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玲丽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啦啊
今天家里提前去扫墓了,因为天气多变,所以在昨天家里就决定今天去扫墓。不知道是不是年纪的增长,阅历和经验让自己的感知层面会比曾经丰富一些。
中国节日很多,传统节日很少。清明节是传统节日之一,在今之前我对清明节的定义只停留于给亲人扫墓,但是于今天自己好像对传统节日有了一个清晰但好像模糊的概念,在去扫墓到扫墓结束这个过程,这个概念一直萦绕在我脑海。
同往年一样,家族各派代表一齐出发扫墓,一般来说大人成员不大变动,只额外加上时间馈赠的“礼物”(家中孙辈小孩儿)组成。
今天我的6岁小侄子一同出发去扫墓。
可能是因为有孩童一齐出行,去扫墓祭祖这种传达思念感情沉淀的情绪中多了一种展望未来的感觉。
(从我的角度开始叙述)
先去奶奶墓前,各地风俗不同,我家里人到达墓前后先摆放好青团,腊肉,酒杯。就开始点蜡烛,烧香,鞠躬,烧纸钱,用镰刀把坟附近一些杂草,毛叶(叫法可能不一样,就是很长很长,叶子很锋利的一种植物)收拾一下,还有墓碑顶上有砖头压住纸钱,最后放鞭炮。
这过程中总会伴随着家人喃喃自语,我听到父母说:“今天天气好,明天又开始下雨,今天提前来看看你,给你烧烧钱用,收拾一下,过的舒服一些……”
每一年都是一样的,只是今年多了传承的味道。烧香会烧三根香,往年是我爸或我妈再或者是我拿着香对着长辈鞠三个躬,而今年是我爸一根,我妈一根,我侄子一根,三个人站成一排一起鞠躬,这种感觉真的让我止不住的想哭,爸爸说了一句:“总要让后代学会,多做做以后就会像我们一样一代一代传下去。”
放鞭炮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天气很好的原因,亮红的鞭炮丢在翠绿的杂草丛里,明艳的阳光,霹雳吧啦的声音让我感受到的是生活的美好。
之后去爷爷的墓前,同样的过程却多了几句重复,大人完成了步骤。小侄子会提问砖头的纸压了吗?酒倒了吗?我们是不是要鞠躬了?对于童言总能带来一点欢乐的气氛,但是这种欢乐下的含义却包含着欣慰。妈妈是这样说的:“所以有些人家总想要男孩,传承传宗有个男孩子,这就是深意…….”
我的家庭并不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只是传统根深蒂固。我这时提了一个问题:“以后我出嫁了,我不能回家扫墓吗?”除了我妈妈的答复,其他人的答复全是:“不行,有这种说话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去扫墓,除了入赘。”而我妈妈说:“只要你想,就可以回来。”
之后去了老爷爷墓前,其实我爸并没有见过,只是小时候跟着爷爷来过,就一直传承着。我听见爸爸自说:“来扫墓了,虽然没见过,但是我知道你肯定知道我们。”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牵绊好像总能打动着谁的心。
最后去了我也说不出关系的墓碑前,每年都会去,这两座墓碑是不同前三座有砌水泥墙,就是普通的连着山顺着地盖着一样,连爸爸也说:“说不出关系,就是以前带着来,一年又一年就这么习惯了。”
爸爸将近60了,以后传到我这一代就算不走这里了,也来了40多年吧。只是顺带着旁边也有一座墓,从我跟着会扫墓起,家里人就会把旁边的墓一起祭拜一下。好像从没有人扫过这座墓……
这个时候妈妈说了一句让我很触动的一句话:
“情愿做富人中的穷人,也不要做穷人中的富人.”
我说:“为什么?”妈妈说:“因为你看,这旁边的墓每一年除了我们来顺带扫一扫,如果没有我们来谁来呢?就好像在富人堆里,对于富人帮一个穷人是一件很简单也不看重的事情,但是在穷人里就不一样了。”
其实较真的人要去深究这个道理,是能说很多的。但是我触动的除了我妈妈的话,更多的是我妈妈并没有读很多书,但是她的阅历与经验在我的人生中真的让我惊艳敬佩很多次,当然是在我成年懂事后,我才感悟到的。
最后下山的路途上,家里人说到现在上一座山都感觉有点吃力,以前小时候没事就要上山砍柴,在山上求温饱,躲纷乱,白军,红军,土匪,“伪日本人(说这么偏僻的小乡村哪有真的日本人来,全是一些地痞流氓为了混口吃的穿着日本人的衣服来打劫)”最后总结一句:以前真的是很苦,乱世啊……
在旁听着这些过往,让我一瞬间懂得了清明节的意义。
回忆,追思,悼念……与其说是又一年的重新打扫,不如说是让所有人缅怀自己逝去的过去,在这一天,这一刻,也或许只会在这一天,中国所定义的传统节日的意义。
但是这一瞬间清晰却又模糊……
其实妈妈今天还有一句话让自己很触动
烧纸钱时,纸钱堆在一起烧总是有点慢,我们会捡一根树枝或者说其他的东西把纸钱弄散。小侄子今天用鞋子去弄开,我就说:“大人知道不会用鞋子,会把鞋子烧坏,你也要学会用其他的东西去替代。”
而妈妈在旁边说:“不是,是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