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过完小年的我,坐上了驶向北京的飞机,感恩出行一切顺利。
小年是祭灶君的日子——记忆中小时候住在奶奶的老房子里,每年的这一天奶奶都会在擦洗好灶台之后,仔细的在灶台壁上贴上灶王爷的画像。
还会虔诚的对着灶王爷拜一拜,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归宅降吉祥”。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高楼里已经见不到灶台和烟囱。
那些用木柴烧着热烈的火焰的,属于农村的普普通通的灶台,已经渐渐在我们的生活里远去。
祭灶的习俗在年轻一辈里也渐渐远去。
虽然身为90后的我,没有很好的继承到长辈祭灶君的习俗,但是“除旧迎新”的大扫除的习惯,还是每年都在延续。
北方人的“二十四、扫房子”和南方人的“掸尘”是同一个意思。
而在我的家乡,这个传承了上百年的习俗,叫做“掸新”。
如今南北方过小年的时间相差一天,北方人普遍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人普遍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
为什么同一个节日,南北方的时间会不一样呢?
现在有两种说法对此做出解释。
第一种说是原本北方和南方的小年都是腊月二十四,是雍正皇帝让北方的小年提前了一天。
清朝雍正年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这天,皇帝都要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也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因为皇帝在这一天祭灶了,民间就只能推后一天,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区别。
就有了“官三民四”的说法,即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
虽然后来没有官家百姓的说法,但是因为北方是政治中心,所以小年延续了“官三”的传统。
而南方离政治中心远,小年保留的还是“民四”的传统。
而另一种说法是,在古代过小年有就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即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在南宋以前北方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
像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身处江浙地区的我,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夜都是我们的小年。虽然大家在过小年的时间有区别,但通过小年来表达对新年的盼望,对来年的祝福之心都是相似的。
腊月二十四我在家完成了“掸新”的工作,过了小年,提前挂上了春联,二十五才能安心的出门玩乐。
春节家家户户挂春联是一个传统习俗,现今的春联各种各样,有贴画的,也有挂饰的。
今年我家用的是红绳编的八个中国结,每个中国结两面贴着吉祥话的挂式春联。
那最早的春联是怎样的呢?
我国最早是用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写着“神荼”、“郁垒”的名字的桃符做为春联的,由此可见春联的习俗正是起源于桃符。
“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这是《后汉书》里的记载。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时期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明代时才把桃符改称“春联”。
后蜀主孟昶命令学士辛寅逊在桃木板写对联,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古代在《宋史》里详细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几千年以来,中国人对过年是十分重视的,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贰
董卿曾经在“朗读者”里说到,《红楼梦》是一本有味道的书。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红楼梦里的年味,看一看贾府是如何过年的。
纵观红楼全文,前后跨越几十年的光阴,书中提到过年的地方却并不多。
第18回提到,因为元春省亲之事落定,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
第19回、20回里描写的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大家就闲着到处取乐的情节。
全书唯一一处着重描写贾府过年的情节,是在第53回、第54回里的“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红楼的“年味”从腊月开始。
进入腊月,荣国府这边,王夫人和凤姐就开始置办年事了。
而长房宁国府里,贾珍这个平日里只知花天酒地的色鬼,因为身负贾氏族长一职,也要开始安排过年事宜了。
开了宗祠,着人打扫,收拾供器,请神主,又打扫上房,以备悬供遗真影像。
下人们也已经打好了各式银锞子(梅花式、海棠式、笔锭如意、有八宝联春),以备除夕放赏用。
过年宴请宾客的单子也要拟出来了,荣宁二府要错开日子请其他权贵来做客,不能重了日子落人口舌,说贾家两宅送虚情怕费事。
贾蓉做为贾氏长房长孙,代表了荣宁二府进宫,领了春祭的恩赏。按贾珍的说法是:这沾恩锡福的银两虽少,却胜在体面。
“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
从贾珍的话里可以得知,荣宁二府这浩浩荡荡的两大家子,过年的物资都是另有来头的。
这不,黑山村的乌进孝就带着他征收过来的年租冒雪进京了。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
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家风羊二十个,
鲟鳇鱼二个,各色杂鱼二百斤,活鸡、鸭、鹅各二百只,风鸡、鸭、鹅二百只,野鸡、兔子各二百对,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
海参五十斤,鹿舌五十条,牛舌五十条,蛏干二十斤,榛、松、桃、杏穰各二口袋,大对虾五十对,干虾二百斤,
银霜炭上等选用一千斤、中等二千斤,柴炭三万斤,御田胭脂米二石,碧糯五十斛,白糯五十斛,粉粳五十斛,
杂色粱谷各五十斛,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之银共折银二千五百两。
外门下孝敬哥儿姐儿顽意:活鹿两对,活白兔四对,黑兔四对,活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要知道乌进孝上交的这些年例大部分都是给宁国府的,荣国府那边另外有八处庄地可以收租。
宁国府征收的年租照例分成了四份,一份供祖、一份送给荣国府、一份交给族中其他子弟来分,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给宁国府自己的。
这长长的一串物资单,贾珍仍嫌不足,怪乌进孝打擂台(比喻耍花招、弄虚头),交的年租不够用。
贾珍说贾府是: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但他却不知道,“靠天吃饭”的庄稼人,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大雨冰雹后,在收成不好的情况下除了给贾府交租,还会被乌庄头剥削走一部分物资,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才是真的不能好好过年了。
叁
转眼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荣宁二府也是进行着各种除旧迎新的事情。
“各色齐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照,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大年三十这天,荣宁二府里有诰封的人都要进宫去朝贺,去拜见皇上和贵妃,要在宫里领了宴席才能够回府。
而未能入宫的一众子弟都要在宁国府等着他们回来,才能够进行重要的祭祖事宜。
曹雪芹安排我们通过初次在贾家过年的薛宝琴的眼光,来展现贾府祭祖的隆重活动。
“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悬一块匾,写着是“贾氏宗祠”四个字,旁书“衍圣公孔继宗书”……里边香烛辉煌,锦帐绣幕,虽列着神主,却看不真切。”
看不真切是因为宝琴没有资格进入贾氏宗祠,只能站在外面远远观看。
不要说宝琴,就连贾母这个贾府地位最高的女人都没有资格进入宗祠里面。
古代人祭祖是十分重大的事情,是男人的事,女人不可以进祠堂。
“只见贾府人分昭穆(辈分排序,父为昭,子为穆)排班立定:贾敬(长房长子)主祭,贾赦(二房长子)陪祭,贾珍(现任族长)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垫,守焚池。
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
贾母不能进去祠堂里,但也要在门外等她的子孙们完成祭仪。然后带领子孙们前往正堂去供奉先祖。
这个供奉就像是我们现在的分岁酒,在我们吃喝之前要先给故去的先人们摆案上香。
“众人围随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
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
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
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
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
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
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
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菜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
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
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轩锦簇,塞的无一些空地。
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
上下有序,尊卑有别,隆重的祭祖礼仪结束之后,贾母终于开始享受她作为老太君的尊荣。
在宁国府小坐片刻后,她就回荣国府等着所有人来给她辞岁。
“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室之中,亦是锦裀绣屏,焕然一新。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
贾母归了座,老嬷嬷来回:“老太太们来行礼。”
贾母忙又起身要迎,只见两三个老妯娌已进来了。
大家挽手,笑了一回,让了一回。吃茶去后,贾母只送至内仪门便回来,归正坐。
贾敬贾赦等领诸子弟进来。贾母笑道:“一年价难为你们,不行礼罢。”一面说着,一面男一起,女一起,一起一起俱行过了礼。
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
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古代春节饮用的酒品,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因为‘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合欢汤(用合欢花煮制成,除夕合家团圆饮用,取其吉利之名)、
吉祥果(果子上有雕刻的、模压的或者印上去的表示吉祥的图案、花纹、字句等等,也有的在果盘上覆盖令人喜悦的饰品,以祝愿‘大吉大利’)、
如意糕(利用面粉或者糯米粉做成的,寓意吉祥如意)毕,贾母起身进内间更衣,众人方各散出。”
除夕夜的贾府是灯火通明,古人守岁比我们现在看春晚等零点还要热闹。
“那晚各处佛堂灶王前焚香上供,王夫人正房院内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溜高照,各处皆有路灯。
上下人等,皆打扮的花团锦簇,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肆
过完除夕就是过新年了。
“年者,取禾一孰也”,五谷皆熟为有年。“年”字的最早写法,是一个人背负着成熟的禾的形象,可见“年”的本义是丰收时节。
邓云乡先生在《红楼风俗谭》里面写道,年的古文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是一种可怕的爬虫。
一岁之中都不遇见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大家就烧篝火来庆祝“过年”。
关于“过年”和“除夕”现在也都流传着很多传说,大概的意思都是说,“年”和“夕”都是凶猛的怪兽,会在大年三十这天晚上来到凡间作乱。
神仙和人类齐心协力,通过放鞭炮,烧篝火,穿红衣来赶跑怪兽。
如今早就没有这样的怪兽了,过年也只是一件欢庆“除旧迎新”的喜事。
“家庭举宴,少长欢喜”,古代的团圆饭如此,如今的年夜饭也是这个状态。
处处灯火辉煌,吃了年夜饭,拿了压岁钱,小伙伴们成群结队的出去玩,大人们则看看春晚,聊聊天。
热闹将持续到后半夜,守岁到零点,远处烟花绚烂,老爸在家门口放起了长鞭炮,家家户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可以持续一两个小时。
爸妈结伴出去点佛灯,祈求来年的平安。
这些便是我记忆中的过年。
正月初一,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烟火气,地上散落着许多鞭炮和烟花的残留物,奶奶不许我们打扫,因为正月初一忌扫地、忌动刀、忌倒垃圾……
从初一开始到初八甚至到十五的元宵节,连续半个月就是挨家挨户吃“摆酒”(温州方言)。
小时候最喜欢跟着长辈到处吃吃喝喝,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长大之后却更想找机会宅在家里休息几天,以便更好的去开始新一年的工作。
如今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年味已经淡了不少;但是老人盼着过年,期待子女回家热闹几天;小孩盼着过年,有吃有玩还可以拿很多压岁钱。
古文有记载,“除夕,小儿女分压岁钱”,可见压岁钱在古代也是很流行的。
古代的压岁钱,看中的不是金额,而是内在的含义,是“押祟”的祝福。但如今的压岁红包已经是一种你来我往的形式,红包的金额也越来越多,甚至变成了“人情债”。
古代的压岁钱十分讲究,这钱要新钱、大钱,还要用新的大红绳,把外圆内方的钱编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鲤鱼形、如意形、龙形等。
这可比我们现在往红包里放几张甚至几十张红色“毛爷爷”的压岁钱讲究多了。
伍
红楼里的新年第一天,贾母等有诰封的人又要进宫去给皇帝和贵妃拜年,领了宴席,回府后祭拜了先祖,才可以进行其他的过新年的事宜。
我们现在拜年,到初七初八就差不多了,初十左右就要去单位报到上班了。可是贾府里这年一拜就能拜到元宵佳节。
“至次日五鼓,贾母等又按品大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兼祝元春千秋。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
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话取便,或者同宝玉、宝琴、钗、玉等姊妹赶围棋抹牌作戏。
王夫人与凤姐是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那边厅上院内皆是戏酒,亲友络绎不绝,一连忙了七八日才完了。
早又元宵将近,宁荣二府皆张灯结彩。
十一日是贾赦请贾母等,次日贾珍又请,贾母皆去随便领了半日。
王夫人和凤姐儿连日被人请去吃年酒,不能胜记。
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
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祖祀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便这几日在家内,亦是静室默处,一概无听无闻,不在话下。
贾赦略领了贾母之赐,也便告辞而去。贾母知他在此彼此不便,也就随他去了。
贾赦自到家中与众门客赏灯吃酒,自然是笙歌聒耳,锦绣盈眸,其取便快乐另与这边不同。”
元宵佳节赏灯看戏,也是热闹非凡,直到二月初二龙抬头,红楼梦里的这个年才算过完了。
陆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感恩支持鼓励我的朋友,谨以此文祝大家狗年旺(万)事如意!希望每一位朋友都生活和美,工作顺心!家里有老人的都福寿双全,有小孩的都平安喜乐!
戊戌年正月初一
(注:文中习俗部分参考百度百科资料;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或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