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听到“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首先想到哪里?有朋友说是北海,对我来说,一定是颐和园昆明湖。如果问我,北京哪个公园去过几百次以上而百看不厌的地方是哪里,一定是颐和园。
小学时候春游,校外活动,去的地方最多的地方是颐和园。再回到北京,已经人过中年,与发小们又连续去了好几年颐和园,边走边看,冬去春来,拍了不止几千张照片。
在海外的日子里,最想念的还是北京的颐和园,回到北京,如愿以偿的看了个够。其实还是看不够,每次去都会有新的发现。
无论是昆明湖,还是万寿山,无论是耕织图,还是谐趣园,知春亭、长廊外,乐寿堂的玉兰,仁寿殿的牡丹,无论春夏秋冬,颐和园里的景致都是很美丽的,一年四季各有特色,总是风光无限。我想,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摄影爱好者来说,颐和园是逛不够的,也是拍不够的。
喜欢颐和园,不仅仅它是皇家园林和旅游胜地,而是伴随着自己半个世纪的成长。颐和园最吸引人的是西堤,因为喜欢西堤而喜欢颐和园,喜欢西堤原因也很简单,西堤很像杭州的西湖苏堤,也因为很喜欢杭州西湖,喜欢西湖的苏堤,大概是因为喜欢这种江南风光和田园结合在一起的视觉感,而颐和园的西堤也恰好在北方实现了江南风光的融合。
赏春,首推西堤。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视野开阔,园内的佛香阁历历在目;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从昆明湖上和湖滨北看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春天里,西堤两岸的桃花竞相开放,垂柳也相继吐出新绿。瞬间,这里成为园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游人和摄影爱好者前往观赏、拍摄。
不能常去西湖,却可以经常来颐和园西堤走一走。西堤是乾隆下江南带回来的文青巨作,乾隆曾六下江南,而其中三次是在清漪园建设中。至此可知,乾隆帝是早有预谋、有目的、有组织地将江南各地,特别苏杭地区的园林特色复制到清漪园。而西堤正是最好的印证。乾隆皇帝也是超级喜欢江南的风光,杭州西湖上有苏堤,昆明湖上就建了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建了六座桥。就连苏堤沿岸种的柳树也复制到了昆明湖的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还有十九株当年的柳树依然在景色妖娆的西堤。但不一样的是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是蜿蜒曲折的。游西堤,如入景中画,画中景。不知是在景中看画还是在画中看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春天的西堤尤为漂亮,尤其是桃花开放,以昆明湖的水为背景,桃花更显水嫩可人。
颐和园东西南北都有门,一共七个门:
1、东宫门:位于西苑附近。进门就是仁寿殿、德和园。
2、文昌院门:在东宫门南侧。进门后是文昌院、文昌阁、知春亭。
3、北宫门:中央党校对面。
4、新建宫门:文昌院门往南,和新建宫门路正对。入门可以看见十七孔桥、铜牛。
5、南如意门:位于颐和园的东南角,进门后可以看见绣漪桥,靠近西堤。
6、西门:位于颐和园西湖的西南侧,靠近畅观堂、西堤。
7、北如意门:位于颐和园西北角,北宫门西侧,近半璧桥。
东宫门算是颐和园的正门,旅行团大都从这个门进入,这次因为停车非常困难,第一次从南如意门走进了颐和园。
我记得有位高人说过,保持兴趣感和新鲜感的秘诀就是,去同一个地方,改变以下路线,哪怕是回家的路多尝试下没走过的路,果然从南门进入,看的景色与从北宫门看到的景色又有了很大的不同,南门的桃花映照在绣漪桥旁,水缓缓的流动,有几只黑天鹅在这里与鸭子同戏,更贴近田园风光一些。
颐和园的春天,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西堤,只要看上一眼,那山桃花的浪漫能渗透到你的骨子里,想忘都难......今天西堤的山桃花看时,还在含蓄中摇曳,明天忽然间,呼啦啦的一夜就都开了,真是挡不住的诱惑。人们就像是赶场,蜂拥而至,一遍又一遍的欣赏着山桃花的饕餮盛宴。瞬间,人间的烦恼,疫情,战争,名利场的追逐,柴米油盐的琐碎,统统抛在脑后。此刻,眼里、脑里、心里,一步一个景,目不暇接,只有满目的花枝相拥着百年的古建在心中荡气回肠!
西堤上人非常多,在这个桃花开的季节更是多了很多穿汉服的女孩,给这个春天带来了不一样的风采。我喜欢蹭拍,远远地把照相和被照的人,一起收录。
山桃花盛开的颐和园西堤,是北京春天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如果说昆明湖北岸万寿山的佛香阁代表的是皇家气派,那么西堤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百姓情趣。十里桃花满园春色,湖光、山色、塔影、桥韵,犹如一幅中国画里的水墨江南。
有时候,有些小景也别有韵味。眼前这景象虽然没有一朵花,但这冰封化解之后的满湖碧水、随波荡漾的小船,还有这随风摇曳的嫩柳条,不正应着“春来江水绿如蓝”?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春天的到来,让我想起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名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是因为颐和园里绮丽的风光?还是由于游人们对她们的宠爱?这些黑天鹅竟然舍弃了候鸟迁徙习性,数年来就这么一直心安理得地在颐和园中扎营,成为了每天吸引无数游人拍照的的“园宠”。
在颐和园走了几百次,一直没注意靠近南门的一块石碑。碑上的字依稀尚存,但已经很难辨认。
石碑东侧御制诗文
《甲申夏六月高梁桥放舟至昆明湖沿途即景杂咏》
迩日炎歆特异常,放舟川路取延凉。几湾过雨苏蒲重,夹岸含风禾委香何必嫌迟水上船,溪风襟袖正泠然。岸旁行骑活于画,树里鸣蝉清胜弦乘凉缆急进舟轻,堤柳浓荫复水清。乐善园将万寿寺,今朝权付不留行绣漪桥过即昆明,万顷空明意与俱。已到清凉无暑处,不妨胜处憩斯须。
石碑南侧御制诗文
《已酉仲夏自高梁桥进舟由长河至昆明湖得四绝句》
长河雨后波增涨,趁爽平明好进船。柳岸忽闻嫩簧响,始知复育化为蝉依水园存乐善名,兰堤几转面前迎。径过自是慵游览,不为忙乘风利行广源闸限水高下,登岸因之又换舟。悟得盈科成利济,千人经理足佳谋沿堤垂柳复高榆,浓绿荫中牵缆纤。才过绣漪桥侧畔,波光迎面顿清殊。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草长莺飞,山花烂漫
趁着这美好的春光走出家门
用力拥抱春天
享受这场来之不易的
与春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