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没能早点阅读《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第一次翻看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所以不采取快速阅读,而是细嚼慢咽地品读。
徐小平说古典这个人很古典。但此刻我想说他的作品《拆掉思维里的墙》更经典。这本书是关于职业规划、人生困惑、自我成长、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表达字字触动人心,文章的案例生动、鲜活、真实,论说充分,有理有据,作者早已洞悉读者所面临的墙,案例和逻辑推论结合,真正为我们上了人生一堂重要的课。 打开书的那一刻你就会发现这本书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
什么是安全感,你是安全感的奴隶吗?《拆掉思维里的墙》从房子、职业、爱情三方面论述了我们在墙里的安全感。结婚一定要买房子,房子是我们在城市安身立命之根,就是我们的保护伞,有了房子就能拥有安定,殊不知往往因为房子卖掉了我们的梦想,一生为房奴而挣扎,这是我们思维里的一堵墙。还有我们害怕现状持续下去,渴望改变,却又不断地担心,不去行动,以为爱一个人就是要依赖他,按照自己爱自己的方式去爱,把喜欢当成爱,这些都是我们思维的墙。读完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缺乏安全感,更准确地说是思维里的墙还没有拆掉,一直在影响着我前进。
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恐惧。在这本书里把恐惧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恐惧做不成某事,第二个层次是恐惧做不成某事时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和看法,第三个层次是恐惧自己没有办法去应对这些不认可和批评。为什么我们想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却难以达到,很大部分是源于我们的恐惧,尚未开始就不敢迈步。所以付出了等待成本:焦虑、着急、拖延、达不成目标,在等待中枯萎,简而言之是等死模式。相反,跳跃使我们安定,有可能超常发挥,达成自己的目标。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安全感源于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决定我们人生的命运。什么是心智模式?按照古典老师的介绍,就是我们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世界,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加上固定的思维程序所搭建的内心世界模型,就像你买了一辆大众汽车,你也许会惊奇发现满大街都是大众,并不是大众汽车多了,而是你想看到的那部分。心态来源于心智模式,不同的心智模式有不同的心态,比如同样是遭遇挫折,有的人会迎难而上,有的人会畏缩在自我设置的保护模式中。之所以有不同的心智模式,与我们的感官体验、社会化教育、类似经历、经历推论等息息相关。
心智模式有受害者模式和掌控者模式。受害者模式的人有以下特点:推卸责任,保全自己的脸面;理所当然地做坏事;喜欢分享他们的凄惨故事;用受害获得同情和帮助;以自我伤害去绑架他人。掌控者则相反,他们用开朗、大度的心态接纳世界不公平,用自己的方法面对不公平,掌控自己所能掌控的。静下来思考受害者模式,就会发现,很多人都用这种模式在生活、工作、感情上,如因为他不仁所以我不义,不是我的错为什么要我道歉,你不按照我说的就绝食、自杀,到处宣扬自己的不幸,感觉全世界最痛苦的人就是自己,诸如此类。其实正如古典所说的,我们每个小人物也有大掌控。不可以掌控天气,但可以掌控心态,不可以掌控不公平,但可以掌控心态。
书里说到,职业选择如同恋爱一样有三种境界,年轻时凭着好奇心尽可能多地尝试和体验一些工作,慢慢地在其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最后专注于投资其中一个。职业选择中会有后悔和错过两个模式,突破方法就是给自己一个不做选择、观察的空间和底线,也即是找到职业的基准线,机会来临之时,马上获取。所以年轻时候多经历一些,积累经验,找到符合自己基准线的职业方向,为这个方向努力,那么才能更好地被青睐。
“成为自己的样子,给残酷世界的温暖规划”这句话很温暖、励志,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在成长路上拨开迷雾,打破思维之墙,突破心智模式,拥抱这温暖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