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礼让、谦让、互让的精神,国家(企业)不好搞。
【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
孔子说:“若能以礼让精神来治国,那还有什么因难呢?若不能以礼让精神来治国,那又能把礼怎么办呢?”
【注解】
1、让:逊让,谦让,互让。
1、何有:不难的意思。
2、如礼何:能把礼怎么办?
【学习】
礼包括礼法、礼仪、礼制、礼乐,其设计之初就是用以别尊卑,辩上下。这是社会组织运行需要,身份地位,待遇分配,命令指挥,人际交往,没有规程肯定不行,会乱成一锅粥,会争得头破血流。
但礼必须要兼顾到双方,必外敬而内和。因为礼无论怎么规定,都必将产生差异化区分,如果局内人没有逊让、谦让、互让的精神,就会逐渐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
张居正注,设计出诸多礼文,如果朝廷君臣没有恭敬逊让的真心,则上易骄而下易僭。上位者高高在上不可一世,下位者忍气吞声,时时想着“彼可取而代之”,总有一天会翻车。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这就是互让。
钱穆注,自秦以来,多以君尊臣卑为礼,而且越来越过分。到了清朝,已经到了极致,臣子见皇帝九叩三拜,以能自称奴才为荣。结果是什么呢?礼成了上下之争的工具,就像猴子爬树,往下看全是笑脸,往上看全是屁股。这与“礼之用,和为贵”的初衷完全背离。于是,到了清朝末期,没有几个人珍惜这个朝廷和国家,八国联军入京,老百姓自告奋勇带路去了圆明园。
朱熹注,让者,礼之实也。礼的根本精神是让。礼,好比社会运行的交通规则,规则的核心是身份、秩序、次序,或者什么情况下谁让谁。但规则再严密,也不可能覆盖所有情况,所以需要每个人有“让”的精神。
没有“让”的精神,人将活得很痛苦。企业设计薪酬体系的时候,经常说要做到三个公平:自我公平,自己工作付出和所得是否匹配;内部公平,企业内部类似工作岗位之间比较;外部公平,和行业其他类似企业岗位之间比较。现在看来,这几乎是痴人说梦,一厢情愿。好处和公平都让你占尽了,企业呢?
举个常见例子。公司本来需要一个部门正职,而你却只有副职的能力。如果从外面招一个进来,你的路就堵死了。让你先干着,很多事情又撑不起来,还得有人擦屁股。请问,该怎么给你算薪酬才公平?如果你只扳指头算自己干了几件事就要内外对照要多少钱工资,找所谓公平,有何意义?
社会学中有个“不公平幻觉”理论。每个人都有不公平幻觉,好像自己永远都是在吃亏。见过有谁说自己的奖金拿多了感觉惭愧的吗?有时候夫妻双方,一方都认为自己付出很多,牺牲很多,对方应该领情呀!结果一对照,不是这样,都认为自己为家付出更多,越比越委屈越愤懑。
华杉注,懂得了不公平幻觉理论,就懂得了礼让的精神。要找和平,不要找公平,尤其是在一个系统内部。
让,总得有人先让。谁先让?尊者先让卑者,长者先让幼者,老板先让员工,男人先让女人,强势群体先让弱势群体。谦逊礼让一点,换来天下太平和顺,系统稳定运行,自己可安然处在尊位上,划得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