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与说。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现实生活中,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他们甚至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可他们却可以与人交流。为什么呢?因为从婴儿开始,他们就在不断地听父母和周围人说话,随着大量语言的不断输入,最后便自然而然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
俗话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也就是,不一样的环境造就的语言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语言交流活动是从听开始的,没有听就没有语言的交流。那么有效“倾听”的前提是“注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注意力较难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如何使学生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始终“注意倾听”?
1、需要媒体的辅助。比如音频或者视频,在教师组织活动前,可以将听说的文本资料“直观化”(1.在有视频辅助的情况下,听力材料的理解会更直观。2.教师在播放录音时,可以在PPT上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帮助理解文本的大意。而这个图片是起辅助作用的)
2、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进行问题导听。(在播放视频或呈现整体内容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帮助学生聚焦整体内容,感知信息。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猜测可能发生的事情,对故事情节有个猜想和估计,有了预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聚焦听力内容,关注度会提高)
比如,我们三年级下册有一篇文章是关于母亲节的,在母亲节当天孩子给了妈妈一个拥抱,鲜花和吻,妈妈就热泪盈眶了,针对这个画面进行预测,各种预测后,教师给学生呈现材料,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理解的意义更深刻
3、设计基于学生生活的真实任务。活动前,就明确交代活动内容和活动要求,唤起学生的兴趣,活动过程中,通过小任务的介入检测学生倾听的效果。
4、听记同步(在听的过程中及时记录重要的内容,核心词汇,这个更多的是要求高段的学生,这时,我们的积累本就起到了很多的作用。而针对低段的学生,可以设计连线、选择、涂色、配对等的简单活动,辅助孩子记性记录,理解。)
5、最后在听与记的基础上,就需要需要感知理解语言内容
语言内容中核心内容的反复复现。必要的重复,可以减轻学生的活动压力,增加对核心句型的理解,提升对听说材料的感悟,为后面的语言输出奠定基础。在倾听、感知扎实稳步的进行下,需要进行模仿(也就是说)的培养。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听与说都尤为重要,如果说听是接受语言的表现(输入),那么说则是思维的表现(输出)。模仿,也就是说,即语言的输出,思维的表达。
首先需要模仿语音语调,在洋腔洋调中培养良好语感
在我们的教学中,利用少儿趣配音、伴鱼绘本及各种公众号上的英语资料,让学生模仿词汇的基础读音、重音、意群连续、语调、节奏等,让我们的语言不那么“直白”。英语中一些句式的语调和汉语中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比如陈述句读降调:I like pandas. 特殊疑问句读降调:Who is he ? 感叹句读降调:How beautiful. 祈使句表示命令读降调:Don’t move.表示请求用升调:Would you like have some juice ? Let's......一般疑问句读升调:Do you like monkeys? 选择疑问句前升后降:Do you like apples or bananas? 并列各项中,前几项用升调,最后一项用降调:I have some apples, bananas and pears. 未听清对方的话,要求对方重复一下用升调:who? Pardon? When? 等等。
其次要模仿说话者的情绪表达,提升语言色彩
让学生勇于模仿,用夸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气词,音调高低缓急,可以很好的体现说话人的感情,就像语文中的朗读,在英语中也有英语的朗读,说话的语气,情绪。比如:toys , 教师拿一些玩具实物,创设情境,学生一定很兴奋,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借着这个实物情境,和学生们一起欢呼:wow, so many toys!并顺手拿起一个洋娃娃,继续说:I like this doll. It’s nice.孩子们此刻的情绪表达是兴奋激动的,那么他的语言也是高昂的,在激动中做到真正的喜欢。
听是吸收,说是表达。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在英语学习中,一定要打开我们的耳朵,真正做到善思,多听,最后达到乐说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