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里的长女,从我自发迁到镇上去读小学五年级开始,我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都是自己在做主,虽然也走过一些弯路,但终究还是收获了不少。
我看到过不懂事的孩子给父母耍脾气,一个一脸嫌弃,一个维诺溺爱;我听到过赌气的孩子与父母断绝关系,一个理直气壮,一个心如刀绞。
我小的时候就曾与妈妈赌气,扬言要搬出这家,把自认为自己的东西往出搬,结果当天晚上都没到,就自己灰溜溜的搬回来了,至今还记得妈妈那张若有若无苦笑加嘲笑的面容。
小的时候总会做一些现在看起来愚蠢至极的事,幸好,这也是另一种方式告诉我们已经成长了 不少~
小的时候,对父母唯命是从,那是我们的天;后来上学了,接触到了教育,逐渐形成个人的思维方式与意识,提高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后来我们一点一点的发现父母也不是圣人,多少会有考虑不够完善和解决不够完美的地方;直到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发现观点差距太大,但也要抑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
慢慢的,我们明确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由于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等周围环境的不同,形成我们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及遇到问题的思维方式也不相同。当然,这个道理不只限于父母。
而那些生活中,给我们带来最大困扰的,往往就是来自最亲近的人。
那么,面对一生中相处时间最长的父母,我们要有一个怎样的心态呢
我们不能拿着父母给的钱受到了教育后,来嘲笑他们的无知。
其实,我们知道的,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父母的终极目标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孩子过的更好。要知道是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该有的孝道和尊重一个都不能省略。
大道理是知道了,但是,总会偶尔发生意外,小事或者大事发生拌嘴,逞一时口快,无伤大雅还好,陷入到自己的倔强执着中无法自拔,只知道事后叹息,反反复复,这就不应该是一个正常人该做的事了。
那么,在明确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后,我发现,我的父母在家乡基本就没有去过什么大城市,每天的生活也都一尘不变,所以一些观念还比较传统,他们会觉得年轻人真的很能作…他们不理解,也就不认同…
这样,我们知道,一个人对外界的判断标准大多基于个人的眼界与意识。
发生矛盾时,我们既不能伤了父母的自尊,也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能找到可以使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优结果,就显得我们既懂事又智慧得多。
有句话说的好,办法总比问题多。而且,这样一个主观题,在0和1之间充满了无数种可能。比如,到底应该是谁去买饭,可以订外卖啊~ 到底该不该买房子,谁花钱买就听谁的啊~ 不该我们操心的就不要给自己找事,这就能避免大部分问题。
曾经看到过文章说“崇拜你,超越你”是我们与父母一生的和解。没错,这是这个过程,有的人完整的经历过,达到和解;有的人刚好走在路上;而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卡在路中央。
而,聪明的我们,一定会有最好的路子和父母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