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那种读法吧,反正以我个人的智商,我就觉得这么读顺嘴。《礼记大学》这本中华大部头,要不是我那死去的爷爷为了让我识字硬读了那么多年,我估计我也不会痛恨那么多年的国学。
回归正题,正因为很多都是小时候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莫名其妙读的,所以不说比别人顿悟的早吧,至少作为一个凡夫俗子够用了。小时候痛恨的大道理,长大之后才明白一句话“原来家长说的话都特么是对的”,而这种感觉在进入社会后尤为强烈。
之前我有过文章阐述了道法术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在我16岁时候萌芽产生的,而后进入社会实践加之前人理论最后形成的我个人三观。
简单一点的说,大部分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的影子,其人群比例和财富比例成正比,二八开。这个数字和观点只是粗略,不赞成的人,也无所谓,道本无形,无关形式,人有百姓,道有万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接下来我来解释一下我的论点,既“80%的人都有樊胜美的影子”。
按照自然规律人当先有欲念后有行动,但很多人在经历了人文洗礼后,例如家庭、教育、社会实践后,会出现一种很“驯化”的思维,既先有行动后有欲念。如果把人类群体看做一群动物,按照自然规律的人(既20%的人)是野生动物,剩下的人(既80%的人)是驯化好的家禽牲畜。而樊胜美就是80%里的王者,如若不悟终究逃不过80%的结局。并不是说80%的人结局不好,人最悲哀的是求不得,如果你认识到自己就是80%的人你就不会觉得苦,或者你从来就不知道,也会很幸福。最怕的就是你以为自己最终会是20%的人。
再此我先解释一下我对欲念的看法。欲念在各大宗教都被鞭挞为恶的另一种延伸,但身为凡人俗子,如果不能超脱,不如去安安心心的正视这种欲念,控制好也未尝不是一种修行。心为(四声)物之所动,物为(二声)心之所做。世事之事何为恶?何为善?只不过是立场不同而已,但念心正,勿看招数,这也是道法术的一种理念,心愿道法只要是正念,法门术数皆是途径手段。
社会板块已经逐渐出现阶级固化,板块凝固现象,远在美国,近在日本,都是中国这块土地的经济参照草本。美国与中国文化不同,日本与中文化一脉相承略有差异,但他们的步伐基本上都按照同样的节奏步入历史的轨迹。虽说中国领导者希望中国不走历史路线,可是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并不是因为它久远而是因为他是一种规律,规律既道,就像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你不可能把它在当下的地球环境里逆转过来。
很多人都如同樊胜美一样在坐着功成名就的梦,我身边的人比比皆是,有那么一瞬间我能感受到圣人的孤寂,先说明白,我不认为我是圣人,只是有那么一瞬间,我想为什么圣人都不愿意和过多的人去解释他们的看法和做法。*不解释*也许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原因,我想大概他们也曾经像我一样去像别人解释过,而结果要么觉得你格格不入(这已经算是很好了,历史上比比皆是),要么觉得你是疯子(例如典型的庄子),所以悟了的成了圣人,没悟的成了疯子,这里说的是真的疯了,庄子人家是悟了的,只是在当时人的眼里他是疯子。
人最痛苦的不是你真傻(例如芸芸众众生中那些油腻的中年人),也不是你真有智慧而被人不解(例如在历史浪潮中被误解平反再误解的人)。而是你以为你是聪明人,到最后发现你想要的结果却是你最瞧不上的“普通人”,甚至还不如你看不上的油腻中年人。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族,无论宗教信仰,人文精神,生活习惯有多不同,追求到心中美好的事物始终是大部分人的终极愿望,这一点也是促进了历史成大波浪规律形的社会发展。
至此文章别无所求,只愿那些和我口谈笔明不想过成“油腻的中年人”的笔友明白,生活是遵循道理的,最基础的一种道理叫做《常识》,常识告诉我们功成名就的人只是个别人,常识告诉我们人能胜天但不是“定”,常识告诉我们人和人的交谈是有“门当户对”的,常识告诉我们不门当户对的婚姻只有极少数是童话的结局。
愿天下芸芸众生得脱顿足六道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