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王劲松怒斥演员不背台词”的视频在微博上被疯狂转发,瞬间引爆网络。
视频内容来源于王劲松在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剧大师班上的一段演讲。
当时受邀上台分享经验的王劲松,在谈到时下的某些年轻演员竟然把背台词当成一件引以为傲的事,忍不住斥责道:
“我真的很遗憾,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职业变成了背台词都要被表扬的一个职业了。背台词是什么?背台词是你上战场的那支枪,你能告诉我说你到了战壕里没拿枪吗?你多不要脸哪?”
此言一出,立刻在网上掀起一阵轩然大波,引发了无数网友的热议。
说来,这还是王劲松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如此义愤填膺地表达自己对影视圈的不满。
确实,被低劣的商业操作模式荼毒已久的影视行业,的确是苦流量久矣。
01
在演艺界执着耕耘数十载的王劲松,一直都是属于戏红人不红的那类演员。直到最近几年,他的名字才慢慢步入了观众的视线。
在前阵子热播的悬疑刑侦剧《破冰行动》中,王劲松凭借在剧中饰演的塔寨村村委会主任林耀东一角,成功俘获了一大批观众的心。
作为《破冰行动》的头号大反派,林耀东的坏不是那种张扬在外的坏,他披着身伪善的外衣,在暗处操控着大局。
王劲松把林耀东的人物心理特征拿捏得很到位,他演绎的林耀东不怒自威,一举手一投足间,尽显那种深入骨髓的老道和毒辣。
在古装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王劲松饰演的是助力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荀彧。
这个角色的戏份虽然不算很吃重,但是王劲松还是做足功课,更是提前吃透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等相关书籍。
对于荀彧质问曹操是否还是汉臣的那场戏,王劲松直言演得很过瘾。他为荀彧注入的情绪非常到位,加上一起演对手戏的于和伟配合度也相当高,两人的台词表现都极富张力和感染力。
而在由胡歌、刘涛等人主演的古装传奇剧《琅琊榜》中,王劲松饰演的重情重义胆识过人的侯爷言阙,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
和《都挺好》中饰演苏大强的倪大红,《人民的名义》里饰演达康书记的吴刚一样,同为60后的王劲松,也凭借着多年来对戏剧的潜心揣摩和对角色的精准把握,从名不见经传的万年配角,逐渐获得了观众的肯定,成为了一位备受称赞的优质戏骨。
02
其实在国剧史上,王劲松很早就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留给观众第一个印象深刻的角色,就是张黎执导的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太监杨金水。
这部在豆瓣评分高达9.7分的国产神剧,聚集了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一大波实力派演员。
尽管大咖如云,但王劲松的表演丝毫不显逊色。
尤其是在那场小太监测试杨金水是真疯还是假疯的戏里,王劲松的脸上布满了星罗棋布的针。
然而这些针并不是道具,是剧组专门找来中医师,用针灸的方法一根一根真扎进皮肤里的。
当时正值春寒料峭的季节,随之而来的还有一桶一桶往杨金水身上浇的凉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劲松依然保持住角色的既有状态,完成了一连串特写镜头的拍摄。
在电视剧《血色湘西》中,王劲松饰演的麻溪铺清溪书院的瞿先生,在就义前与日军有一段激烈的对峙。
而这一幕在去年湖南卫视的竞演秀《声临其境》中,被王劲松完美重现。
注重细节的王劲松,对表演的要求一直是精益求精。
因为《血色湘西》中的瞿先生是一身长衫的装束,所以在节目中,他要求到后台更换一下衣服,以表示他对当时创作团队的一种尊敬。
换上长衫的王劲松,带着一身文人风骨再现了当年那一幕经典片段。
一句句台词掷地有声地从他口中喷薄而出,他的全情投入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从业30余年,王劲松曾塑造出了多个形象鲜明的角色。
他是《恰同学少年》里的督军汤芗铭,他是《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中的雇佣兵“蝎子”,他更是《北平无战事》中烟不离手的保密局北平站站长王蒲忱。
在拍摄《北平无战事》时,为了塑造出王蒲忱老烟枪的形象,王劲松反复琢磨如何能够一下抽掉半支烟,以便营造出王蒲忱那种极力用吸烟来掩饰紧张的心理。
王劲松对待演戏的态度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他一直非常在乎细枝末节的东西。
大到如何把握角色的心理特征,小到道具是否符合剧情所在的年代,他都力求准确无误。
在这样用心对待表演的演员眼中,自然是不能容忍一个演员,把本应属于基本功的东西,拿来当成一件可吹嘘炫耀的事情来讲。
其实不止是王劲松,早前已有多位老戏骨曾义正言辞地抨击过演艺圈的这种不良之风。
比如陈道明在一档访谈里,就曾对时下某些年轻演员颇为娇气的举动表示不满:
“现在动不动什么手破了,什么哪儿摔伤了,什么冬天在水里头,夏天穿着大皮袄,变成了一个演员的功劳,你就是干这个的,你拿的就是这份钱,你的职业就是这个,然后还把它当作敬业,你演员就应该吃苦。”
陈宝国也被问到过,对于行业内有些演员用数字代替台词的行为怎么看,他明确表示:“不要脸的。”
还有著名导演赖声川也曾吐槽过小鲜肉不背台词的事,他说:
“有个年轻演员让我那个朋友帮一下忙,把台词贴在我朋友身上,把很有尊严的演员变成了小鲜肉的人肉提词器,他就照着念就过关,根本不背台词。对于这样的演员,我很抱歉,我一点合作的兴趣都没有。”
03
这个时代看起来对老戏骨似乎很友好,像是王劲松、倪大红、吴刚等人,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各大热播剧中,一个个都逐渐有了“出头之日”。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似乎并非如此。像是去年年底濮存昕在接受访问时,被问到关于影视作品的计划,就曾说:“我没有机会的,影视作品也没有我的活儿,我演的东西没人看。”
一边是“万年绿叶”终于熬出头,一边是曾经的实力派无戏可演。
面对这种境遇,濮存昕解释说:“娱乐市场真的没有我的活儿。”
纵观当下的影视行业,玄幻、甜宠类大行其道,针对年轻用户的快消剧集可谓是一手遮天。
无论是武侠片、古装剧、还是走向现实的职业剧,最终都无一例外地拍成了恋爱无脑剧……
那些用美颜抠图来制作的剧,要的是青春的面容和年轻的躯体,留给老戏骨们可以选择的机会少之又少。
虽然流量明星对演艺界的冲击,一票空有名气但远远不够专业的偶像流入了演员这一行业,许多年轻演员不再对表演心怀敬畏,演戏也不再是由热爱所导向的结果,而是变成了一种为了赚钱和出名的工具。
大家聚在一起都在拼命赶场、抢时间,影视剧不再是由专职匠人所创造的艺术种类,而是逐渐演变成了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件商品。
再加上现在影视剧的制作周期,往往都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没有人再去围读剧本,也无人肯花时间去用心打磨一部戏,拍戏更像是在玩过家家。
这让一些视表演为神圣事业的老戏骨们无法认同,他们怎么可以忍受演对手戏的演员说台词时就念1234567……
怀着宁缺毋滥的心理,像濮存昕这样的表演艺术家,只能无奈地表示不愿意被“戏弄”。
但也有一部分实力派演员,他们选择继续在影视界默默耕耘。
或许他们无法改变整个影视行业的生态现状,但是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王劲松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的起点不算高,从江苏省戏剧学校毕业后,他选择留在了南京市话剧团做演员。说是做演员,其实那段时间他闲得快发毛了,常年没戏可演。
直到30岁时遇到了演员傅彪,王劲松形容说:“我是在他这个小鞭子的抽打下,放下了自己那点很小的羞耻和面子。”
因为傅彪的鞭策和提携,王劲松开始了北漂生涯。
差不多在40岁之前,王劲松几乎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可以说他是一点一点熬到现在的。
因为早年长期经历默默无闻的职业生涯,所以王劲松懂得作为一个个体而言,其实是多么的渺小。他愿意把自己放到最低,因为“拍一个就必须是一个,没时间慢慢成长了”。
凭着对表演不懈努力的钻研,王劲松成功地让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先于自己立了起来。他认为:“角色当中没有主角和配角,只有演得好和坏。”
但是不得不说,把王劲松真正带入年轻观众群体的,很大程度上并非是那些质量过硬的正剧,而是另外一类具有流量+IP性质的剧,如《麻雀》《大唐荣耀》《扶摇》《夜空中最闪亮的星》等。
在王劲松的眼中,并没有对影视剧进行商业非商业的划分,他的关注点还是在对个人能把控的表演部分上。
他坚信:“只要你好好工作,一直都会有春天。”
与时俱进的王劲松,还跟好友侯勇学会了一系列的网络新词,像是“摸头杀”、“壁咚”等,他甚至还会“比心”,平时在微博上跟网友互动的频率也很高,对表情包也是运用自如。
这大概也是像他这样的60后演员,能快速俘获年轻人的原因之一吧。
04
面对当下一批老戏骨的集中“霸屏”模式,不免让人想起去年同样在《声临其境》中有过不俗表现,并以实力派大叔身份出圈的赵立新,却在短短一年之内就“熄火”了。
赵立新刚刚火起来的时候,人设形象确实立得过于完美了,有演技又会多国语言,低调自律又是文艺青年,演戏综艺两开花。
但再完美无瑕的人设,最终还是输给了自己的“本性”。
说起人设,这真的是最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一种说法。为了帮助明星“吸粉”便于媒体炒作,经纪公司为艺人贴上了一个又一个标签,打造了一款又一款人设。
例如吃货、少女、老干部、文青、国民老公……
起初确实有艺人凭着这些包装出来的人设,吸引了不少路人粉。
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名不符实的人设,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往往是人设立得越完美,崩的时候就越惨烈。
有的人专注于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慢慢成为了戏骨;而有的人浮于表面,忙活了半天,最终变成了戏精。
虚假人设可以称得上是娱乐圈的一种“歪风邪气”,尤其对于演员来说,一味地把他们戏里的角色代入到戏外的演员本身,这本身就是一种误读。
王劲松在解读自己饰演过的长孙迥一角时曾说:“这世上没有非黑即白的人与事,也没有至善至恶的绝对,正因为复杂,正因为混沌,才需要更多层次的解读,才需要一分为二的理解。”
演员也是一样,不论他拥有多少不计其数的粉丝,他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会有缺点,硬安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设,只能是为演艺之路套上一副沉重的枷锁,误人误己罢了。
对于王劲松而言,我们只需要欣赏他的演技就好,至于其他的附属标签,完全没有制造的必要。
因为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没有什么是比捧杀,对他伤害更大的事了。
正如王劲松自己所说:“角色是演员生命的重量。”演过的角色能被观众牢牢记住,才是作为一个演员最值得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