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想过在今天这个日子谈教育这么宏大的主题,但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有所触动,文章的主题是催催催的真实原因是信息的荒漠。那些在我们年轻人看来很不礼貌,很荒谬的问题,在长辈嘴里成了过来人的经验论。结婚了没有?该考虑买房了吧?还是不要炒股吧?买房要买学区房啊!生不生二胎啊?工资涨了吗?工作还是要做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诸如此类,如此种种。而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我们能想到的代沟以外,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信息的巨大不对称。
信息时代给予了我们极大的便利性,海量数据向我们迎面袭来。在享受着信息爆炸的优越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时代的巨大鸿沟已在我们眼前产生。 城市与乡村之间、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体制内和体制外之间,呵呵,还有一类叫互联网人和非互联网人的差别。
造成这些鸿沟的原因是什么?而解决鸿沟的法门又在何处?这些和教育又怎么能有关系呢?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原因是每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渠道都受到了各自成长背景、身处环境的限制。即使在互联网时代,面对着似乎触手可及的信息源,而如何筛选和运用,乃至于融会贯通这些信息,这就取决于每个人的能力了。试想着即使有Google在手,却不知道关键词,那又如何来找到信息呢?这就是第一层原因:知识的入口。第二层原因,是筛选知识的能力的差异。互联网犹如知识的黑洞,而碎片式阅读的方式,又造成了知识的不成系统性。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阅读文章,获取信息的能力变弱了。在微信公号与微博140字的习惯养成中,人们逐渐失去了阅读长文字的能力。而那些被加亮的语句里,大多是编辑者希望读者们得到了信息。读者们自己筛选知识的能力又成为了知识鸿沟的一层原因。第三层原因,就是整理消化知识的水平不一。人脑就如同不同性能的处理器,面对知识时,整理与再组合的能力就是我们惯常所说的融会贯通,而这个需要系统与长期的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否则,读再多的书籍,依然只是在读一本书,因为永远都在印证自己已知的知识。
说到了这里,该谈谈教育这回事了。我们受过的学校教育,在这三方面表现如何呢?可以说,都可以打不及格。老师在课堂上,基本上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传授的知识,内容是由教师决定的,且并不注重思辨的过程。即:直接给答案,而跳过了整个过程。所以大部分学生们,在走出了填鸭式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藩篱之后,进入社会工作后就失去了所有的学习能力。
然后要放大招了,解决鸿沟的法门是什么?是学会学习本身,即自我学习能力。学生学生,学的是如何生。如果一切都要等着他人喂到嘴边,那这样的教育也是全然的失败。学会自我学习,意味着在时代变迁中,牢牢掌握住进步的钥匙。要知道,一切的知识本身,都有共通点。每种语言、每门学科都有其不同的思考方式,而当触类旁通到可以找出共通点和不同点时,就可以将知识串联,加以重新梳理与整合,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这也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好吧,最后总结一下前两年的学习成果,Mooc证书27张,涵盖范围包括编程、设计、音乐、物理、哲学、历史等等……
2015年阅读量比前一年降了很多,平均5.37天一本书。读书不够成系统,今年这方面继续改进。
最后理应放一张去年去过的地图路线图,无奈我还没有做好……等我这几天研究一下再发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