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的感觉是: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错误。因为恋爱关系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现,所以我们会依照父母的样子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对象画像,喜欢或排斥ta。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你对象身上一定可以看到你父母或某位重要亲人的样子。
困局: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一句话你极有可能在各种关键词为“原生家庭”的文章里看到,它出自珍妮特·温特森的书《我要快乐,不必正常》。看完之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珍妮特的妈妈不让她看书,所以她不知道任何阅读技巧,就在图书馆里按照A到Z的作者姓氏顺序看书,从这点来看,她是很幸运的,因为排在第一位的是简·奥斯汀。
我想了一下,按照这个阅读顺序,如果是在中国,看的第一本可能是安东尼的《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然后珍妮特会喜欢上陈奕迅的《陪你度过漫长岁月》,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噢。接着她会注意到还有一首歌叫做《让我留在你身边》,她会注意到 “你这一被子,有没有为别人拼过命?”,最后她会意识到自己可以忍受一切,却始终无法忍受安吉拉宝贝。
这本书和最近上映的电影《Rocketman》有些类似,讲的都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跌跌撞撞寻找自我的旅途。放在一起讲,是因为他们有很多共同点:糟糕的童年,不被父母喜欢,得不到父母认可,父亲不快乐,母亲很错乱,珍妮特喜欢女生,艾尔顿喜欢男生,因为没有建立起爱的坐标系就匆忙进入成人世界,他们迷失了自己。小说和音乐是他们分别的药剂和解药,治愈的是现实对想象的撕裂。
挣扎:如果你幸运的话,就不会朝挚爱脸上打去
这里不探讨原生家庭,我想说的是那种打碎自我之后的再成长。鸡汤预警,因为你一再执着于把自己的生活套在原生家庭所赋予你的种种之中,只会让你更加囿于过去,更多犹豫现在,更深忧郁未来。(语文知识:押韵更容易让人产生认同,对称总是使人愉悦。)
成长中困难的一件事是,即使我们的身体已经停止成长,我们的情感似乎必须继续成长,有的发育强大,有的萎缩甚至消失,一直到我们的尺寸和自身世界无法吻合。也因此,我们与自己的不同甚至多过于我们与他人的不同。
关于童年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我赞同余华的看法:一个人成长的经历会决定其一生的方向,世界最基本的图像就是这时候来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人长大之后的所有所作所为,都只是对这个最基本图像的局部修改。是的,写《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的余华。(余华:很熟吗呼名唤姓的)
影片的最后,艾尔顿和自己生命中的人一个个和解:父亲、母亲、外婆、合作伙伴、爱人、小时候的自己。电影的魅力是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给自己和别人一个被原谅的机会,艾尔顿拥抱了小时候的自己。
而那一边的珍妮特,在长大后说到自己父亲的时候,她说:“他从来都是个小孩,而我很难过没能看顾他,难过有那么多小孩从未得到看顾,因此未能长大。他们会变老,但无法长大。长大需要爱,如果你幸运的话,爱会在以后到来。如果你幸运的话,就不会朝挚爱脸上打去。“
希望我们都是幸运的人,如果没有那么幸运,至少我们还可以决定打碎出生时的那个自己,重新成为自己。
和解:为山谷所环绕,在羊群啼叫时,给它们挤奶
维特根斯坦一生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终于和生活达成了和解。他认为的和解,是挣扎矛盾之后的彻底解脱。我在大学的时候,就曾经想要找到这种“和解”的状态。但随着生活体验渐渐丰盈,我发现真实的和解绝对不是那种死气沉沉自我放弃的和解,人生的和解在于看清每一样事物的本质和整体,辨明其物质和因由,全心全意地做喜欢的事,讲真实的话,余下的只有接连不断的追求内心的乐趣,中间不留丝毫空隙。
这世界还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上演悲剧是为了提醒你:有可能发生什么事情。而这些发生在剧场里的事,不该成为人生舞台上的负担。柏拉图有一句话放在这里很贴切:“为山谷所环绕,在羊群啼叫时,给它们挤奶。”
如果你暂时不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你,就去看看你喜欢什么,当你做什么的时候内心会忍不住激动喜悦,这种状态会让你活跃起来,找到这种内心的状态,并且保持下去。一定要找到这种内心止不住的冲动,如果你追随自己内心的冲动,你将更能忍受疲惫,每一次失望都会成为你的动力,需要攀登的高峰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关于这些,《鞋狗》这本书,我看了两次,推荐给你。
希望我们在成人世界里依旧保有童真、好奇心和想象力,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尽可能地用最美好的方式度过一生,毕竟,世界本该是你醒来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