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父母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

文/须尽欢  校对排版/Z.T

·

楔子

这两天的热点话题,怎么都避不过北大留学生拉黑父母六年,十二年不回家的事情了。


想来一定有很多的父母都内心隐隐作痛,又或者再乍一看标题的时候便去指责这个写下万字长书的“孩子”不懂事,矫情,甚至不懂感恩,不孝。而网络上,同时又有一大波一看标题同时内心隐隐作痛的孩子通过不同的渠道来宣泄曾经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单从这一两极分化的表象就可以看出,父母依旧不懂,不理解甚至不愿意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孩子长大了依旧有很多不愿意放下,不想去原谅,不肯包容父母的心结。


一方等待被感恩,一方等待被理解。


1

我,一无所有

很遗憾,大家都没有等到。待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再回首感慨,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然而心结依旧是心结,只会把这个心结传承下去,循环下去而已。


关于王猛的万字书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脱离实体谈感情是空洞的。还是建议大家先看完,之后再来看我后面的内容。


很多人会认为,全篇的内容无非来源于一个核心矛盾——王猛渴望得到“主权”,而他的父母不愿意,或者没有意识到,从方方面面都在控制王猛。王猛在多次沟通未果后只能选择逃避。


在王猛的内心,父母的行为并不是对他的爱,即便是爱,也是他不愿意接受的,那种“必须听我的”,那种“你的一切都是我赋予的”等思想让他感觉自己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他只是父母在玩模拟人生里操控的角色而已。


所以,这样家庭里的孩子真的可以自嘲一句,“我,一无所有”。


2

没有灵魂的匹诺曹

每个人的生活,人生,无论过程还是结果,其实都是自己去努力争取的。当一个人被告知从物质到精神都只是一个牵线木偶或者傀儡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他会失去方向,失去自我。


我们必须要明白自己的愿望是什么,或者更重要的是,明白我们需求的感情是什么。


他的情感,想法,内心感受似乎都不重要,可以去嘲讽,可以去肆意批评,可以去不分场合的责骂。仿佛总有一天这天底下的孩子都会理解他们的爱,总有一天孩子会明白作为父母的心情。但有些事情,一旦留下印记,那就是一辈子,纵然化解,也会感慨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安全感,得不到精神情感层面的保护。纵然物质上的给予似乎充满了关爱的温暖,但是在内心深处,一直是一块孤独的坚冰。


从他的万字书信中可以看出,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时刻想着控制他,绑在身边,过分喜欢包办他的一切。除此之外更多的是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积极的回应,用他的话说,是“ 从不保护我,一切都是我的错”。


有时候我们表面的沟通与交流只是反射弧的一种条件反射,我们会口是心非的说一些话,做一些事。不仅如此,我们还会自我安慰,为自己让自己不舒服的言行找到一些理由和借口。


很多已为人父母的人似乎根本不理解这种感受。他们认为是王猛矫情,是王猛心理有问题,认为他将成长的阵痛甩锅给父母,推卸责任,四处诉苦。却忽视了王猛国外专业的心理咨询诊断和自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


他们没有看到,王猛一直在努力自救。他转了心理学专业,向心理医生倾诉了6个小时,多次想要对家人直抒胸臆,坦诚沟通却得不到期盼的回应。在不断回忆与梳理中,种种痛苦的回忆不断反复循环。


他渴望能找到那个“自己的原因”,从而逻辑就能自洽,“是我的原因,都是我的问题,父母一切为了我好,是我的错”。一旦他梳理到最后能完成这样的闭环,他便解脱了。但他过不了自己那一关,因为他的内心就是痛苦的,他和父母的相处就是紧张,焦虑甚至不安的。


他过去二十多年能骗得了父母,却永远无法骗的了自己。他是从小到大的乖孩子,但他的内心却是另一个面孔。


与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齐名的一个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她的《我们内心的冲突》里写过这样一句话——“虚假的冷静根植于内心的愚钝,绝不是值得羡慕的,它只会使我们虚弱而不堪一击”。


很显然,王猛完全可以继续演下去,但他实在不愿意做没有灵魂的匹诺曹,他渴望控制自己的人生。

3

钉在耻辱柱上的白眼狼与他的修罗场

有时候,人的无意识内驱力,会为了利己的目的而利用他人,所以必须在他人面前表现体面。万字长书里有很多的段落话语都可以看出父母对他的轻视,小到在他幼年不合时宜的嘲讽,大到拿他作为和别人争论虚荣的挡箭牌。在他的内心,他的安全感需要自己去给予。他并不知道和父母相处的下一秒钟,会有多少的焦虑来袭。


他是真的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了,所以他选择逃避。


再说他的父母,自始至终,面对孩子都是极强的优越感,让孩子自小到大便充满畏惧。加上本身就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机关工作环境,那种面对陌生人的优越感和“自以为是”、“武断专行”渗透到了家庭当中。将那种偏执固执的价值观生搬硬套在内心敏感却又精神独立的子女身上。


而内心的敏感也是他们造成的。给予一个孩子物质上的渴求远没有让孩子精神上赶到幸福重要。因为总有一天孩子可以不需要靠你给予物质,那时候,他便会去追求自己的精油渴望了。


这种平地而起的傲慢,是摧毁他们家庭关系最大的罪魁祸首。王猛的文中已经清楚明了地指出了问题的来源和所在,并渴望和父母达成共识。解铃还须系铃人,其实只要父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面的一切都迎刃而解。然而他们仍然固执己见,一边拒绝接受,一边说将问题抛给了王猛。


所以,王猛一切的努力在父母面前都是无力的。


倘若父母在教育孩子,孩子不愿意接受的时候,很多父母连试图去努力沟通的意愿都没有,直接用身份和音量又或者自己定的某些规则去制约、处罚孩子。但当孩子经过不懈的努力渴望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父母压根就不愿意接受的时候,孩子本身是无奈的。不论他年龄大小。


他的身份,就是孩子,改变不了,他没有任何办法。即便努力争取,也会被其他人扣上不孝,不懂事的帽子。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毫无道理可讲。


即便如此,王猛本人依旧尝试着和父母沟通,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强迫自己遵守着父母为自己定下来的一些列规则。他想找一个出口宣泄压力,但是父母的各种做法完全把他的话语怼了回去。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很多言行对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给他的心理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压力。甚至把问题的责任甩给了王猛自己。


“白眼狼就知道说以前的事”似乎是中国式家长习惯性失忆的理由。


即便是读了王猛的一万五千字书信后,他的父母依旧习惯性的把问题甩给了王猛。可能在他们眼中,王猛早已经不是那个乖孩子,甚至是忤逆父母的不孝子,再上纲上线一点,你很难想象如果王猛回到家中,会面临如何的“困局”。那时候,“家”不是家,而是彼此斗气的修罗场。


孩子忘不了鞭子和伤痕,尤其是那些在他们内心逻辑不能自洽的伤疤。但父母却总是不断提醒炫耀自己给予的每一颗糖。


王猛是幸运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完全经济独立,在物质上不受父母任何牵制。


王猛也是不幸的,因为他北大高材生的社会身份,让很多局外人忽视他在家庭里“孩子”的身份。他回因为“不孝”,他的“忘恩负义”会被很多偏激派家长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


4

生命换不来的歉意

但细思极恐的是,有多少孩子,因为物质上不能经济独立,而包裹自己的内心,不愿意去和父母分享自己最内心的想法。又或者像我前面说的,用一种看似冷静的自我安慰来说服自己的逻辑线,继续重复着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呢?


这不禁让我想到2016年四川达州那位高考后自尽的孩子,在他的QQ空间里诉说完自己的困境后选择用生命来抗议。可他用生命都换不来父母的一句“我错了”。他的父母在看完遗书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为什么不想想我们对他的好”。


想到知乎上的“孩子”说的“你只有用生命才能换来他们的反思”和微博上“父母”说的那句“是不是只有我死了你才能满意”。似乎都把问题抬高到了生死。


但其实只要发自内心的几句沟通就足矣。


曾经在我大学的时候听过这样一句话“空间要是有父母,那等于死了一个号”。


比起朋友圈之前的三天可见被很多人诟病,你可曾看到有人去诟病“分组可见”?真正不喜欢的就拉黑了,工作上的给工作上看的,但给父母看的一定不是自己最真实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早已经没有什么教育方法是金科玉律。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成长真的无比重要。


在一些父母的眼里,孩子除了花自己的钱和班里考第一外,似乎已经没有了别的存在意义。而当一个不能向别人家炫耀孩子乖巧懂事成绩好的孩子,似乎就只剩下花自己钱这一条了。


或许,就像我之前说过的牵线木偶,模拟人生里的角色,更贴切的说,很多父母眼里,孩子只是自己财产的一部分,而一个塑造一个成功的产品自然是值得炫耀的事情。


孩子在生命里的前18年,大多数时间都是和父母相处。在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候往往也只是重复父母与自己交流的一个映射。


或许不仅仅是和父母的交流。很多父母的自以为是,草木皆兵,会让孩子在很多时候如同惊弓之鸟。每一个过分敏感或是内心脆弱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家庭内的白色恐怖。很多对父母的回应也只是机械性的应付任务。


或许,更可怕的不是反抗,而是习惯。

5

尾声

写到这里,文章就快结束了。只是结合这个事件,多说了两句,所谓情断难断家务事,但家庭问题最根源的地方都在于彼此的尊重、信任与空间。而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认识问题的客观态度是我们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人面对孩子时,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但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很多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会潜意识里像对待成人一样去交流,也潜意识里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样和自己沟通。


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数的父母并不会去关心自己孩子的真实想法,而是武断的认为孩子“应该”去怎么想。其实纵然你不去了解,也要给他们表达情感的机会。如果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及时的去沟通,一句“爸爸妈妈以后注意,你说得对”有时候胜过千言万语。


有时候一切所谓的反思都是南辕北辙的找借口。受过教育的王猛父亲并没有去看国外专业的心理咨询诊断,也没有去思考王猛这样的原因,而是直接将王猛的情绪归类于“迁怒于家人”这五个字上。这种中国式家长的傲慢再一次将彼此的距离推得越来越远。


无独有偶,近日腾讯新闻公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里面提到有过半的子女曾经屏蔽了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准确数字在52%。这还不包括我前面所提的部分内容可见分组。


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和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呢?

其实,很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也有所改变,但是曾经成长的过程让太多的子女不敢去“铤而走险”的分享自己最真实的生活和内心的想法。而父母与孩子之间不是说不能存在问题,而是在于出现问题以后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去解决。

想想看,身在职场都能控制好与周围人相处时的情绪,为什么面对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反而会愈发的急躁呢?

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说出恶毒的花语,或者做出伤他心的事情。你不知道你的一句无心之失会让他/她背负多大的心理压力。孩子从一出生起就是孤独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无疑对他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是在让他成人,而不是把他驯化成听话的动物。


这篇就到这里吧。期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家这个地方找到最温暖的港湾和最快乐的回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