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追溯到我记忆里最早的那个画面,我想应该是,我3岁在一个老奶奶的家里和一堆小孩分着水果吃的场景。再后来我被带进另一个家,有一个比我小两岁的还在怀里抱着的小弟弟,直到我上小学,父母才允许我叫他们“爸爸”,“妈妈”。
我是典型的躲避“计划生育”超生且重男轻女的福建封建家庭,我是不幸的长女。
弟弟小时候长得水灵,人见人爱,每次家里都是带弟弟走亲访友,我在家里独自玩耍。好饭好菜永远满满地盛在弟弟碗里。玩具,弟弟只要撒撒娇妈妈就给买,而我想要什么都是祈求弟弟跟妈妈说让她给我买。
上小学开始学琴,琴行所有孩子都是父母每天陪练,来回接送。我永远都是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上少年宫学琴,再骑自行车回家。
后来上初中,我们家的爱开始以成绩论英雄,自始知道这个生存法则后,我就开始很自觉地努力学习,也获得了更多的爱。但是我成绩不稳定,当成绩糟糕的时候,就感觉我的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焦虑的,晚上睡不着觉,害怕他们不再爱自己了。
因此,我总是越焦虑,越努力;越努力,我就能拥有越多爱,可我的内心却是深深的不安。
后来出远门上大学,父母也逐渐变得开明智慧,对我付出更多的关爱,小心翼翼,能感受到他们的深深愧疚,我也渐渐明白理解他们的艰辛与不易。
但我却仍旧对爱焦虑,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就不配拥有爱。内心深深的不安的我总是遇事自己扛,把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害怕停下又迫切渴望强大。
有的时候我又会问自己:“我这么忙碌,有什么意义呢?”
走在缺爱焦虑的路上,我也渐渐地明白,所有的焦虑都是想变得更好,我想要我自己变的更好,我想要我爱的人、家人更好,我也想要我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越焦虑,越努力;
越努力,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