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时代的眼泪,我们是“大器晚成”: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献给所有因为年龄在职场中挣扎的80后们

从2019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80后的一代或多或少开始进入35岁的大关。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各大公司开始了一批裁员潮。2020年年初又爆发了百年难遇的黑天鹅事件“新冠疫情”。经过了大约半年的时间在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局势控制住了。

当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又一批的互联网公司又开始纷纷裁撤35岁的员工。一时之间那些原本赤手可热的人员在35岁的时候就变成了天花板。

那么不再年轻的人们就注定会被时代给淘汰吗?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这本书《大器晚成》,他的副标题是"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我想将本书给所有和我有相同境遇的人了解,当外界施加与我们所谓的“不公”的时候,唯有认清自身,自我转变才能逆流而上。

人生是一场长跑,年龄未必是我们的局限,是否应该给予自己一点希望呢?

书籍封面

何为大器晚成?

人生比较靠中端(32-65岁)的时候获得一定的自我成就,就可以算是大器晚成了。在过去,大器晚成通常是说一个人有韧性,他的耐性和勇气得到了肯定,是对于一个人的褒奖。可是如今这个词更像是一种缺陷或者一种安慰。

如今社会所推崇的则是一种少年有成者的文化,各种传媒手段都在极力的将这些故事推广。潜移默化的让人觉得“少年成名”才是正常的,是这个社会的趋势。

但是这里要问一句,真的有那么多少年成名的天才吗?还是说因为传媒手段的原因让我们陷入了一种“非要在年轻成功才算成功”的想法?

就好像一些公司都会觉得“30岁了还没混到管理层就是失败”一样,同样没有道理。

少年得志的利与弊?

1、那些少年得志的时代英雄

比尔-盖茨在1975年成立微软,当初他是20岁。

史蒂夫-乔布斯在1976年成立了苹果公司,他与比尔盖茨同岁,同样是20岁。

马克-扎克伯格与2004年创办了脸书(facebook),也是20岁。顺便一提,他的出生时1984年。

埃隆-马斯克与1995年与弟弟卡姆巴-马斯克创办了一家名为Zip2的公司,开始了他们的商业之路。那时埃隆-马斯克的年龄是24岁。

还有在网红圈内活跃的各位:

Youtube和Instagram上的莉莉-辛格、杰克-保罗、乐乐-旁听等等,他们的千万粉丝组建成了一个个迷你的媒体帝国,借此推出了各种企业广告,兜售产品等等(类似国内的UP主与粉丝),而他们的年龄大多搜在十几岁和二十出头。

体坛上小小年纪在体能和技术上占优的运动员更是被大肆报道:

欧文-帕波埃在14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多所名校的橄榄球队提供的三十项奖学金邀请。

卡登-马丁,同样是橄榄球运动员,获奖时年仅13岁。

泰坦-拉卡登,获奖年龄在11岁。

科技领域向来是年轻人的天下,但这个群体的年轻化程度还是让人吃惊。在2016年,一家调查公司对科技行业最成功的32家企业的员工年龄展开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只有6家公司的平均年龄超过了35岁;有8家公司的平均员工年龄没过30岁。

要知道美国工人的整体年龄平均值是42.3岁。脸书公司的平均年龄是28岁,谷歌是29岁。

那么在企业经营者、高管、CEO们的情况又如何呢?《福布斯》最近列出的未满30岁的十大亿万富翁中,包括Snapchat公司的CEO埃文-斯皮格尔与他的联合创始人鲍比-墨菲。两人在22岁时就创立了snapchat公司。

在美国的政坛又如何呢?35岁以下的政治顾问就有四名。而比较突出的一位时斯蒂芬-米勒,他31岁就成了总统高级策略顾问。而霍普-希克斯担任白宫新闻主任时年仅28岁。 

媒体乐此不疲的报道神童与天才崛起的传奇。 几乎所有网站都会介绍这些少年有成者的事迹,连那个移民去日本打乒乓的张姓少年也被冠以“天才少年”的称号。

一时之间,好似身边都被天才所包围。

2、父母的焦虑、孩子的压力以及配套产业的兴旺

当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出现的时候,每个父母都会回望一下在角落里无所事事的自家孩子,同时一种无形的压力就会出现在父母的内心之中,转而孩子们也会成为这些压力的受害者。

我不是在宣传所谓的“快乐教育”,而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成长节奏,每个人的人生阶段与境遇都各不相同,为何一定要对孩子们进行拔苗助长式的教育呢?而这些给予家长与孩子的内心会造成不可逆的压力,更会对家庭关系造成重大问题。

相信每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遗憾,而这份遗憾会变成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恰巧社交媒体正是扩散这种焦虑的最佳手段。与此同时,商家又会推出各种用来满足父母焦虑的产品。

我也是在2年前刚刚迎来了我的女儿,作为新手父亲,我常常会不自觉的在网上搜索一些育儿的书籍或者教程。在电商网站上任意搜索都会有无数类似《培养孩子的勇气》、《青少年勇气指南》、《天才孩子如何培养》这一类的书名跃入眼帘,同时还伴随无数的儿童玩具,当然还有无数的影视课程等等。

益智类产品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人们设计了无数将孩子培养成天才的产品。迪士尼旗下的一家设计儿童玩具的公司,每年的收入是4亿美元。与此同时,市面上许多其他公司设计的玩具都在承诺它们能让你家小孩在竞争中快人一步。

作为父母的我们,当然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带着父母的期盼与压力,这种高度紧张的“少年有成”的压力已经在损害许多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我前面说过。已经有数百万的美国儿童在服用注意力缺失症的药物,这主要是因为这种病症损害了他们在校静坐和集中听讲的能力。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高昂的学费,紧张的家庭氛围以及各种活动,真的能为孩子带来更美好、更富足或者更快乐的人生吗?真的可以帮助孩子成才吗?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这种少年有成的压力存在一个难以为人察觉的阴暗面:它会导致年轻人心理脆弱,不堪挫折。当我们强迫少青少年接受像成年人那样的训练,让他们追求完美,让他们在少年时(甚至更小的时候)就作出人生抉择,这实际上是在伤害他们。会阻止他们的成长,关闭他们进行探索的路径,会让他们更加脆弱。

孩子的成长需要宽容,需要勇于尝试和生活失败中吸取教训。而我们却不遗余力的教他们如何小心翼翼的避免犯错,这会让他们生活在害怕失败的恐惧之中。

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曾暗示年轻人必须更快获得成功,可是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呢?世界上每诞生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就会有成千上万的20多岁还在啃老的年轻人出现。他们困惑自己为何在校是学渣,没有推动行业变革等等。这种焦虑会让整整一代年轻人陷入集体意识瘫痪的状态,浑浑噩噩的过着本该朝气蓬勃的生活。

脸书不断的向我们灌输信息

而脸书等一些社交媒体他们更是在老人和年轻人中贩卖焦虑。影视作品、书籍可以塑造自我形象和强化社会观念,但社交媒体变成了最具毒性的那一种。

大器晚成的优势与劣势

当上面开始讲述过度少年有成会造成的各种有害的压力的时候,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反面。

1、大器晚成的著名人物?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的名次决定不了最后的成败。比起那些少年有成的“神童”们,我们来看几个依然成功却是“大器晚成”的例子,或者说他们的人生轨迹才应该是正常的。

先说一个后人很难超越的例子,看过《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姜子牙”,但历史上这个人还真存在过。他帮助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而他的大半辈子都默默无名,当他开始辅佐周武王的时候已经70+高龄了。而在平定了商朝之后,他将平生所学编撰了一部《六涵》。后来战国的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是从此书拓展而来的。

回想一下,70高龄才刚刚出道奠定基业,是否算是大器晚成?换成是我的话,庸庸碌碌了一辈子70岁还不在那里等死啊,根本不会想过再建功立业。

在写作领域这种例子同样不少。

恰克-帕拉尼克写出第一本小说《搏击俱乐部》的时候已经34岁了;托尼-莫里森在39岁的时候出版了首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并在56岁的时候因《宠儿》获得普利策奖;珍妮特-伊万诺维奇44岁的时候才推出了《斯蒂芬妮-梅》系列;《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更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好莱坞演员中这种例子也不少。

著名的黑人演员摩根-弗里德曼在52岁的时候才凭借《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电影获奖,此前他一直在小剧院打杂并饰演一些小角色;电影反派演员阿伦-瑞克曼在42岁的时候才因饰演《虎胆龙威》中的汉斯而成名。

这些还只是较有名气的典型,各行各业还有许多并非家喻户晓但已获得极高的个人成就的大器晚成者。只不过没有媒体关注他们而已。

现在科技公司往往因为“创造力”的原因而排斥30岁以上的人,并用新人来顶替他们。美其名曰“我们需要年轻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并非年轻人的专利。人生道路通常崎岖坎坷,充满许多挫折和失败,而我们这些30+的人可以更善于反思、考虑的更为周全和更有耐心。

我们其实可以在任何年龄、在人生中任何阶段创造成就。而如今社会深陷在天赋异禀、智商果然的少年天才的狂热中,所以大器晚成者很容易在此过程中逐渐被大众所忽略。

2、走向成熟的生理因素?

从法律上说,我们将18岁至25岁的年轻人定义为成年人。实际上许多人,尤其是大器晚成者,缺乏成年人的一些重要的行事能力和素质。

研究表明这在生理上实属正常,这个年龄段的人处于多变的壮年状态,认知过程还不太像成年人的大脑。前额皮质的完全成熟期通常发生在20多岁甚至更晚的时候。前额皮质的位置就在前额后面,它负责处理规划、组织、解决问题、回忆、反应抑制和分配注意力等复杂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关键的前额皮质会在我们从青春末期进入二十几岁时发生变化。例如,髓鞘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它有助于更有效地传递神经信号。大量的突触修剪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这听起来似乎是件坏事,其实不然。突触修剪让爆炸性增长的神经交缠形成的复杂网络得到约束,从而让保留下来的神经网络更有效地传递信息。与此同时,前额皮质还发展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向大脑其余部分(尤其是那些与情感和冲动有关的部分)传递信息的能力,这样大脑的所有区域都能够参与规划、解决问题等复杂的过程。

而这些就是我们从生理上定义成年人的标准,这种生理上的成长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控制情绪冲动,规划复杂的流程,以及预测问题。而大多数18-25岁的年轻人都缺乏这种能力。并非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是生理上他们压根还没有成熟。

多数18-25岁的年轻人实际上都无法作出负责任的选择,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也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而外界却会在这个年龄段评估他们余生的成就,并要求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自己后半生作出抉择。这实在没什么道理,也不公平。

25岁时大脑能够充分执行行动能力的年龄中值。某些人可能21岁就完成了这个过程,但也有人可能在25岁之后步入30岁时才完成这个过程。就我来说,我到30岁的时候才摆脱了过去的那种心理状态。社会上称呼这种人叫做“晚熟”。而我身边有几个人快40了依然“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这种类型也不是没有。

就连少年有成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在1985年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情绪与个性的原因得罪了董事会,最后被扫地出门的案例。

让我们缅怀一下这位带领时代前进了那么多年的伟人

我们来回忆一下成功人士所需要的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律。而大多数人在前额皮质成长完成之前都会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出现,那么谈何自律。或许那些少年有成的人在大脑的成长方面更超前,或者他们成长的环境有所不同让他们有别的方法进行自律。但这也只是小概率事件而已。

之所以现在我们好似每天都会看到那些少年有成的例子,仅仅是因为社交媒体整天像蚊子那样在所有人的耳边嗡嗡作响而已。

而在25岁之后,我们的大脑才进入成熟期,而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应该开始奋斗的时候。

与此同时,作为父母来说,在青春期让孩子们进行更多的自我探索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一切都在为前额皮质成熟而做准备。

当然大多数人的前额皮质都会在25岁的时候成长完毕,这点不用太过担心。

3、大器晚成者的六大优势?

大器晚成者在社会上和生活中虽然对比那些年轻人有劣势,但也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一:好奇心。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年轻人的专利,其实不然。这反而是大器晚成者的第一优势。反观目前的孩子们,学业的压力已经把他们压的喘不过气来了,另外对于学校和雇主来说,童年的好奇心就是成才的负担。他们会劝导我们离开那些乱七八糟的兴趣,怂恿我们回到书桌做作业或者做些实际有用的东西。

根据观察,多数大器晚成者似乎都保留了童年的好奇心,以及更多的孩子气。这种独特的气质并不能帮助我们在早年收获成功。而到了25岁,我们的前额皮质发育完成之后,好奇心会让我们更重视长远的发展,并准备承担成年人的责任。

有关其重要性在最后一节会有更清楚的介绍。

其二:同情心。

这是大器晚成者的第二大优势,这是一种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具备这种优点的人能够理解他人的难处,并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人。许多大器晚成者在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和人情冷暖中产生了更多的同情意识。我们更擅长反思,不会有太强的自我中心意识,也更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它能让我们以更宽广的格局来看待事物,并制定出更好的决策。它能让我们成为更敏锐的艺术家、更好的领导者和更务实的企业主。

布朗在快60岁的时候开始创作《激流男孩》这本书,出版的时候他已经62岁了。该书连续两年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他表示:我没有办法在三四十岁时写出这本书,因为那时候的心境写出来就是另外一本书了。这样的书会缺乏一些层次。这些丰富的情感层次就是他对于笔下角色的不幸遭遇产生的同情心。

而在团队中,富有同情心的领导看起来更有能力,参与度更高,群众号召力也更强。同时也可提高员工留存率和员工绩效,从而促进企业的利润增长。

从个人来说,同情心同样可以带来回报,我们可以通过多年的试错,积累深度的的同情心,从而改善我们的批判性思维。

其三:韧性。

比起那些少年有成者来说。大器晚成者更熟悉逆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逐渐熟悉更多应对逆境的工具和观点,并继续前行。

沃顿商学院管理和心理学教授亚当-格兰特在提到培养韧性的品质时指出,调节情绪的能力就是成年人相对年轻人的优势:“有一系列可习得的行为能够培养人的韧性。这些行为会随着我们的年龄增长表现的越发明显。”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转变对逆境的看法。研究表明,那些坦然接受逆境,并将挑战视为成长机会的人通常会表现的更为出色,他们的生理压力水平也要低于那些习惯于忽视逆境的学生们。

少年有成者在一个富足的社会中占尽优势。但他们面临一个巨大的劣势就是---与我们其余人相比,他们更容易自持年轻有为,将他们的成就全部归功于自身天分和努力(敲黑板,这里我说的是谁?与火星有关,但不是马斯克)。

而大器晚成者则考虑的更周全,他们能够看到自己在逆境中的处境,不会过于自责或者迁怒与其他人。

其四:冷静。

随着年龄增长,大脑就越发寻求平静和安宁。

“幸福的获得逐渐由少年时趁父母不在家尽情狂欢的那张亢奋激动的感受,向长大成人时劳累了一天想冲个热水澡的那种更为平静和放松的体验转变。后面这种体验的‘快乐’并不亚于前者,只是不同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罢了。”

很早就有人研究指出,冷静平和的领导工作能力更强。我们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更擅长解决问题,也更善于倾听他人的想法。

前海军海豹突击队队员布伦特-格里森表示,人们处于压力之下时,更倾向于保持冷静的领导。

总之,心态平和的好处不言而喻。镇定冷静相当于内心平静、沉着淡定和情绪稳定,它是一种平稳的心态,这是任何领导、飞行员或者其他任何职业处于极端压力之下的都应该具备的优点,也是我们大器晚成者更容易在成长过程中所培养的优点。

其五:洞察力。

普通人来看,洞察力就是一种灵光一闪的想法。但它可不仅仅是有新颖的想法和灵光乍现的天才构想。事实上,我们的洞察力是在长期经历中形成的一种极具价值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会更机智的判断出哪些新想法对我们具有世纪用处,大脑会吸收我们所知的一切事物,帮我们为这些想法划分优先级。

儿童和青少年的新想法的确会比他们成年后要更多,但在辨别是否有价值方面的能力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试想一下,将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到迪士尼乐园让他自己去找乐子,或者由小孩与父母一起根据地图评估游览乐园最高效路径,哪个要更有效率?

可洞察力并不是大器晚成者的专利,许多少年有成者都可能有宝贵的洞察力。但不可否认随着年龄增大,我们大脑在这方面的能力会越发成熟和熟练,同时新颖的想法也会日渐转化为实用的简介。换句话说,实用见解的产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让大器晚成者获得一种独特的优势。

其六:智慧。

纵观历史,各国人民普遍将“智慧”视为人类成就的顶点。各种宗教和哲学中也都对“智慧”有着自己的解释。直到今天,人们继续追问,到底什么是智慧?与此同时,大器晚成者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人到中年,更容易看清事物的全局状况”。

我们可以通过生活阅历获得智慧,而生活阅历与年龄增长存在关联。有大量的研究证明,智慧并非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或者随时间发展而掌握的本领。它并不会与一流大学文凭划等号。智慧来自我们在经历生活挑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个人性格与经验特征相结合的复杂模式。它来自数年的人生起伏,会随着一生遇到的新挑战而增加累积。它是我们的知识、经验和直觉的综合。

“智慧是一种看到生活层次的能力,而人在年轻时很难看出这些东西。”

值得庆幸的是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竭。相反,会逐步累积。我们的认知速度会有所衰竭,但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推理和认知能力却不会下降。智慧的完美定义或许是:基于知识和经验的推理和认知能力。

中年人在许多社交互动能力上要比年轻人更胜一筹,例如更擅长判断他人的意图和情绪调节。

最后一个例子:

乔布斯虽然早年就创立了苹果公司,他的才华让公司盈利非凡,可是他的脾气也让他在董事会中不断的遭到批斗。当然不可否认乔布斯当初的眼光是正确的,但他缺少可以说服董事会的耐心,最后他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立的苹果公司。直到的1996年他40岁的时候才重回濒临破产的苹果,并让这艘船重新起航。

也正是因为他在离开苹果的20年的时间里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成长,他才开始带领苹果重回巅峰。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一种“大器晚成”的范例。

如何为人生的下半场做准备?

虽然今天的神童文化推崇的是少年有成者,而且似乎给大器晚成者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障碍,但大器晚成者还是拥有通向成功和实现成就的惊人优势。这些品质会随着年龄不断增加。但我们最终会发掘出自己的个性,看到每个人都有一条开发自己真正潜力、通向卓越的成功之路。

那么我们如何为接下来的路做准备呢?

1、树立积极的自我意识

我们所在的文化环境可以让我们树立信心,也可以击垮我们的意志;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动力,也会导致我们前置不前。对大器晚成的我们来说,文化环境产生的影响就在此处。如果我们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才能,那么有必要观察一下周边的文化影响力,看看是哪些因素阻碍了我们的前进。

而其中对我们很不友好的因素之一就是早期成就的社会观念。然后还有其他因素,当然这些因素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

比如《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作者的父亲(穷爸爸)是个大学教授,希望儿子可以按照正常路径读大学,考公务员,平平安安的度过人生。要不是有另外一位朋友的父亲(富爸爸)的指点的话,这位作者可能就会碌碌无为的结束这一生。这种原生家庭观念的影响会伴随我们很长时间。

要实现完全的个人成长,就必须从自己的家庭中独立出来。当然不是说要拒绝他们的关爱。而是要由自己来决定哪些做法有益和哪些做法无益于我们的成长。

电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他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拍摄过电影《回到未来》和《阿甘正传》。他在12岁的时候告诉父母想当电影导演。而父母的回应是“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出生吗?”

不论我们是否接受,都不可否认家人的确对我们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他们定义了我们人生中的首批“界限”,而其中有些是对我们是有利的,比如“不能抽烟喝酒”等等。而有些也会阻碍我们的发展,比如“你不适合经商”等等。

除了家庭,社交圈同样会影响我们。与原生家庭不一样,我们可以在读大学或者工作的时候搬出去住,但社交圈即便我们长大之后依然会伴随左右。它对我们的影响时间远比家庭要更深远。不可否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难免都会有同伴压力。我们很容易随大流,否则就不合群。

这些都对我们产生了一种规范性的思维,让我们认为社会群体中模范成员走过的路径才是唯一的正确路径。这类思维当然有好处,人生很艰难,如果可以通过观察和模范踏入的行为来度过难关,当然可以更轻松的过好一生。事实上这条路已经被捷足先登的年轻有为的人挤满或者堵死了!等我们这些大器晚成者上路时,这些机会之门也已经关闭了。我们的人生又迟到了。这会使我们被边缘化,甚至感到羞耻。

无论从生理、认知、道德还是职业上看,都没有唯一的“正确”路径。这是规范性思维的明显弊端。

因此,为人生下半场做准备的第一步就是梳理积极的自我意识,仔细查看周边哪些因素使我们停滞不前,是社交圈?还是家庭因素?知道了哪些因素就已经能唤醒我们的“自我意识”了,足以让我们踏入下一个阶段开创自己的命运。

2、放弃也可以获得新生

没错,你没有看错。只要放手就可以了。

上面我们说到了成长环境和社交圈的文化潜移默化的创造了一套强大的规章制度,要反抗这种规范意识谈何容易。这也是我们之所以是“大器晚成”的一个原因。但我们无论如何都要跨出这一步。

为什么?很简单,作为大器晚成者,我们一直没有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的承认和尊敬。回想一下,对于放弃,有什么样的描述?

“放弃意味着你无法发光发热,你无法应对压力。你内心缺乏勇气,你缺乏毅力。放弃的人永远不会赢,赢家永远不放弃。你放弃了,你永远不会成功。”

不过很少有人会意识到“有目的的放弃是奔向目标的捷径”。主流文化一直都在提倡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应对所有挑战。坚韧不拔的确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优点,其经典案例古往今来数都数不清。如果我们想成功,就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是否有发现一点,当前人们对顽强不屈的精神有点吹捧过头了?

毅力固然可以实现成就,但也不要忘了换种眼光来看问题:有时候放手才是正确的选择。实际上,为了正当的理由而放弃,也可以让我们获得巨大成就。

前面说的60岁书写《激流男孩》的作家丹尼尔-J-布朗,很少有人知道他早年面临的会让家人担心的抉择:他第一次人生中的重大放弃就是高中退学。

他对此解释道:他并不是跟不上学业,而是难以融入社交环境。周围的社交压力让他几乎无法呼吸。最后父母尊重他的选择,但必须要他拿到文凭,因此与学校一起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他不用去教室上课,可以自己去图书馆自我学习,最后还是要参加考试。他用这个方式完成了高中的学业。

那么他算不算轻言放弃?他缺乏勇气吗?他缺乏抱负吗?如果他继续在教室煎熬,最后极有可能会精神崩溃,那么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作家。他对于传统学习方式的放弃让他拓宽了人生,图书馆的学习让他以极少的时间掌握了学业,同时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之后,布朗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放弃,为此辜负了父亲的期望:

他父亲的大学时期正好遇到美国的大萧条,从而不得不中断了法学院的学业。而父亲的希望就是孩子可以在法学院就读。布朗知道父亲的期待,可是他又一次放弃了。原因和高中时候一样,那种对社交的焦虑又一次的折磨着他的精神。而这一次,他是真的退学了。

没有人想放弃,更别说连环放弃。但很少有人去关注放弃的真正原因。放弃有可能让大器晚成者获得更好的成长机会。这个推崇“神童”的时代会让我们容易否定放弃的念头。实际上,放弃才是可以在事业、创新和几乎各个生活方面取得成就的策略。

乔布斯在1996年重回苹果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了当时苹果70%的产品线,裁掉了3000余人。试想一下,那些被裁掉的产品如果继续坚持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即便是乔布斯这种牛人也在如此臃肿的公司中进行掌舵吧。

传统文化推崇坚定的精神,这里的问题是用单一思维的决心来处理没有把握的事情,这实际上会导致工作更加低效。毅力一旦用错了地方,可能会影响我们再次使用毅力的能力,导致我们在真正需要毅力的时候无从发力。

人的毅力好比银行账号,我们可以从中提取一定额度的毅力,但不能无限额的提取。我们得明智的做出抉择,以免余额不足。

盲目推崇坚忍品质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他没有正视放弃也是一种正确做法的事实。我们渴望更多东西,但大多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当放弃一些不可实现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更快乐,更释然,甚至更少生病。没错,放弃实际上具有生理的好处。

迷恋毅力这种现象的问题在于,它没有意识到放弃其实也是一种迂回战术。举一个中国的例子:书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他早年多次考取功名而名落孙山。如果他像别的学子那样一直考的话,就不会有《本草纲目》的问世了。而正由于他放弃了功名,转而钻研医药才有了我们所直到的成就。

放到企业界也一样,任何富有经验的科技创业公司的创始人都会告诉你,了解何时放手也非常关键。现在很多老牌的企业都会把一部分的业务卖给别的企业,其实也是一种放弃,让自己更专注于需要的业务上。

IBM就把个人电脑的业务卖给了联想,夏普向富士康出售了自己的显示屏面板业务,乔布斯回归的时候也放弃了70%的产品线(前面说过)等等。

硅谷有句名言“越早失败越好。”但在失败之前得先尝试,之后得更努力的尝试。

如果还是感觉“放弃”是一种羞耻的话,不如把他换成“战略性撤退”。把放弃当成一种转折或者重生。知道什么时候该转变方向,这一点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知道何时应该坚持到底。更直白一点说,有目的的放弃可以更快的启动替代方案,放弃一条不成功的路径可能并不是很难。当我们放弃了不适合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就可以让自己的决心和毅力得到解脱,让其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3、克服自我怀疑

无论我们处在什么位置都免不了自我怀疑。对于我们这种大器晚成者还是少年成名者来说都一样。但对于大器晚成者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自我怀疑会让我们背负更沉重的负担。

与第一条说的类似,这大概率是成长环境或者社交圈导致的结果。甚至我们的人生可能也不是那么成功:成绩中下、被老师辱骂过、被同学欺负过等等一系列足以打击我们未来可塑性的事情。这会导致我们心态不稳,一直动摇。有些女性可能会因为怀孕、照顾家庭等事情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看到过去的朋友或者同学事业上的高歌猛进,我们会不断的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

先停下来思考一下,作为大器晚成者的我们当然是不同寻常的成功路线。如果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我们通常就会低估自己的能力与可能性,一路跌到深渊。这种自我怀疑会引发痛苦,难堪,精神焦虑和一蹶不振。

这不是好事,但是却有好处。

实际上自我怀疑是一种武器。如果管理得当,自我怀疑可以成为一种信息和动力来源。因为他可以攻克“自满”的情绪、改进我们的准备状态和表现。它驱使我们去追问结果,尝试新的策略,让我们更愿意接受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与大器晚成者的好奇心和韧性等优势有关的所有策略。此外,自我怀疑还是塑造睿智的领导、老师、家长和朋友的秘诀。与自我怀疑的情绪达成和解,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富有同情心,更善于观察自己和其他人的内心。

而成长者更擅长利用自我怀疑来改进自己。很多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都会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他们的成就越高,产生的自我怀疑就越多。无论多么成功的人都会自我怀疑,对于尚未成功的人来说,自我怀疑就更严重了,但这些都非常的正常。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自我怀疑可以警醒我们,激发我们的动力。只有肆意让它自由成长的时候才会带来危害(毫无限制的自我怀疑就变成了自卑)。多项研究表明,适当的自我怀疑实际上可以改进表现和增加成就。

这对于我们这种大器晚成的人来说,真是个好消息。这个社会总是在让我们与那些年轻有为的人做比较,这导致我们不断的自我怀疑,并深受其害。而已经成功的人与有待成功者之间的一大区别就在于:成长者不会让自我怀疑阻挡自己的去路,他们会利用自我怀疑来改进自己。

4、坚信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随着医学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理论寿命可以超过百岁。只要我们有耐心坚持一项追求或者一份热情,我们就有机会在人生的任何节点实现重大突破。许多”一夜成名”的故事实际上都有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的积累和铺垫。因为社会迷恋少年有成的现象,所以人们通过多年努力取得的成果往往被误解为天资聪颖的结果。之前说的很多故事例子可以当做一种启发,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尝试、坚持并最后取得成功的范例。

马拉松不是比一时的速度

比尔盖茨虽然在20岁的时候创立了微软,但他在那个时候的敲打代码的时间早就超过了10000小时。记得某一本他的传记中说,当别的孩子晚上去聚会开派对的时候,他会跑到附近的大学里的计算机室去编写代码,日日如此,夜夜如此。

当然他是非常具有天赋的那一类,大多数人可能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

一定还会有人疑问“我们真的可以凭借内在实力和坚持到底的毅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吗?”

答案是没错。

之所以相信我们可以坚持下去的有2个原因。

第一,我们都是天生的故事家。我们的生活中,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在进行思考、交流、沟通甚至做梦。可以说讲故事就是人类意识的默认部分。我们会本能的为混乱找到合理的借口,我们通过讲故事和做梦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讲故事和找借口就是一种看似不太明显的坚持动力,但我们讲故事的能力其实远超我们自己的想象。

故事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尤其是我们给自己讲的故事会影响我们的态度,增强幸福感。而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故事,就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或者人生(我坚持一周去健身房4-5次,每次都要在跑步机上跑上60分钟,就是我给自己定义了一个故事)。这听起来是一种自我催眠,但故事的确是促进成长和成功的隐性催化剂。

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医生在治疗病人的时候就发现他们就是无法将自己的故事保持连贯,而精神分析学家的任务就像一个脚本医生那样,修复那些残缺不全的故事。并让他们通过这些“故事”,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向未来。而构造故事的作用是用全新的方式看到自己生活中的事件,并让其有管理性,以此重塑现实生活。当然,这里牵扯到心理学的概念了,就不再展开了。

我们尝试回忆一下自己的故事:

当我被雇主解雇的时候,是不是就证明了未来事业将毫无建树?是否就证明了我是个失败者,永远不会成功?还是说这次解雇成了我最棒的经历之一,让我得到了解放,促使我去找寻一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所谓的成长是指承认我们的过往,通过鼓舞人心或具有启发性的乐观个人故事去追求过程产生的结果。如果对抗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无视消极的自我否定,那么就必须相信,我们向自己诉说的是正确的故事。

其二,我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乐观,并在我们逝去的人生中积累经验和教训。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耐心也会得到磨炼。而毅力也远比我们所认为的更有韧性。

毅力水平并非固定不变。我们的决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有研究表明最有毅力的成年人的年龄超过了65岁,而最缺乏毅力的人多为20多岁的年轻人。但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当然也不缺乏这种品质,只是说坚持某件事的能力会随着年岁而增长。关于如何获得毅力,我们所体验过的多种经历就是最好的老师。

但之前说了“放弃”的各种好处,并非在说毅力不是人生需要的品质。很显然,要由成就必须要由毅力,能在跌到后爬起来。

记得个选秀节目中的某个选手说“如果我只是失败了几次就放弃的话,那我就不是真的爱这份事业。”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草率的将毅力投入自己所面临的每一项挑战。要知道,有些挑战根本不值得我们费心,滥用毅力和决心会让我们精疲力尽,甚至患病。

那么如何确定应该坚持或者放手?

答案是:了解你自己。

虽然毅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但我们最好在发现与真实自我最合拍的故事时,再为之倾注自己的毅力。上面已经有了无数的例子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忘记的话,再想想《本草纲目》的故事?

在能够激发好奇心的情况下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表现并投入激情。此刻,无须可以召唤,毅力和耐心也会不请自来。回想一下那些通宵的日子仅仅为了在游戏中打开下一扇门,对下一扇门的求知欲让我们忽略了疲劳和被父母责备的风险。

这些事情都告诉我们,好奇心、探索和发现才是最大的驱动力。大器晚成者不太适合走以目标、竞争和获胜为导向的成功路线。而对好奇心和探索的追求才是前进的动力。这种路径也更有效,因为我们从不缺乏好奇心。

而我们并不是逃兵,只是不那么斗志昂扬而已。

结尾

如果有人看到了这里,那么你应该是与我一样,被所谓的“社会”认为是时代的眼泪。但我们并不是“时代的眼泪”,我们是“大器晚成者”。成长是没有止境的,自我的决心也没有固定的年表,个人突破也没有年龄限制。

我们有不容忽视的天赋。我们是大器晚成者。我们有值得追随的美妙宿命。

*******************************************************************

到这里为止,这本书就已经解读完毕了。我尽了最大可能将本书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无奈本书的每一个字都非常的吸引人。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写了这么多了。希望各位能够喜欢本文,如果能让您仔细去翻阅一下这本《大器晚成: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的话,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62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3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2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6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80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9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4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78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6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5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271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03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