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喜欢制定统一标准,用唯一标准衡量无论小孩或是大人。画一条线,此线以外的,便是“怪胎”、“奇葩”。甚至连何谓“幸福”,也有一套强加于人的标准。对于习惯英美文化的新时代文青来说,对此,确实觉得难以忍受。幸福,梦想,快乐,这种极为私人只与个体有关的感受,我们不需要别人给我们设定。如果不能达到众人所要求的标准:有车、有房、有儿有女、儿孙满堂,便是“不幸”,要么被同情,要么被唾弃。亲戚朋友乃至隔壁大妈全都开始教育你,以成功者的姿态告诉你何谓幸福,哪怕其中许多人只有初中文凭。这时候,如果你问:“你懂我的幸福吗?”相信所有人都会自信满满地回答:“我怎么不懂,我都俩孩子了”。你也许抑或,连你都不懂自己要的幸福,为何周围所有人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已取代知识,成为一个人成功的标志?
《小小小小的火》说的故事,如其标题,只是“小”火,不是与那些站在道德高地的批评指责进行抗衡,远远没这么激烈。但从追求心中自由火种这点而言,无论何国何种族都是一样的。人不可能如一具死尸,没有灵魂,没有想法,听从组织、家人命令,过一种别人眼中幸福的生活。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思考,有欲望,而非只会吃睡交配的动物。而欲望并非代表贪婪、有悖时下流行的佛系,欲望有时候等同梦想,只是后者听起来更为高大上罢了。
许多人从小努力学习 ,考取父母眼中的好大学,读那些让父母有面子的专业,找一份父母可以向亲戚朋友炫耀的工作,找周围人称赞的结婚对象,在大家觉得“对的时候”生孩子,努力完成“儿女双全”的任务,凑个“好”字(很多人特别沉迷这个字)。这样的生活似乎波澜不惊,让人羡慕——别人口中的羡慕。可是,他们心中呢?深夜一定有想过,这一生,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吧。一年四季看同一风景,年年月月过同一种生活,逢年过节吃同一种食物,感受同样的风俗,真的没有过一丝难受吗?抑或如书中那个安稳的中产阶级太太一样,用“人生中经常需要放弃一些东西,从而让那些更为重要的东西得以保留:比如美丽的房子、稳定的工作、亲爱的丈夫、健康快乐的孩子”来安慰自己。可是,当她见到自由自在的米娅时,她心中的火苗却无法熄灭,如大部分人一样,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羡慕,“她想,既然大家都无法率性而为,米娅又怎么能够例外”。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自己没有勇气活出自我,因此憎恨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并对其加以迫害,从而证明自己追求安稳和从众并非懦弱。
小小小小的火,确实很小,不足以打扰原来的生活,不足以让你作出改变,可是,正因为这一点火星,你就不是一具尸体,你是有灵魂的人,你是你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属,不是别人梦想的延续,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谁都不必活成别人的样子。你只需要成为你。
“米娅说:有时候,你需要把一切都烧干净,才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出来,人也是这样,他们可以重新开始,总能找到办法。”我们心中都有这样的火,只要你相信,总有一天,能够烧干净过去,让自己成为自己喜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