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会
初入社会那几年,好比是家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有时在家呆几个月,有时到外面打打短工。到年底,过年必是要回来的。像这样的状况大概延续有四五年。
那时农村兴起搞副业。好增加一点收入,改善生活。除了告乡(培植茯苓),还有就是告天麻。那一年整个村组都在培植新品种天麻,从传统无性繁殖更新到有性繁殖。即是从天麻种子的源头上更新换代。
大家购来菌种,杂树原料,选些荒地,檐下屋边后坝处,整理担土等做些准备工作。根据培育多寡来选购原天麻种的多少。我也买了大概十来个鲜天麻种,即是成麻。不带伤,品像圆粗直好的来做为麻种。春天气温回升埋下麻种,出芽,长禾杆,开花,人工授粉。果子成熟后,剥开混在专用腐质细料中,均匀撒到铺排整理好的杂树原料上,再放置菌种(一种叫密环菌,形态细丝状,夜间发萤光。是麻子与杂树原料之间传输营养的纽带,对天麻生长起着关键的作用)。然后盖上土,一般做二层。同年秋天,长出新的第一代的麻子。白亮白亮的,像蚕,选手指大小的麻子来做第二次下告。翌年秋天,就是成麻收获的时候了。
新型繁殖操作,需要二年时间。其中不仅人力辛苦,还得投入部分钱来买菌种、树原料等。所以,此事多少对生活经济有一定的影响。说到这些,主要也是想讲告天麻期间发生的一些事。
在购买菌种时,大部分人一开始是在县宣传的一家菌研究所去买。后来组里有一家即堂叔不知从哪跟谁合作,说代理,出售菌种。既路近,还可以赊点账。购买方便的情况下,很多乡民麻农都上他家去买。
出于初次搞这样的事,我既在堂叔那购买了部分,也在县菌研究所买了部分。大家下种后,还没等到秋天,就有人发现从堂叔家购买来的菌种有问题。它只顾长菌丝,而根本不与麻子发生关系,不是麻子与原料树之间营养的传送带,却是进一步吸食麻子,造成满地满土菌丝生长繁密旺盛,而无半点长麻子的迹象。
大家判定这菌种是假的。就像田里遇上了假稻种,只长禾,不长实谷一样。在我培植的天麻地里,也鲜明的表现出了同样的情况。在研究所买的菌种,已正常繁殖,看得见新生长的小天麻子。相反,在堂叔家买的菌种,和大家遭遇的情况一样。有人去找堂叔,问是什么情况?堂叔说自己也不清楚,似乎和大家一样成了受害者。
可到秋天,他家地里却长出了麻子,这又做何解释?大家乡里乡亲,很纯朴,大多都已给了菌种钱。我尽管也赊了余额,但后来帮他家干活,以工抵债。想来,感到被愚弄了。这位堂叔,在年轻时,爷爷把他当自家孩子一样,带他出门找事做。爷爷早就过世了,他心里还有念这个人情吗?从类似这样的事情之后,我对乡村的一些人事,并没有多少好感。越是在落后,在最初并不富裕的环境,人的本性、相互倾轧显得尤为赤裸。并不是只有所说的乡村纯朴,厚道之类。当然,这只是指一部分人。
后来我想着要去学门手艺。记得堂叔对我说:学么手艺,没有手艺一样的。意思是学手艺没有用。当时我年轻,信以为真他说的话。我想,这就是误导。
后来,我还是去学了厨师。是在那一年的五月四号。尽管具体是那一年记不准,可这一天,我是记得的。就是五四青年节那天,我背着个包,去了合肥一家培训学校,开始学习厨师。
这举动完全是我个人想的,并且自己去做的,没有谁来说这个事。有点似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状况。
为期一个多月的厨艺学习时间,想来还是快乐的。吃住和在学校情况差不多,只是学员来自四面八方,大家相互不认识,社会性明显。这是我初次个人体验社会的开始。
我们那个讲理论的老师,是个挺有趣的人。讲课生动,为人精明。每一个菜原料,在他眼里、口中,通过言行表现出来,就活生生的,仿佛都有了生命。产自哪里,各地方价格,都有什么习性、作用?怎样切配等。说的生动有趣。
那些练习翻锅、刀工的场景,也在脑海里闪现。锅里装上细沙,用手腕控制,颠前翻后。拿来整麻袋的发了芽的土豆,来练习刀工。
由于钱不充足的情况下,学了初级后,就没有继续学了。回来后,通过熟人介绍,找了一家饭店实习。这个饭店生意还可以。我主要洗切配菜,打扫厨房卫生。
有一段时间,店里经常来一位年轻的女孩。那时候在农村,很早辍学的孩子一大把。这个十五六岁的女孩,苗条漂亮。我发现她有点那个,就是轻浮。常和店老板在一起腻腻歪歪,动手摸脚的。这样的事,在我青春年少的年代,已经不是新鲜的事物了。只是我还一直处在低情商懵懂的状态。
说来这些经历,想想似乎就没有一件是引导“正途”的。比放读书之事,比放成事立业,因自己单纯幼稚外,生活环境的闭塞,也并没有受到有来自外力的引导刺激。
前些日子,在简书读到一位简友的<读书往事>。其中说到他成长期间喜欢读书,并且遇上了一位亲戚朋友,家有藏书。并得以受之影响,便很羡慕。
本想着要来写写乡土,却写的多是成长中的琐碎往事。这些第一反应搜索出来的经历,一定是深藏在脑中的某一个位置,时至今日,得以把它翻陈出来,见了天日也好。
只是文体模糊,词句、事件杂乱无章,本想着以散文的形式来叙述表达,却感到没有章法。乡土,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总有发肤切身的经历感受,也有许多原始本真的东西。在时光面前,我们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而这远逝的记忆故事画面,将永远印刻在脑中每一根神经。既是那么酸涩,又是那么珍贵美好。只是本人文字写作水平有限,平淡生硬,仅以此记录,作为个人的一份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