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林忆莲的名字,是她的父亲为了怀念一个曾喜欢过的女子而取的名。
她的出生,从一开始就带有爱情里那些无可奈何的成分。爱欲痴缠,悲欢喜乐,最后化为淡淡相思。
登上《歌手》舞台的林忆莲,五十一岁了。一颦一笑,媚眼如丝。歌声如诉,心事如故。她的天赋难以企及,但她走过的人生路,和大多数寻常女人没什么两样。
为爱沉醉、执迷、深陷、痛苦,有最难以启齿的小三往事,往事里也藏着一往无前的孤勇;和爱的人终于在一起,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嫁为人妇洗手作羹汤,却发现他有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于是一别两宽,放爱生路,咫尺天涯遥相问候。
一、
很长一段时间,林忆莲的命运和李宗盛绑在一起。
二十来岁初相遇,他已结婚生女,家庭美满。可人心是世上最难捉摸的东西,你以为你可以对最初的选择负责,可转头,又撞上一生所爱。
爱情是什么?
这世上有千万种形容爱情的诗句,却很难真正详尽描写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的状态,就像李宗盛的歌词里写的,“曾经自己像浮萍一样无依/对爱情莫名的恐惧/但是天让我遇见了你/我初次见你人群中独自美丽”。这应该是一种电光火石般的心意相通,一种不顾一切的茫然冲动,四目相对时觉得笃定勇敢,独自一人时又落寞万分吧。
那时的他们,应该只能用鬼迷心窍来形容了。
1994年,35岁的李宗盛在开完暂别歌坛演唱会后,抛下妻女,孤身前往加拿大温哥华。
他去温哥华,是为了追随林忆莲的脚步。彼时,林忆莲和他的绯闻已传得沸沸扬扬。她不堪其扰,可能也是为了作个告别。卖掉了香港的产业,去了温哥华定居。
异国他乡,道德舆论、家庭压力都可以暂时不看不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分外情热的两人。于是他们在一起,成了娱乐圈公开的秘密。
三年后,李宗盛的前妻朱卫茵同意离婚。
四年后,林忆莲和李宗盛在加拿大结婚,当时林忆莲身怀六甲。
追溯他们的这段感情,朝九晚五君的脑海里一直想到法国哲学家加缪的一句话。
如果要我写一本关于道德的书,一百页大概有九十九页是空白的。至于最后一页,我会写上:“我只认得一种责任,那就是爱。”除此之外的,我都要说不。用尽所有力气地说不。
二、
可这世上从来没有圆满的爱。
欣赏爱慕,求之不得,爱情最动人心魄处在这里。
等到可以厮守,可以正大光明交往,他是你的夫,你是他的妻,那些风风火火的爱恋,就像脏锅旧碗里泛起的洗洁精泡沫。连最细致勤劳的手,都想快点把它洗干净。
苦恋多年,冲破种种阻力,千辛万苦走到一起。这是爱情呀。
可是光有爱,不一定能过好日子。
林忆莲独立要强,有事业心,天赋的嗓音注定她不甘平庸。而李宗盛,作为音乐才子,深懂女人心,但并不一定能懂女人对于探索自我的追求,与男人一样,比男人更胜。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对于有些女人来说,是温馨的港湾,对有些女人来说,却是熬干雄心的温水。她是妻子,是孩子的母亲,是一家的主妇。可抛开这些外在的身份,她首先是她自己,是林忆莲。
激情退却,生活平淡。一开始上天入地地痴缠,到最后沟通不畅、相对两厌。
面对事业的不顺和生活的庸常,李宗盛选择男人最惯常的伎俩:逃避。他爱质疑、吵嚷,三番几次离家出走。她无心吵,无心追,只会默然不语。
于是,那个到处搬家、说要散心的男人,就彻彻底底丢了家。
爱还在,只是疲惫了。他们终于友好分手。2004年,他们的分手声明成了明星夫妻友好分手的教科书。
我们的爱若是错误,愿你我没有白白受苦。
三、
说实话,我更喜欢后李宗盛时代的林忆莲。
昨天跟一个直男朋友聊天,聊到如果有女儿,会有怎样的家庭教育。他说的一句话让朝九晚五君深思:我会用规矩来教育她,会以传统思想来要求她。我觉得女人最美丽、最有资本的时候是最不自知的时候,一旦这个时候选择错男人、走错弯路,就再无回头的可能。
这种把女人当作附属物,随时准备待价而沽的思维,不知道现在多少男人还一直有,有可能很多女人一直也这么想。
我喜欢后李宗盛时代的林忆莲,不只是因为她不用再做他的影子,亦步亦趋。而是她活成了自己。她事业上稳扎稳打,她与女儿亲子关系稳固良好,她有了情投意合的男友,她暂时不想结婚。
一个女人,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和男人没有任何不同,她的一生也要走许多路,过许多桥。比如林忆莲,在最好的年华,爱上这个人,不管对错,她坦然面对、承担责任。在爱情逝去,她不纠缠执迷,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比起在恶性的婚姻关系里消磨度日,维持表面的虚假繁荣,这种放手,是不是更让女人能得到成长,更让个体获得尊重?这种经历,回忆起来,是不是每一步都是时间雕刻成的礼物,可以自豪地说一声:作为女人,我活得很值!
毕竟,当我降生到这个世界后,首先我感知的是我。我不是谁的女儿、谁的妻子,谁的妈妈,我就是我。我努力寻找我存在的价值,过上我要过的生活,计划我的人生。
我已亭亭,不忧不惧,绽放光华。清风来不来,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