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小故事。
寒假前夕,一名广告专业的学生小袁来电告诉我,她已获得一份寒假实习生职位——位于北京的蓝色光标总部。这个消息让我有点意外,半个月前,我推荐她到宁波方太做新媒体运营,因为工作地点的原因被她拒绝了;这么短的时间,又是在期末复习备考期间,获得这份看上去还不错的实习职位,效率着实有点惊人,你要知道,蓝色光标可是国内公关策划行业绝对的领导者。但我想强调的不是她怎么出色,而是她获得这个职位的途径是很多同龄人不会去做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元旦前一个星期左右,我把几个学生的微信好友拉进了以深圳校友为主体的全球微信群,当天晚上广告专业的小袁主动在群里向师兄师姐做了自我介绍,她希望群里的师兄师姐帮忙推荐一份北京的实习工作,同时私下@了几位供职于知名企业的师姐,于是机会就从这里开始了。第二天,一位热心的师姐先添加她为好友,然后把她拉进了北京的校友微信群,她又用同样的方式@并认识了几位师姐,其中一位便是供职于蓝色光标的中层管理干部,就这样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内获得了实习职位,当然这其中有进一步的交流沟通和能力成果展示;同样是这个微信群,为了做一份关于中兴品牌的课程调查,她先是在群里发了一个5元的50个名额红包,等大家都抢完了红包,又发了一个填答调查问卷的链接,虽然抢到的红包只有几分几毛钱,但拿了别人手软的师兄师姐们都快速地填答了问卷。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微信作为一款社群式社交工具,功能还挺多的,但这并不是我要讲的重点,我想谈的是它所体现的扁平化趋势,不仅是社交的扁平化,还有消费的扁平化和教育的扁平化,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其中,每一天都在接触和使用,但好像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趋势正在改变影响着我们的商业生态、生活方式、学习成长模式和未来职业发展,更少有人捕捉到其中蕴含的机会和机遇来快速提升和改变自己。
所谓扁平化,按照我自己的简单理解,就是在移动互联通信快速发展背景下,原先哪些与人有关的金字塔结构正在拉平到同一个平面上,我们正在向世界是平的方向发展,比如,你可以毫无障碍地通过Facebook和新浪微博认识到你想认识到的人并及时了解他的最新状态(社交扁平化),通过Ebay和淘宝购买和售卖你想买卖的东西(消费扁平化),通过MOOC、网易云课堂、淘宝同学、跟谁学等平台学习你想学的任何知识和技能(教育扁平化)。这里面,我最关注的是教育扁平化,它不仅与我们成长发展息息相关,而且正改变着企业对人才的定义,更为重要的是它的作用和价值已在学生群体当中有所体现。
还是从2015年4月份说起吧,当时我和刚入选蓝天计划学员(女生职业素养培训项目)进行第一次交流,谈话中,我了解到她们当中有人花12000元参加校外日语培训、有人花8000元参加舞蹈培训、有人花5000元参加营销实战训练课程培训、有人花3000元参加PPT制作培训,但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有位学员只花了20元就参加了一门关于信息图表制作的QQ网络课程培训,而且讲授这门课程的是国内的专业人士,这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了在线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性。在谈话后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特意搜索了在线教育的相关信息,发现了更多富有价值的学习课程,比如,学习《新媒体运营》只需10元、学习许岑的《keynote》只需99元、学习古典针对大学生和刚入职不久毕业生开发的《成为职场MVP》课程只需199元、学习微软MVP的《数据透视表》只需260元、学习刘万祥的《向<经济学人>学图表》只需300元等等,这些课程不仅实用(提升职场竞争力重要的办公技能),而且学习效率和效果甚高,每个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学习只有几分钟,基本上都是国内甚至是国际最顶级的专业人士在讲授,当然,更为关键的是它的费用往往不到我们学费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这意味着,在教育扁平化背景下,我们只需花非常廉价的费用,便可学习到世界上最顶级的人教你最顶级的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完全是无边界的,超越了课堂和学校,特别是当这些课程与社交平台融合起来时,便能为我们积累更多的学习成长体验和资源。就我所知,不少在线课程都会建立一个学员QQ群组建一个社群体,在更大范围内将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起来,里面既有在校学生、也有工作的职场人士,对于学生而言,获得的可不仅仅只是学习平台和资源,还有更多的人生经验和就业机会。
我想提醒的是,由于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便捷化,很多以前看上去非常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正在向普及化方向发展,这在我们学生群体中已经有所显现。我接触到的好几个农科专业学生,他们从大一便开始学习视频剪辑、PS、信息图表和SPSS等这些只有广告设计和社会学专业才有的课程,并且通过学习创作出的作品都达到了专业级水准,在有效提高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拉开了与同学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求职就业和工作收入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在我们求职就业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中,至少有10人的签约年薪超过20万、20人签约年薪超过15万,但同时还有近三分之一的求职毕业生签约月薪在4000元及以下,这意味着,很有可能同一班级和同一宿舍同学之间,从毕业那天起,收入差距就在5倍、甚至10以上,这个现象在几年前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同样,类似的差距还体现在求职就业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是关于2016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一名女生的求职经历,去年9月份,当她通过CVTE网测-初面-群面-HR终面环节后,进入了为期一周的企业实训环节,和她一同前往企业实训的共有20人(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然而,实训的第一天,人力资源部便给每个人安排了处理近万条数据的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得到规定的结果,在这个测试中只有她一人通过了,当然,最后也只有她一人被录用了,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通过百度文库学习了Excel数据透视表,只需几分钟时间便处理完庞大的数据任务。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使用Excel的这个功能呢?恐怕是绝大多数学生听都没听说过数据透视表这个词,更谈不上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了。所以,在教育扁平化趋势下,富有竞争力的人才标准正在被重新书写,它不再是被大家广为传播的T字型的了,而正在向栅栏型趋势发展,我们需要掌握更专业更多样化的技能才更有优势,我们所处的环境在改变,企业的招聘标准在改变,我们也要学会适应和改变;这两年,我经常听到毕业生和老师抱怨企业招聘条件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实际上不是企业的招聘标准高了,而是我们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的去适应、去改变、去学习。
事实上,在我看来,教育扁平化趋势只是我们适应变化和学习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社交扁平化带给我们会更多,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开阔视野,更快更早地感知到这个世界的变化,通过提供更多富有创意的产品体验为我们积累案例学习素材,特别是新浪微博、知乎、简书、豆瓣等,它们所提供的创意产品和内容层出不穷,几乎每天都可以从中获得新的体验和知识。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有学生使用新浪微博,好像也没有多少人把它视为重要的学习平台;在2015年中,我在校内做了有12场的讲座,每次开讲前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我们在座的有多少同学是新浪微博用户?”,结果每次都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举手,而举手的这些人中绝大多数主要是在关注娱乐信息,几乎没有人把新浪微博视为重要学习平台来使用。实际上,如果你每天刷热门微博,一定会第一时间获得关于社会、经济、商业或科技的最新热点资讯,把握这个世界最新发展脉搏,如果你关注“思想聚焦”,一定会获得比心灵鸡汤更有激励作用的阅读体验,如果你关注“世界500强生存法则”,一定会得到具有实战价值的职场经验和职业发展策略,如果你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一定会了解互联网从业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如果你搜索“互联网运营”或“社会化营销”,一定会找到最经典的运营案例和运营大咖的成长路径……。我知道,在社交产品上,我们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使用腾讯微博、说说和微信,但这些产品主要基于朋友圈的社群,太过于封闭,在分享信息、自我展示和内部互动等方面能够为我们提供很好的体验,但在开阔视野、捕捉社会热点和趋势、学习和资源获得的便利与效果等方面,还是新浪微博更实用,更有价值,也更有影响力。所以,在如何选择社交产品这个问题上,我想应该是懂得了。
我们正身处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一个属于勤奋努力的人们的世界,为此,我们需要持续积极的适应、学习和改变。如果现在你已意识并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变化,那么请用行动去证明吧。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