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邑人电影院
《地久天长》里的人,大都长着一张被生活欺负惯了的脸,尤其丽云。
她怀上二胎触犯了计划生育政策,被迫接受引产手术,意外遭遇大出血,失去了生育能力,对于她这样的传统女性来说,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但她听到这个结果后,只是撇了撇嘴,眼泪滑落地无声无息,嘴唇因为极力隐忍而抽搐了几下。
因为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丽云获得了厂里的“计划生育先进个人”称号。当“国家有难大家帮,我不下岗谁下岗”的下岗潮来临,她责无旁贷的成为第一批被下岗职工。领导在几千人的全厂职工大会上宣读下岗人员名单,当丽云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她又一次极力抿着嘴唇,默默走出了会场。
她唯一一次哭出声,是在星星落水遇难之后。
养育了十多年了宝贝儿子,被自己关系最好的朋友家的孩子(也是星星最好的朋友)不小心害死了。自己又丧失了生育能力,唯一的儿子又死了,这对她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丽云受了这么大打击,还在安慰李海燕:如果浩浩问起星星,就说去爷爷奶奶家了。她在担心自己的干儿子心理负担太重。
安慰完别人,她无力地躺在床上,终于还是忍不住内心巨大的痛苦,哭出声来。但她却在那一刻下意识地用手绢捂住脸,又背过身去,我们只能听到她悲苦的呜咽、看到她颤抖的身形……
始终隐忍、逆来顺受,丽云就是那一代典型的被生活欺负惯了的人。
我看着心疼又有些许愤怒,有人却歌颂这种隐忍,比如本片导演王小帅。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邻居的叔叔阿姨们都那么慈悲。他们也遭遇了很多不幸,但在孩子面前,他们从不表露。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善意和慈悲。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在这部电影中,你会看到,一个人,不管他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他还是在那么坚韧的生活着,依然抱着善意,这是很了不起的。这是我的一个理想。事实上我们的社会,这样理想的寻常人比比皆是。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福报,把这种福报放到电影里很重要,让它扩散出去,让善意和宽爱去传播,而不是勾心斗角、谩骂诋毁。”
以上原文引述导演的创作意图,看似很圣母,但我只觉得他“不是蠢就是坏”。
如果他是发自内心地服从于体制,对体制的残酷迫害无意识,不理解丽云和耀军内心极大的痛苦,这就是蠢。
如果他明明看到了体制之恶,理解无数像丽云和耀军这样的普通人遭受的痛苦,却仍然鼓吹人们继续这样活下去。明明知道他们是“打落牙齿和血吞”,还要给大众洗脑说他们“甘之如饴”,这就是坏。
当然我无意全盘否定或故意曲解导演的价值观,说到底他也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幸存者。在他周围人群的意识中,为了国家、为了大爱,个人的牺牲不算什么。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和信念,他们才能在那个扭曲的时代活下来。
但我想试着将这种心态再向前推一步——既然原谅了体制,也请务必放过自己。
失去了工作和孩子,丽云和耀军笼罩在绝望之中。
下海经商、生儿育女、享受生活,别人在热气腾腾地过日子,时代在轰隆隆向前走,那些伤害他们的人和体制都若无其事、大张旗鼓地活着。
唯独在受伤的人这里,时间静止了。
丽云和耀军用逃避来应对这一切。
在度过了一个凄凉了春节后,他们选择离开这个伤心地,在深夜悄无声息地走了。
先是去了海南,又漂泊到福建,这似乎是他们能去到的离过去最遥远的地方,但这都是徒劳,他们的内心还停留在包头的那座工厂筒子楼里、还停留在最绝望的时刻。
所以即便是领养了和星星很像的孩子,也依然无法重新开始。
看到这里,我内心对导演传递的价值观极度不满。
首先是“家庭的意义”。
大儿子去世和丽云丧失了生育能力的双重打击,使得两个人注定无法拥有“我们的孩子”,是这个家庭绝望的根源。
但我的问题是:没有孩子、无法传宗接代,难道他们两个人的家庭就没有意义了吗?
这些年的心心相印、爱、与陪伴,难道都不算数吗?
甚至单纯地就彼此来说,我对你、你对我,难道不就是意义本身吗?
显然导演否定了这一点,在他传输的价值观中,孩子就是家庭的唯一意义。
丽云和耀军也都对此深信不疑。
一次意外的结合,茉莉怀了耀军的孩子,她想生下来,就当是替哥哥一家对耀军夫妇的忏悔,耀军却坚持不要。
茉莉说:“可是你们那么想要孩子。”
耀军说:“可是那是我们的孩子。”
耀军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不是一定要个自己的孩子、传宗接代;二是我和丽云一定要有个孩子,否则就是缺失,这段关系永远无法圆满,这个家的意义就被否定了。
这又引出我的第二点不满——我们一定要执着于“圆满”吗?
我不认为世间有什么圆满,越是追求圆满,就越脆弱。
如果是在平顺的年代,他们理想中的圆满(毕竟要求也不是很高)还好实现一些,但偏偏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天灾人祸频频,有几人能够幸免呢?
再退一步说,即便身在当今这个较为平顺的年代,圆满、安稳的生活依然是那样遥不可及。
昨天还是CBD的光鲜白领,明天可能就被突然裁员,连赔偿金都拿不到;昨天还如胶似漆的情侣,明天可能就因为车子、房子等现实问题挥手再见,来不及告别就已走远;昨天还吃着火锅唱着歌,半夜就可能突然心梗住进了ICU……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飓风,每个个体也都有每个个体要承担的种种,对丽云和耀军来说,大儿子的死和无法生育都是无法挽回的伤痛,但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伤痛活下去。
就像《霸王别姬》中的那句台词:人呐,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我跟丽云现在都是为了对方活着。”
既然选择了活下去,何妨再勇敢一点,让自己活出来呢?积极的、明亮的、充满爱意的活出来。
如果恨的话,就“冤有头债有主”,尽情宣泄个鱼死网破,反正这样活着也是生不如死。
如果可以原谅别人的话,为什么偏偏不原谅自己呢?
让自己过着这样阴郁的日子,还折磨着无辜的孩子——被收养的“星星”,真的太傻了。
影片看罢,我最欣赏浩浩的做法。
多年之后,浩浩坐在干爸干妈的老宅里,亲口说出了真相,星星的死,他是最有责任的那个人。
曾经怀有极大愧疚,最终张口道歉,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老两口老泪纵横:“说出来就好了。”
这段戏真好。
其实刘耀军夫妇早就明白浩浩有过失。
但他们既不敢主动“寻仇”,又不甘心轻易放过浩浩和他的家庭,正是这样的纠结和懦弱,让他们折磨着对方,更折磨着自己。
浩浩选择勇敢面对,他的勇敢给了老两口一个宽恕的出口。宽恕不能终结悲伤,但宽恕意味着让一些事情回到正轨——它能够减轻痛苦。
我知道,没有人有资格要求刘耀军夫妇去宽恕,但我仍然希望他们能够走出来。
《地久天长》故事的最后,几个家庭又在一起聚会了,离家出走的“星星”也回来了,刘耀军夫妇难得地展露笑颜。
我知道这不是明亮的大和解,我也明白回不去的就是回不去了,但我仍然高兴,因为他们终于要试着向前走了。
全片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刘耀军夫妇给儿子上坟时烧纸的场景。看着纸钱被烧尽后随风而逝的画面,突然就明白了“放下”的含义。
纸本来也有重量,可烧尽了就是烧尽了,就任它在风中飘远吧。
生活中经历过很多“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人、事与情,可消逝就是消逝了,就潇洒一点、挥手作别吧。
正如已故的老佛爷 Karl Lagerfeld所说:“I make an effort not toremember. I don’t have to live in my own dusty past.“
毕竟人生地久天长,没有什么原谅不原谅的,重要的是好好活下去。
积极的、明亮的、充满爱意的活下去。
ps:
这部电影戳中我一个奇怪的点,看到他们在海边的生活突然很心动。
好想找个安静的小渔村生活一段时间。
早上醒来,伴着晨光在海边跑步,再顺便买一些渔民刚捕捞的海鲜。
回来后冲个澡,看看书或者睡回笼觉。
有一间可以看得到大海的厨房,光着脚走来走去,忙活一下午做几样清淡又美味的食物,和爱的人慢慢品尝。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阳台上,就开一罐冰啤酒,依偎在爱人的胸怀,享受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