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你足够了解我,你会知道昨晚到今天这段时间的我多么反常。
我一口气把搁在书桌上两年的一本书读完了。
我比平时早睡了半个小时,而且不是因为第二天有事或者提前上班,而且没有任何不习惯的感觉。
我把拖延了一个礼拜的工作一天给完成了。
干了一整天活的我,没有什么疲惫感,甚至感觉还能再看一本书,包括现在码字。
我感觉十分充实和快乐,像小时候第一次得到一个汽车人玩具一样。
而这一切,仅仅因为我看了一本书。
2
靡不有初,鲜有克终。
这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尝试各种各样时间管理办法最后无奈放弃的状态。
为啥?因为太难坚持了。比如,列清单法,列出来的事很多,可就是没动力每天完成;比如番茄工作法,这个方法的前提是不被打扰,但是上班时间很多时候这个任务那个任务都是临时出现的,哪能让你自主安排呢?
总的来说,大多数方法要么需要使用人有自主不被打扰的时间,要么有近乎强迫症般超强的自律和执行力。但悖论就在于此,有超强自律和执行力的人通常不会有时间管理的困扰,而有这个困扰的人通常缺乏自律和执行力。也就是说,大多数方法只是一辆车,需要老司机才用得好,新手通常很难上手,也很难熬过真正能上路。
而这,就是《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的价值所在。
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这本书是他的研究成果。他从顺应人性的角度谈怎么更好地利用时间,而不是又告诉你需要强制的痛苦的,很难坚持的时间管理方法。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因为它们有同样的观点:能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你自己。不同的是,这本书提出了更简单易行,甚至可以“即插即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很多人都有意无意地在用,甚至都没什么新奇。但它的意义在于,告诉你这些方法背后的统一的心理学道理,从而让你明白了自己种种习惯背后的秘密。就像告诉身在密室无路可走的你,哪块砖头底下藏着钥匙,于是找到钥匙的你,自己就能找到门口,逃出生天。
比如,书里提到人的大脑也是有“体力”的。不像身体的疲惫很容易察觉,大脑的疲惫一般很难察觉。所以当你不知道自己大脑已经疲惫的时候,还坚持干活,当然效率又低又难受了。
又比如,人的注意力天生就没法持久的。这是远古传下来的人类特质,必须保持对外界周围一定的警惕和注意,对任何意外都要快速反应。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总是干一会活就走神了,这是正常现象。要接受这种状态,并利用这样的特点去学习和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达尔文据说最多只能集中注意力15分钟,但最后却取得了站在人类顶尖位置的成就。
再比如,光线会对人的精神状态产生重要影响。蓝白光(晴天天空的颜色)会让人精神振奋,昏暗的光线会让人放松而且灵感大增。
3
于是,你猜得出我怎么做到昨晚到今天的几件事了。
昨晚先把灯调亮,让自己精神振奋地看书。
提前把灯关了,黑暗让自己很快酝酿出睡意。
早上一上班两个小时里就专注干一件事,不拿手机不想别的,不消耗自己的注意力。
…………
就这么简单,我感觉对身体又有了掌控感,像第一次理解了CPU是怎么运作的。
对身体的掌控感,对生活的掌控感,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