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新词特别多,比如躺平,躺平说得是它的社会意义,现在很多这种特别大白话的词汇用在社会层面,它的内涵就丰富而具有时代性,说起时代性,现在我们通常以年代来划分人群,这些人群也代表着时代的特性,这里列举一些现象探讨一下躺平是怎么成为一代人的共情,而且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词没有意识意态的倾向,中性的随口就可以来把自我的一种状态用这两个字描述,可以涉及到的边际地方很多,工作,生活,自我学习这些相互融合的关系中的环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用躺平来注释自己的状态,它很管用,而且社会层面接受和理解的程度深刻,一句躺平可以说出自己的情绪也道出别人还没出口但是情绪里一样的共情,即然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躺平两字就可以点到为止,这个点就好了,不用把话说得得那么深,相互顾全了之间的那种不可言明的悲点。
这样的状态也好,群体里在那种不可言明的地方形成一种平衡处,那种不可言明的地方每个人面对的形式虽然不一样,但是其共情是相同的,都是无可奈何般的过程以及过程延伸的没办法的状态,彼此相抿一笑识江湖般的躺平意思如同两人见面相互寒暄你好你好一样,一切负重相互理解地缷一缷,感觉上也不错,所以这两字的如此广泛的接受程度体现了其现实意义的注解。这也是它的有趣之处。
六零后在年轻的时候正是逢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活动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全面的成为一种全方位的冲击,社会变革过程中的机会出现了,特别是经历了姓资还是姓社的全社会层面大讨论,对于未来的想象空间丰富了,抱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个人浪漫主义情怀迎着时代,那时开始谈论财富,才能,觉得社会层面的变化过程中的机会很多,他们年轻时没有躺平的现象。
七零后走上社会已经到了九十年代了,国家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已经跑步完成了二十年的路途,高速的经济增长,市埸经济涉入很深了,伴随着经济过热,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这列经济巨轮还是在以一种向前的惯性向前行驶,社会层面对于个人的机会还是在继续释放,同时也有经济危机的释放,国企改革中的失业现象明显,那时称这种现象为下岗,国企转型过程中七零后感觉到天生我才未必有用,自己要努力,这时的六零后的想法已经实际了,在这个机会又深感危机的社会结构里用一种更务实的态度面对。
八零后开始成长起来,走上社会已经进入新世纪了,这时已经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了,这期间有温总理提到的农民工现象,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八零后进入社会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私企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劳动力主要市场了,八零后的职业初期已经不在那么乐观积极了,社会层面对于个人的选择的各种要求越来越多了,八零后中受到大学教育的学子相对于社会需求,处境要好一些,社会层面到处都在讨论的是竞争,以及知识是生产力的话题。时空到了九零后成为社会人,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已经让人们错鄂的看不清看不懂了,九零后刚一下场子,九零后自身自我戏虐自己这一代为脑残,这也是一种自身的一种免疫力,这一代的戏虐以及社会层面的标鉴,也可以反馈到在竞争意识已经白热化了,九零后比前几代人更大普及层面接受了高等教育,然而这种标签意识也说明作为年轻人在应付来自于外界环境压力方面的那种承受状况已经很糟糕了,紧接着毕业就是失业的悲观情绪开始出现蔓延,零零后也进入青春期,零零后看到的是他的上司是大学毕业的八零后,以及更多的研博毕业的九零后,这些上司才三十多岁,各种向上渠道已经如排兵布阵般的严阵以待,这时他们走入江湖,上司们把他们上升的趋势已经占道般的填满了,才三十几岁,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他们看不到自己有向上的可能性,他们的前辈戏虐脑残的一代,有点告白各界他们这一代未来做不出成绩,是有情可原的,因为开始他们是有标注的,如果这样子向上突破了说明九零后中有这么一个卓越群体,突破不了,他们已经得到社会标鉴了,本具己脑残,这也是一种间接免疫力,不管怎样说自己可以解释给自己。似乎也就解释给社会了。
躺平更有意义,它适用于几乎上述的所有阶层,目前没机会,努力也白搭,还不如暂时躺平,有机会再站直,也可以用养精蓄锐意义注释它,当然这个词更多是戏虐的意义,把一些消极的行动力都可以这样叙述,如果把它当成一种社会情绪的感觉,当然不太好,社会总是要有一种进步意义,有一种向上的价值观向,躺平的意义在于它的指向不是向上,躺平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可以解读的层面很丰富,不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思考一下当下这些热词,它也是一种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