孩子在小学数学成绩好,上了初中也或许会好,上了高中也或许会好,甚至上了大学也或许会好,但再往后研究阶段是不可能有什么太大突破的,因为最终会被纯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好而卡住的,以前小学、中学、大学没有被卡住,是因为考试的考题大都是应试制度下的一些应用类的题目,对纯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并不是那么高,所以出现了成绩会很好的现象。
第三类家长,实质与第二类家长是一样的,只是在启蒙的量上加大了。这类家长的孩子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一直成绩非常好,被誉为“学霸”;甚至还有个别的孩子,小学时就已经结束了中学课程,十二、三岁时就上大学了,这样的个别孩子被誉为“神童”。但世人却往往惊讶的发现,那些当年的学霸或神童,最终却没有几个有什么大成就的,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他们虽然应试能力强,但他们小时候的纯抽象思维潜能并没有被最佳开启和最佳提升,这最终成为他们后来发展的瓶颈。
再谈谈第二类家长,因为第二类家长占的比例最大,大部分家长都属于第二类家长。他们的数学启蒙存在的问题在孩子上小学中学时就暴露无疑了,说白了,他们的启蒙只不过是把孩子早点拖入了应试教育而已。那些整天喊累、整天被折磨得要命、整天叫唤都要陪孩子写作业的家长,基本都是这第二类家长。
第二类家长即使不想让孩子以后有什么大成就也没关系,错失了开启孩子纯抽象思维潜能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大部分人以后从事的工作都属于应用类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是平等的,幸福是来自于内心的。
因为知识和应用能力,是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所以第二类家长平时可以不用过分急,不用过分纠结,不要太逼孩子,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来成长(这也就是为什么偶尔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特别是第二类家长中的有的孩子小学数学不是很好,反而初中很好了;初中不是很好,反而高中很好了),只要相信孩子,孩子会给你奇迹的。
关于如何启蒙孩子的数学,目前很多争论往往都是在第一类家长、第二类家长、第三类家长之间的争论。而这三类家长却统统没有意识到孩子的纯抽象思维潜能的重要性,也就意识不到开启和提升孩子的纯抽象思维才是启蒙孩子数学的最重要目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