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纪元。
使用高倍速阅读法进行阅读。准备:2分钟;预习:2分钟;影像翻阅:3分钟;复习:22分钟。四步骤合计29分钟。激活这一步,我都是和写读书笔记一起做的。
本书介绍的时间管理方法简单,秉承“不完美才美”的理念,不苛求自己当超人,不建议大家学习柳比歇夫这种高阶时间管理践行者。全书的文字通俗易懂,举的列子都是身边人、身边事。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除了运用高倍速阅读法,还应用了昨天读过的阅读类书籍——《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举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读书的筛选程序。
第一步通读,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内角折页。
第二步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页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个脚也折起来。
第三步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书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接下来,再读一遍标记中的内容,到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抄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本来我有12个触发词,经过这样的筛选,最后变成了四个触发词。
第一个触发词,早起的仪式感。
作者用手绘的方式,把早起的第一个时间段,4:00到5:30,分为了12个步骤。详见下图。
现在我通常5:30起床,一直到7:00,这一个半小时时间都属于自己。
我的步骤是:一、穿衣服;二、关手机闹钟;三、上厕所;四、时光阁打卡;五、喝水;六、安排一天工作;七、阅读一本书,完成准备、预习、影像翻阅、复习、这四个步骤;八、刷牙、洗脸、护肤。
第二个触发词。这个时代不缺速度,缺停顿。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那是作者创业的第三年,他一直很拼命的工作,每天开车一百多公里往返于客户、公司和家里,很多时候还会住在客户那边,吃饭、喝水、睡觉,没有一件事情有规律、,身体很快就垮了。2008年下半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作者躺在病床上,整天面对白墙,一个多月的时间只剩下反思与他相伴。
这是一段令人非常难忘的人生体验,很少有人有这样的机会真正停下来思考。
这个时代,不缺速度,缺停顿。而人们通常只有撞在南墙上,才会想起也许该停下来想一想。现在看来有三个对作者有重大影响的决定都是在那个时间段做出来的。第一、自己摸索并建立一套更为人性和平衡的时间管理方法;第二、报名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生班;第三、2009年1月1日开始早睡早起。
第三个触发词,用碎片时间处理碎片清单。
一说到碎片时间,讨论的焦点就成了等车时间、排队时间、交通时间,之后就是探讨这段时间应该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可能是碎片时间,也可能完全不是。
如果你已经为自己划分好了时间段,并为每个时间段列出清单,那么你就会发现等车、排队、交通之类的时间完全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内,时间、地点、环境、身心状态都是很稳定的。
如果你为这个时间段安排的事情,列好了清单,做足了准备,这段时间其实就在你的计划之内,也就不是碎片时间。
用四象限来说,任何执行计划之外的时间都是碎片时间,反过来说可能更会有建设性,碎片时间可以用来做三件事:发呆,随机之事,制定计划。
时间管理四象限是指,一、执行计划,当你在执行自己的计划时,会有一种按部就班的节奏感,在一个个任务被划掉之后,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二、随机之事,紧急情况、即兴发挥等都是随机,只是他们并不在你的计划之列,你也无法计划,他们要么是突发情况,要么是突发奇想,完成了这些事情,你同样会很有成就感,但无法从中体会到计划性。
三、发呆,这里不仅是指做白日梦,还包括看电视剧、打游戏等任何令你看上去很无脑的休闲娱乐活动,此时的你对于别人来说一样是在发呆,发呆时的时光流逝感会让你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而且影响了计划,但是正常的健康的人生需要发展,你值得拥有。
四、制定计划,就是考虑事情怎么做,制定好计划,让你有强烈的掌控感,但无论安排地多么完美,尤其你当下一件事情都没有完成,都还只是计划而已。
第四个触发词,总刷微信怎么办?
微信是有免打扰功能的,你可以关掉消息提醒,也可以把手机上的微信图标隐藏起来,这些方式可以降低你使用微信的频率,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于这种手机族根深蒂固的习惯,仅仅通过其发生的门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正向的事情,刷微信也是一样的,需要找到一件事情来代替它。
我想到的,就是看简书,看自己的简书进行修改,看别人的简书进行学习。这会促使自己不断地思考写作方法,日积月累,便可以培养出简书发文的感觉。
讯飞语记写作法:
本书使用讯飞预计写作法,9分钟语音输入,19分钟修改,合计2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