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讓我們來說說什麼是“無條件地愛自己”。
首先聲明一下,其實我不懂什麼是“無條件地愛自己”,雖然我已在培訓和身心靈成長的領域十多年,開始傳統實修也有五六年,但是對於這個主題,我並不是很瞭解。我只能說說個人的一些感受,拋磚引玉。
在傳統的身心修煉體系里面,是沒有“無條件地愛自己”這樣的教導的,與這句話接近的,是“慈悲”。聽起來好像“慈悲”就是“無條件的愛””,不過,它們的內涵還是不完全一樣的。
“無條件地愛自己”,是各種靈修和身心靈的成長體系比較倡導的一個理念。
個人感覺,這個理念最適合的,是那些過度自責和經常陷入巨大的罪惡感的人,對於一個敢於直面自己的人,其實是不需要這句話的。為什麼?如果一個人敢於面對自己,不執著自己是一個固定的形象和角色,可以隨時打破自己固有的形象,敢於打碎自己,而且,對於“自己到底是咋回事”、“生命到底是什麽”,也有一種想要搞明白的科學探索精神,那麼,他就沒有什麼問題,需要通過“無條件地愛自己”來解決。
換句話說,這樣的人的“我執”比較輕。
常常感到愧疚和自責的人,“我執”是很重的。
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從對自己行為的“清白感”來說(具體關於“清白感”的描述,可以去看海靈格的家排方面的書,如《愛的序位》等),人通常有兩個面向,一個是自我感覺良好,一個是自我感覺很糟。
前者,發展過度就是自大、自負,這種人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從來都是別人的問題,所以他們的表現通常是抱怨和攻擊,他們的情緒能量是怨氣和憤怒。
後者,過度了就是自卑、自責,乃至有很深的罪惡感,常常做錯一點小事就會非常自責,覺得自己不夠好,他們的表現通常是自責,情緒能量是羞愧。
在中國,這兩類人好像都很多,有很多人是在這兩者之間搖擺不定的。不過,從概率上來看,好像還是後者多一些。
很多中國人都活得很壓抑,所以,各種宣揚快速成功、輕松賺錢、迅速幸福的課程在中國才會那麽火。以前是“成功學”,現在是各種“靈性提升”、“宇宙能量”和“宇宙意識”的課,宣稱上了他的課就可以“輕而易舉獲得豐盛和富足”的所謂“靈修課程”,還有各種打著佛教、道教等宗教旗號的各種所謂“智慧”和“大道”的課程。
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發展到今天,我們傳承下來的,很多已經不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核了,很多東西已經只剩下一種形式,只剩下乾巴巴的教條主義。如果不是幾位有先見之明的大德,恐怕現在傳統文化已經不存在了。
這當然有歷史原因。
就拿前段時間某演員的離婚事件,很多人根本不瞭解當事人到底發生了什麼,就一窩蜂一股腦兒譴責女方,很多人跳出來罵她,好像對方是一個罪大惡極、惡貫滿盈的大壞蛋一樣!其實,這是人家夫妻之間的事,跟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一點關係都沒有!這種行為,其實都是在變相地發洩自己內心被壓抑的情緒!
在中國,常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對事實本身根本不瞭解,就拿著“道德仁義”的標杆,打著“維護正義打擊罪惡”的旗號,對別人進行各種口誅筆伐和各種攻擊。
事實上,我們也不想瞭解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因為,我們只是想為自己壓抑的內心找到一個出口而已!
反觀在西方國家,即使是有槍擊案發生,大多數老百姓也不是一股腦兒地把矛頭指向加害者,不問青紅皂白地發洩自己的憤怒,而是會從另外的一個角度來看待整件事情。
他們會說,如果當初我們有關注到這個人(加害者),如果我們瞭解到他的生命發生了什麼,如果我們給他以足夠的關懷和溫暖,可能他就不會走上這條路了。所以,很多人都會自發地悼念那個做了壞事的人,希望他的靈魂在天國可以平安。
這,是一種相對理性和人性的態度。在中國,這樣的事很難發生。
你不覺得奇怪嗎?一個講孝道,講忠孝仁義的國度,發展到現在,竟然沒有對人性的包容和理解,只剩下一堆道德的教條了。而很多人打著“仁義道德”的旗號,往往是在謀私利的時候,拿來為自己做掩護的!
因為歷史的原因,也可能是這個時代的集體意識使然,傳統文化以及傳統修身養性的體繫里面的很多核心要素並沒有廣泛普及,只剩下各種“忠孝仁義”的道德規範,而這些道德規範,早已被各個朝代的統治者和犬儒們篡改,只剩下教條了。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這些老祖宗的寶貝也被徹底打破了,最後,連教條都沒了,只剩下一些空洞的詞了。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人們一面打著高尚的旗號,一面在做很多滿足自己慾望和傷害他人的事情。虛偽和壓抑,就是這樣產生的。
又扯遠了。
回到“無條件地愛自己”這個主題,對於某些狀況,它確實是一副良藥,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這副藥最適合什麼人呢?是那些很容易傾向於自責、愧疚和時常感到有罪惡感的人,他們做了一丁點自己認為不好的事,就會為此自責很久,他們容不得自己犯錯,常常感覺到巨大的罪惡感。
這種罪惡感來自何處呢?是一個叫做“我要做一個好人”的心理動機。這種動機,本質是一種“我”要“高尚”、“我”要“善良”、“我”要“偉大”的幻想。為什麼說是幻想呢?因為,“我”本身就是一種幻覺,所以,一切建立在“我”之上的,自然都是幻想了。
為什麼“我”是一種幻覺呢?
傷腦筋了,這可不容易說明白,留待以後再細說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佛經,或者也可以看看雪漠老師的《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
因此,問題的本質,不在於是否有條件,也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在於一個根本的問題——到底“自己”即“我”是啥?
如果沒搞明白這個問題,那麼,不管你如何“無條件地愛自己”,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看,繞來繞去,最後還是繞不開一個問題——“我是誰”!
偶滴神!
現在,終於明白為啥幾千年前古希臘奧林匹斯山上的德爾斐神殿上的一塊石碑上要寫“認識你自己”了吧?(艾瑪,好累!為了找到這句話的出處,向來懶散的我,還特意去上網查,讓我先躺一下……)
因此,你也會明白了,為啥傳統的佛道修煉體系,基本上不提“無條件的愛自己”,因為,佛道修煉體系的核心,就是建立在“認識你自己”上面的。換句話說,就是通過不斷地實修實證,一層一層地打破對各種“我相”的執著和幻相,最終徹悟真正的自己到底是誰!(這才是“真我”啊,可惜這個詞也被各種靈修課用濫了!是否會有一天,我們都不能用文字溝通了?我哭!)
所以,也就不存在愛不愛、接不接納自己的問題了。
以下,是一些“我相”——即各種對“我”的執著的例子:
1、對身體的執著:認為“我”就是這個身體。由於身體的感受是我們最常感覺到的,所以我們對身體的執著就會越來越強,有的人甚至以為自己就是這具肉身。尤其不信靈魂和生死輪迴的人,相信人只是物質性的存在,認為人死如燈滅。這樣的人,活著的時候就會拼命抓取,同時對死亡會非常恐懼,因為,他們認為死了就徹底完蛋了。
2、對自己外在形象的執著:“我”的長相、身材(身高、體重、胖瘦)、氣質、衣著等等。很多人認為外在形象就是自己,所以大部分人都不夠自信,因此,美容、整形、化妝品和服裝行業才會那麼賺錢!
3、以“我擁有的外在的有形的東西”來確認“我是有價值的”:“我”的家庭背景、學歷、履歷、金錢、地位、權勢、車子、房子、手機、工作的公司、丈夫老婆孩子等等。如果把自己的價值附著在外物上面,就會導致對各種外物的抓取和控制,得到時欣喜若狂,失去時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沒臉見人。
4、以“我擁有的外在的無形的東西”來確認“我是有價值的”:名聲、他人的認同、團體的接納等等。
5、以“我擁有的內在的東西”來確認“我是有價值的”,比如:我的知識、文化、性格、經歷、能力……很多人拼命讀書,拼命學各種東西,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在修為,而是為了顯得自己很有學問。
6、以“我”做過的事來確認“我是有價值的”。很多人拼命通過做事才確認自己的價值,一旦“無所事事”,就會覺得非常空虛,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很多人退休之後就迅速衰老,原因就在於此。
7、對情感的執著。情感是有排他性的,有遠近、親疏之別,所以,得到別人的情感,就意味著自己非常特殊,與眾不同!很多人甚至會為了哥們義氣拼命呢!
8、以“內在的自我認同、自我形象”,暨“我內心對自己的評判”來確認自己是否有價值,比如:我是一個好人、我是一個善良的人、我是一個高尚的人、我是一個熱心腸的人、我是一個樂於付出的人、我是一個有知識的人等等。這樣的人往往自命清高,孤芳自賞。
9、對“我永遠正確”和“我應該永遠正確”的執著。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是“寧肯痛苦也要證明自己對”的。這樣的人常常戴著一副“受害者”的面具。為了維持“受害者”的身份,很多人會對受苦“上癮”,以此來推卸責任,譴責他人。
10、以“我”在修行,以“我”靈修、修行的“層次”時間長短,境界高低,來確認“我是有價值的”。很多靈修和佛道文化的修行人,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記不記得我在文章一開頭,就說自己在培訓行業近二十年,實修快五六年?馬腳早就露出來了!(偷偷告訴你,我是屬馬滴~)
11、誤認六根為“我”的執著。我們信奉“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卻沒想到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直在欺騙自己。具體可以看我寫的文章——說說“夢中人”。
12、對“我”的信念、“我”的觀念、“我”的信仰的執著。所有的執著里面,這幾個執著最難破!在修行的路上,這是最大的障礙。以後有機會,再專門講一講如何破除這些執著。
對“我”的執著還有很多。
參加過內觀禪修,或者參加過毗婆舍那禪修(也稱四念住、四念處)的朋友,就會體會到,其實根本不存在接不接納自己的問題,一旦你通過密集的禪修,通過細微的觀照,體認到只是一個一個的念頭在生起和滅去,根本沒有一個所謂的我,那麼我們對“我”的執著,自然就會減輕了。所以,即使沒有進行“無條件地愛自己”的練習,人們的心也自然地變得更安穩、更容易感到幸福了。
當然,如果一個人自我譴責的傾向比較嚴重,先學習如何“無條件地愛自己”,先讓自己的心比較能安住,還是很有必要的。等到能放下一些概念,能直面自己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去進行“到底我是誰”、“到底生命是怎麼回事”的探索了。
也可以兩者同時進行。
在書院每週一次的共修課程上,當很多學員為了自己各種問題自責、愧疚不已時,老師不止一次地提醒大家——“對於一個想學佛(這裡的學佛並非宗教層面的信仰,而是指的是想要了悟宇宙生命實相,讓自己的智慧和靈性提升到最圓滿的層次),想明心見性究竟解脫的人來說,首先要從理上知道,到底哪個才是你?對一個真正修行的人來說,‘佛性’才是你,其他的各種念頭,都是你身體里面的各種眾生。我們的身體里面,其實是住著無量眾生的。所以,身體是一個城堡,你能覺的心是這個城堡的國王,他是如如不動的,那能覺的心是佛性的代理人——也稱為八識心王,那些念頭是你的臣民。你需要做的是管理好你的臣民,不要讓臣民跑到國王的位置上去。所以,不需要再給自己加上各種自責的念頭,那是‘妄上加妄’、‘頭上安頭!’同時,察覺到煩惱起來的時候,剛好利用這個機會‘對境起修’,這樣,就能轉化內在的陰影和業障。日積月累,功夫到了,就可以‘轉識成智’了。”
老師說的這種見地,說實話,理上我好像明白了,但是遇到事的時候,還是很難起用,還是會被各種煩惱、慾望所帶走。
後來,隨著每一次內心的各種煩惱、慾望、負面情緒的湧現,我發現,原來真的有一個觀察者,那個知道各種煩惱慾望升起的,是如如不動的!但是,不要以為那個能覺的心就是佛性了哦,他只是佛性的代理人而已。或者說,那個能覺的心,是佛性的起用。看到了那個能覺的如如不動的心,並不是明心,更不是見性,離覺悟還差得遠呢!只是,一旦體認到這一點,對“如如不動的佛性才是真正的自己”這個見地,就會體會得越來越深,相應的,也就越來越自在了。
因此,面對自己的各種煩惱、慾望、痛苦和糾結,你可以選擇用“無條件的愛自己”的方法,先“接納自己”,也可以用觀照的方法。
前者,是揚湯止沸;後者,是釜底抽薪。
在《心經》里,開篇就說“觀自在”,就是說,要通過觀照,發現真正的自己是誰,這樣才能自在,如果不去觀照,不去發現哪個才是自己,是不會自在的。觀的功夫到了一定的火候和境界,就真的自在了。
親愛的童鞋們,是不是再一次感受到佛法的博大精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