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四月,初次来青岛。呆了七天,印象不好。
被出租车小哥忽悠,被海鲜市场小贩以次充好,被饭馆老板狠宰。
崂山可乐散发着浓浓的红枣味儿,一厂原汁麦有如苏打水泡麦片,海肠炒韭菜里的海肠还没有葱花多。
那年四月的青岛,冷,阴天,海水浑浊,没有花开,道路复杂、崎岖、拥堵。
青岛的海鸥没有灵魂,只会卑微的等待游客戏弄的面包,和鸽子没有两样。
德国的建筑,英国的建筑,日本的建筑,二十六国的建筑,塞满青岛的海岸、山顶,所有最佳的位置。它们牢固、美、特别,强行使青岛成为浓缩版的欧亚大陆。它们是青岛地面上尴尬的存在,在赞美和历史之间的扭曲心态会一直困扰路过的人。
其实我懂,没有被坑过的旅行,不是完美的旅行。
又是四月,再次踏上青岛。心有戚戚焉,然心有戚戚矣。
青岛没变。还是小哥。还是哈啤酒吃蛤蜊。还是“北方的风,慢慢的吹起,洗刷着半岛的海浪”。还是崎岖的路,分不清的叉道。还是海鲜,烧烤,啤酒,各种崂山牌。还是人头攒动的海滩、栈道、教堂、德国建筑。
我没变。还是寻觅一厂的散啤,被老板告知其实四月散啤还没有开售,卖的都是假的。还是轻易被崂山牌吸引,喝了七厂的崂山啤酒,觉得好。还是好奇的找三十八元大虾没找到。还是爱跟出租车小哥攀谈,收到话唠般导游式的讲解。还是开着车迷路再迷路再迷路,在坡顶或者转角发现不一样的景色。还是吃了海鲜,点了一大桌子菜。
“北风起,半岛的海浪,里面有我的记忆”
“也许有天,会在别的城市相遇,但是如果我忘记关于半岛的失忆,千万不要提起”
最后剪辑的一段视频,借以标记在这素年里,青岛给予的一段锦时。
青岛视频混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