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更精确地感知时间,提高生命的密度?我们知道,一个物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密度是物体一个很重要的特性。那么,人生的密度又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
人生的密度是指一个人单位时间内做的事情的数量和质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生命,密度越大,意味着生命更充实,生命体验更丰富,这在感觉上好像比别人多活一点,长期来看,甚至比别人多活几辈子。当然,对于修行和佛性的人来说,神马都是浮云,万物皆空、道法自然,名利皆世俗。我只能说,境界不同,追求不同吧!
关于对时间的感知,我想大家都有切身体会,时间有时过得慢一些,有时过得快一些,有时它停了下来,呆着不动。有的时候,你能特别敏锐地感到时间的步伐,时间飞驰而过,快得来不及感受,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而有时,时间却踯躅不前,慢得像被粘住了一样。
这种种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是安排很满的缘故吗?真是这个原因吗?到底什么时候你觉察不到时间的流逝——是在有很多事要做的时候,还是在休息的时候?事多的日子可以过得飞快,也可以过得慢慢吞吞,慢得让你心力交瘁,真实情况似乎要复杂得多,让人搞不太清楚。但是总体来看,人对时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强烈、逐步敏锐起来,幼小的孩子对时间的流逝感觉很迟钝,到了老年,有生之年越少,时间的脚步声就听得越真。
《奇特的一生》里的柳比歇夫就是这样一个对时间有超强感知的人,书里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柳比歇夫肯定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嘀嗒嘀嗒走着的生物钟,在他身上已成为一种感觉兼知觉器官。我做出这样推断的根据是:我同他见过两次面,在他日记中都有记载,时间记得十分准确——“1小时35分”“1小时50分”,然而当时他自然没有看表。我同他一起去散步,不慌不忙,我陪着他,他借助于一种内在的注意力,感觉得到时针在表盘上移动——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他仿佛置身于这一急流之中,觉察得出来时间在冷冰冰地流逝。
那么听着如此神奇的柳比歇夫究竟是何人?
柳比歇夫是搞研究的,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在那个年代,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他的著作,内容涉及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他还写过回忆录,追忆科学家。
此外,他还讲课,到各地考察,跑遍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去过许多农庄,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老鼠等等,在所谓的业余时间,他研究地蚤的分类,单单这一项,工作量就颇为可观:到1955年,柳比歇夫已搜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000只,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总计300种。这些地蚤都要鉴定、测量、做切片、制作标本,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5倍,跳甲属的分类他研究了一生。柳比歇夫绝对是那个时代的大神,要是放在现在,估计早就火了,仅靠定期输出大容量的干货内容就足够了。
柳比歇夫这个苏联人为世人所知,不是因为他在专业的生物领域的高超造诣,而是因为他56年如一日的时间统计法。他的时间统计法最大的特点是,他不仅仅坚持每天写自己的时间清单,还做了不同用途的时间分类详细清单,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他都汇总统计自己的时间支出,核算自己用在工作上的有效时间是多少。他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统计,是因为他从1916年开始坚持写日记,坚持了56年,他记日记的习惯也与众不同。
格式是:某年某月某地某事,花费多少小时多少分钟。
没有形容词,没有情感,没有任何波动,他就像时间机器一样,忠实地记录着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每年的工作和生活,任何事情都不遗漏,包括给别人写信、和朋友聊天,还有自己的科研工作,全部记录消耗了多少时间。
在阅读《奇特的一生》过程中,我就开始了践行。我开始尝试在每一天如实记录生活的每一个事件,然后加上消耗的时间。实践了不到两个星期,我就体会到这种记录带来的巨大好处:它使我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通过记录,你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对自己元认知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从而提高自己选择事情的质量,很多人不记录不知道,一记录才发现从早到晚的日程里,很多时间浪费在无效的工作、无聊的等待、无谓的闲话里。
另外,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自己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务的工作量的时候,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相对准确的估算又使得目标基本都可以达成,如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时间统计法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实践起来并不容易。这跟理财记账有点类似,看着简单,做起来很难。想想记账的时候,不仅要在花费的当时记录下来,还要时常整理、分析,这使得许多人觉得记账麻烦,继而放弃。面对实实在在的金钱尚且如此,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更随意了。
我没有找到适合所有人的时间记录方法,这个需要个人的摸索。有的人喜欢用手机的APP进行记录,像“时间块”、“时光手帐”等等,但是实践过后,我觉得还是最原始最笨的办法适合我,那就是用笔本记,我给自己买了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每天进行记录,非常方便实用。
当然光记录是没有用的,还要对记录的时间清单进行分类和分析,最主要的数据是花在自己可以称之为事业上的时间,而且是纯工作时间。
实践过后,发现自己比以前多了很多零碎时间,这部分时间也是要好好利用的,通过加强自己对时间的感知,从而更高效合理的利用这部分时间,在这方面最简单的训练方法是在需要看时间之前,先问问自己现在几点钟了,然后再看表,刚开始误差可能比较大,没有关系,坚持训练,情况会越来越好。
由于篇幅所限,就不过多展开了,还有许多精彩内容都在书里。如果你有兴趣,去看看《奇特的一生》吧!I highly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