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法则即蓝图法则,是指根据你自己的喜欢、热爱、兴趣爱好、工作或擅长,把你喜欢的可能领域写下来,形成你专属的人生框架,然后按照你的人生框架去生活工作学习。
在你自己建立的人生框架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生命正在朝哪些方面展演,哪个或哪几个部分是你的生命主轴、核心关键,哪几个部分是你的分支。
拿集台湾文案天后、著名广告人、创意人、环球旅行家、作家、修行人、教师、北大博士等身份于一身的骨灰级斜杠青年李欣频的梦想开屏图为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生命主轴(地基)是:文字、写作或阅读。她的生命分支是网络、创意、电影、广告、心灵、旅行、美食、爱情等。然后通过把分支与主轴进行自由组合,生长出来了很多相对应的作品和身份。按照她自己说的就是,“1个主轴+8个分支”就够她玩好几十年了,根本不需要再去找什么工作。如果你的兴趣爱好全面开花,那么恭喜你,你根据热爱所建立的人生框架就够你忙好几辈子了,即你将没有机会没有时间感到无聊感到没事情可干,你一有时间一有空就会往你的人生框架里注入时新的血液、全新的营养、最新的能量。这样为喜欢而忙碌的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做到高效学习、终身学习,活多久学多久。
再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人生框架以及我是如何搭建框架的?
记得2012年到处散播着“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这个消息,单纯的还是在校大学生的我竟然信以为真。所以在末日之前的那段时间,我一直逼问自己:“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么我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人、事、物是否有意义?”我就针对我生命中具体的人、事、物,逐个逐个地问有没有意义?明天就要死了,今天还没有完成的事情有没有意义?没有,删掉。明天就要死了,手头上还没花出去的钱有没有意义?没有,删掉。明天就要死了,用心和他人建立的情感关系有没有意义?没有,删掉。这样一直追问到底,不断地删掉,删到最后我竞狠心把我最爱的贵人、家人、朋友、伙伴、同学、老师、同事、领导等,还有我自己都删掉了,因为明天就要世界末日,他们对我哪有意义,就连我自己对我都没有一点意义。
时间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然而这一天竟然一切如常,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改变。怎么办呢?生活还得继续啊。那么请问已经删掉一切的我、一无所有的我、两手空空赤条条如初生婴儿般的我,在这个地球上到底最想要些什么?于是我就站在“自己已经死去”的角度,听从内在最真实的声音,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最想要,开始一一列出了这样的生命清单:1、人脉关系;2、书房;3、旅行包;4、个人资料库。没了,我就想要这4样东西,其他的与我无关,可有可无,来来去去都没有关系,如果来了,我欢迎我珍惜我感恩,如果没有,我也不会不开心。于是我就带着我的这4样宝贝走过了2013、2014、2015、2016、2017和2018年,简简单单,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后来读了山下英子写的干货畅销书《断舍离》才豁然开朗,原来这几年我一直在用《断舍离》中的精髓来不断清理我自己的人生。勇敢清空我生命中已拥有的一切,重新去选择我最想要的一切,即是一种让我起死回生的断舍离。
虽然已经列出自己这一生最想要的生命清单:1、人脉关系;2、书房;3、旅行包;4、个人资料库,但每项清单里面具体要有些什么内容还是比较模糊的。于是2016年1月24日我就报名去参加了李欣频老师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16梦想蓝图课,这也是我这辈子与恩师李欣频的第3次见面。在李欣频、薛良凯和吴璧人3位老师共8小时左右的课程的指引下,尤其是在一天可以看40多本书的大神薛良凯老师的指导下,我细化了我的生命清单,展演成为了我的人生框架或生命蓝图。记得在课上我边听薛良凯老师讲的“恐龙的骨骼框架”、“思维导图记笔记”、“知识管理”等概念,边在自己的脑子里虚拟展演我的生命蓝图。听完他们的演讲,动车一回到家脑子还在高速运转,我就趁热打铁,把自己的生命清单再次进行冥想细化记录了下来:
1、人脉关系:贵人(李欣频老师等)、家人(爷爷奶奶外婆、爸爸妈妈、大哥大嫂、二哥二嫂等)、朋友、合作伙伴、同学、老师、同事、领导等。
2、书房:李欣频的《李欣频的人生学校》全系列(24本)和《人类木马程式》、朗达·拜恩的《秘密》《力量》《魔力》和《英雄》、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系列、素黑的《好好爱自己》系列、华勒思·华特斯的《失落的致富经典》和《失落的成功经典》、佛罗伦斯·西恩的《失落的幸福经典》和《灵性的觉醒》、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系列、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与神对话》系列、M·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系列、《富裕属于口袋装满快乐的人》、《有钱人想的和你不一样》、《臣服实验》等。
3、旅行包:几件自己怦然心动的衣服、几条自己满心欢喜的裤子、几双自己一见倾心的鞋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