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三天可见”,在这个社交时代并不陌生,这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社交底线与习惯。
越来越多人将自己的朋友圈设置为仅三天可见,为了隔绝别人了解自己的机会,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距离不被侵犯。
《仅三天可见》是一档明星社交类真人秀节目。
在这个节目里,姜思达试图与一些有争议的明星进行对话,在三天的相处中去挖掘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第一期邀请的明星是谢娜。
姜思达与谢娜已经认识多年,并且关系非常好。
谢娜在姜思达心中的分量,更像是一个前辈和“恩人”。
姜思达不管是在交谈还是问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总是充满了尊重感的。
在健身房练瑜伽、咖啡馆里聊天,谈无法避免的谣言炒作、娜姐的主持风格、宝宝、人生态度。
我们看到了一个乐于自嘲、自黑的娜姐,她对待伤害过她的人和事仍然能够保持乐观。
他们一起在县城里的溜冰场里滑冰,此刻两人都变得放松,终于可以短暂放下并不美好的事情,近距离地享受放肆。
娜姐作为一个主持人,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多年,陪伴一代人成长。
比起所主持的节目,她自己的人生其实更像是一场很长的真人秀,她的言行会被不停地关注、无限放大。
网友说她没文化,她也可以大胆地说出来这件事,在自嘲中一笑了之。
可以看到谢娜身上的善良与乐观,她对于追求快乐这件事是十分笃定的,总是能够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并且希望带给人快乐。
讲到人生中最艰难的经历,她眼眶中流出的泪水是真挚的。
此刻的镜头无比克制、外面放起了烟花。
第二期的嘉宾是池子。
池子擅长解构,但也充满了理性。他身上有着最为明显的年轻人的特征,他说自己“要么就创作,要么就死”。
姜思达作为一个仍然年轻、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人,也不乏厚度。
在尖锐的问题讨论、并不美好、不愿提及的经历中,无论是谢娜还是池子,都在某种程度上向思达袒露了另一种自己。
看似大大咧咧、外表很快乐,对一切都不在意的人,却曾真实地经历过苦难。
但他们都拒绝贩卖苦难。
如果注定无法成为朋友,那就不必强求。
姜思达不会吝啬去表达自己对于池子的喜爱,但是也深知两人身上存在非常多的不同。
这档综艺的结尾的“两真一假”的设定,深入思考下来还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两假一真”姜思达和嘉宾会分别问对方三个问题,另一个人必须进行回答,不能逃避。
这一个小彩蛋,会让观众对两个人进行判断和思考。
无论是姜思达本人还是嘉宾,可能对于对方的回答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产生了更多解读的空间。
我们基于自己的认知和从节目中两个个体的内心交流与碰撞,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真假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
最新一期请到了于正。
在影视圈里,于正给许多人的感觉,似乎一直是一个有点令人“厌烦”的特别的存在。
他喜欢在互联网上针对一些人或事发布自己的评论,并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
姜思达在与于正的接触与采访中,刚开始的相处状态是十分尴尬的。
最开始,两个人都无法真正走进彼此的内心,也都有着某种偏见与误解。
于正会毫不掩饰地说思达长得并不好看,因为拍戏忙总是会不停看手机、打断一次次对话、打电话的时候冲着对方发脾气等等。
姜思达是一个极其有耐心的人,他并不着急,他会安静等待对方,找准时机。
在游乐场里,他们一起尝试冒险项目,在高空中享受片刻的自由与释放。
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可以看到于正终于开始放开那种与思达之间的距离感和不信任。
于正谈到自己的编剧之路,他说自己在剧本这件事上从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不会听从他人的意见,他好像早就已经熟悉这个行业的逻辑与套路,认为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不会出错。
他不怕吃苦,喜欢冒险,追求进步。
虽然他的影视具水平参差不齐,并不稳定。
但是当被人不看好的时候,他会觉得没关系,他接下来会加倍努力,选择拿出好的成绩单给别人看。
他有自己的固执和倾向,不需要与人和解,只要自己拿出好看的作品就够了。
姜思达小心翼翼,内心细腻且坚定,足够真诚去追问自己好奇的问题。
他不会担心自己问了不合适的问题,因为他想要获得的就是明星背后作为个体在人生或情感上的“破碎感”,这种破碎感在姜思达看来才是真实的、珍贵的、有质感和深度的。
正如于正说,他最羡慕姜思达的,是他仍是少年,内心还很纯净。
或许正是因为姜思达身上始终保持着珍贵的少年感,他总是通过对话试图挖掘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在不停地追问中,我们都会被他身上的细腻敏感的特质所感染。
我们从他们的相处、对话中,总会获得自己想要的那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