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
年轻时不折腾一下,老去时,拿什么忆当年?
自己干,自己当老板,现在看来并不稀罕。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一个人就可以当老板,若是认真统计一下,人多得准会吓你一跳。
随便掂起一个人来,就有可能是老板,老板跟普通人一样,没啥可艳羡的。可是,二十多年前,只有有点胆子的人,才敢自己创业。
当然,我们并不是最早的创业者。自从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刮起来,自主创业的人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始冒出来。最佩服的就是那些下海经商的人,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端,偏偏要跳进“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的商海里扑腾扑腾,哪怕可能会被淹死。
我之所以同意男友自己干,实在是觉得一辈子若只是给别人打工,很难有出息,也没个头。要想混出点名堂,最好就是自己单干。那年,我23岁 ,我的很多同学们还正在大学里读书,而我的大学却在社会,在北京没有书本,也没有围墙。
面对我们的雄心壮志,叔叔却不赞成。理由很简单,第一,买卖这东西,不是谁都能干的,赔钱的老板多了去了。尤其是叔叔曾经给朋友投资做了一次买卖,最后一万元钱血本无归,所以,一听到我们想做买卖,风险自担,一百个一千个不乐意。第二,要有吃苦耐劳的劲儿。做买卖,光有热情,远远不够。如果不能吃苦,纯粹就是一句空话。
叔叔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我和男友,在家里都是最小的一个。虽说比不上现在孩子们受宠爱,但是上面除了父母的呵护备至,下面还有哥哥姐姐们疼爱有加。什么家里活、地里活,统统都轮不到我们干。这样的两个人,怎么能吃得了做买卖的苦?不吃苦,哪来钱?
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干,永远都不知道对错。尽管叔叔不同意,男友还是在上班之余,紧锣密鼓地准备做买卖用的物件:卖盒饭用的家当。
之所以同意男友卖盒饭,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个买卖,本钱小,风险就小,是男友熟悉的工作,不外行,可以试试,即便赔钱,也赔不到哪里去。看我们真的铁了心要自己干,叔叔尽管心里不支持,可表面上还是帮了我们不少的忙。以前住平房时用过的蜂窝煤炉子,圆桌,炒瓢……都提供给了我们。最大的帮助,就是给我们搞到了交通工具—— 一辆破旧的三轮车,从一个德州老乡家借来的。
清楚地记得,我们开始创业的钱,总共1300元:男友的800元,我的500元。
眼看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彻底不上班,真的“下海”了。第一件事情,就是租房子。还没有结婚的我们,真正地开始了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难怪离开山东的时候二哥担忧:女大不中留,这在我们老家,也肯定要被耻笑的。那个时候的我,早已“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可见,我绝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为了事业,我顾不了那些陈规陋习 ,闲言碎语。
我们在北京开始租的第一处房子,位于北苑。村里南北方向的一条主要街道旁边,很大的一间房子,两个窗户,每个月160元。街道上,每天都有很多的外地人从这条街上走过,然后奔向四面八方,跟我们一样漂在北京,做着美丽的梦。
记得很清楚,为了省钱,男友自己做炉灶。他骑自行车去旧货市场买回一个放汽油的大桶,跟人一般高。把它放倒,然后用锤头,改锥,扦子……一下一下,一锤一锤,把厚厚的桶壁两侧凿上对称的眼,然后把早已切割好的钢筋插入,做为炉膛;最后和泥,煳在桶壁上,中间留下大大的空隙用来烧煤球。就这样,一个炒菜用的炉灶就大功告成了。
在谋生技能方面,我不能不承认男友的优势地位。在最初创业的时候,他的肯钻研肯动手的精神,也是让我感到欣慰的。毫无疑问,男友属于技术型的男人,事事都力争完美无缺,包括要求我。
我就差远了,连最基本的和面和馅都不会。第一次和面时,手都拿不出来了,两只手满满的沾的全是面,还毫无经验地,十个手指头一揉搓一伸展,惹得男友哈哈大笑,直笑得他前仰后合,笑得我恼羞成怒。当然,因为太多的无知,笨拙,得到的不仅仅是讥笑,更多的是训斥,应该说,在生活上,男友的确称得上是我的老师。
终于开张了,淘米,洗菜,切菜,炒菜。八个红色的塑料桶,有一个专门盛米饭,其余的盛菜,有肉有素。快餐盒,一次性筷子,这就是我们的所有的本钱了。
做好后,男友骑着三轮车走在前面,我骑自行车紧紧跟在后面。从北苑村出发,经过不知道多少个红绿灯,绕过多少个弯,到很远很远的东直门长途汽车站摆摊叫卖。
那里,自然不止我们一家。盒饭很多时候卖不完,回家后就包包子吃,可太多,怎么吃也吃不完,第二天又不能接着卖,最后只能倒进下水道。
最怕的是遇到城管执法人员。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只要听到有人喊一声“城管来了”!也顾不上分辨是真是假,立马上车,疯窜,跟做贼的感觉一样一样的。这种感觉,是我未曾料到的,也是我非常不喜欢的。
记忆深处的一件事情,就是那次暴风雨了。
那天,跟往常一样,我们起床后就准备饭菜,快到中午时分,准备出发,可突然之间,雷电交加,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怎么办?怎么办?我们俩面面相觑。出摊?还是不出摊?明明知道,这样的天气,即使出摊,也好不到哪里去。可是,回头看看忙碌了一个上午的果实,满满当当的,一桶又一桶的饭菜静静地看着我们,我们真的不甘心啊。为了安慰一下自己,不至于太受伤,我们还是决定硬着头皮出摊。
当时,我们自己还没有雨具,我就跟男友商量,他在前面先慢慢地走着,我去叔叔家借雨披去。当时婶婶在家里,没有片刻地停留,顾不上解释太多,我拿到雨具后就飞一样地去追男友,可等到追上的时候,我们俩,早已经变成了湿漉漉的落汤鸡!雨不等人啊。
结果不出所料,根本没什么顾客,白忙活一场……万事开头难,人生无坦途。这,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那一个可怕的夜晚,一次终生难忘的遭遇。
午夜惊魂,血与泪的交织!
(未完待续)
---------------------------
作者简介:
殷炳莲,笔名涵香,郁金香阳光会特聘记者。70后,山东省诸城市作协会员,21世纪新锐作家网新锐之星,郁金香公益联盟成员,潍坊郁金香阳光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