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季,各大平台主推的都是跟开学有关的话题。一篇“这一跪是最美的文化”引发朋友圈热议。
原来是名为《开学第一课》大型公益节目,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自2008年起,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这一节目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而设计,以他们喜欢的方式,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有利于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每年都是针对当年最重要的事情选定节目内容,有利于增进教育的实效性。
一档从娃娃抓起的传承民族精神的课,开播10年,如今才有机会把传统文化做为一堂课名正言顺登堂入室。回看过去10年的节目主题,无一不是当年的热点与事件,而传统文化却被沉封。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纷纷撩拔到民众对传统文化渴求的痒点,如决堤的洪水、翻滚的波涛,一股脑渲泄出来。尽管今年被热议的重点不是节目内容本身,但热议已经将传统文化这堂课走到大众视野。传统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仙云阁,更不是不可触及神秘谷,这堂课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下相结合,用创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给民众叫了个早,尽管迟了10年,或许更久一些,但至少它来了。
传统文化如今已从博物馆、档案馆走进了小学课本,这意味着未来传统文化将成为主流,不仅仅是中国,更是全球的传统文化。
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引起我对这两个话题的思考。传统文化我的理解是,民族精神与历史文化沉淀并得以传承后的结晶,它是不可逆的,是集体的智慧。而国学则是一种思想体系,儒家是一个思想体系,道家是一个思想体系,而古诗词呈现的只是一小部分,不能呈现整个国学内容。如果说传统文化是大海,国学就是那珍珠,传统文化是广义的文化范畴,国学是狭义的知识体系。无论传统文化还是国学都是历史的、经典的,需要被保留、传承并发扬光大的。智能时代让十年一代变成一年一代,而未来的每一代都将是传统文化走向复兴并走向全球的一代,而且是代代相传,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