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第一篇《为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讲了很多次的孝了。现在讲的《为政篇》,被称为“四子问孝”,是非常有名的公案。我们今天讲“第三子”子游问孝。
反反复复讲孝的问题,在当今以客户为主导的时代,会不会让大家很烦呢?我曾经想把这些段落都跳过去,因为要以大家观感为主嘛!
另外,我个人对于孝的理解、在孝道方面做得也不尽好,对我自己而言,是不是把这些内容跳过去也更好呢?
我认认真真地想了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觉得,继续讲是必要的。
为什么呢?其原因还是和我们现在所受到的、习得的教育有关。
比如这个孝,如果大家手里有新华字典,孝怎么讲呢?
孝: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
我们大多数接受的就是这个定义。我们不说它对与错。只问:它是完整的吗?生活中,原来并不是“定义”那么简单,他需要很多的内容。
从一部《论语》来看,那么多有智慧的人,对这个孝发生了困惑和疑虑,那我们呢?我一时觉得要讲的内容蛮多。
我以前一直讲孝和爱是两个可以等量齐观的事情,今天讲孝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孝和情商的关系
我想每个人都曾经面临过两代人的冲突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必须要“情商+智商”。
不久前,我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讲自己很容易搞定工作方面的事,但是对于父母、妻子却没有办法。我想,这不是智力商数的问题,而是情商的问题。那么情商怎么培养呢?
借用孟子的话: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个“动心忍性”是什么呢?讲的是情商的提高。
各位,无论大家学、还是没有学过类似静坐、冥想这类的功课,静下来,向内看看,在我们内在,你觉得充实吗?有东西吗?
我们和自己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国古代人,一直强调的学习方式,就是不断地揣摩,让自己的心里有数儿、有谱儿。当我们赞叹苏格拉底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从而发现了泛音的规律、和声的规律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不就是《易经》所谓的“相数理”?
我们通过感觉,获得一个“相”,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其数的关系,再推演出“理”。
孝是内生的学问
我把学问分为两种:一种是内生,一种是嫁接的。知识通常都是嫁接的学问,是从外界进入的,进到我们的脑子里。我们可以用;但只能在某些条件下可以。
而有些只能是“内生的”。什么是内生的呢?是从生活经验中,我们加以体悟,加工而得,是从我们的心灵中长出来的。我们运用起来非常自由。
面对两代人的冲突,如果我们动心忍性,增益不能的话,我们长出来的应该是内生的学问。这种学问,带着个性、体温,可以用到其他的人际关系之中。
孝可上升为仁义
孝,起源父母与孩子之间,究其根本的含义,它超越这个简单的情感,而上升为仁义。所以讲周公的孝道是:德配天地。
我们理解这个孝,其实有很多的层面。在“体”、个人的体会的层面,认知的本体的层面,有另外一层光景,不能只局限在家庭的内部。这样看这个孝,再回头看四子问孝的故事,我们才能看得出它的味道来。
在子游问孝的这一章中,提出一个敬字。这个敬字,我们当然说是态度,但其实还不够,他体现了 “序位”的问题。正因为有了序位,才会有人类的组织结构。
现在的家庭中,我认为序位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的序位太高。吃什么?去哪儿?这些由孩子来决定家庭有没有?可是如果孩子很小的时候,他能够决定这些吗?老人们以前说:不能没大没小的,这就是序位的问题。
一个孩子能够成为家庭中的一员,以后才能顺利成为社会的一员,因为这个社会是有序位的。
当然,崇尚自然的人,崇尚自由的人,也许会反对这个说法。觉得序位这个东西,辈分这个东西不自然,不好。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道理:自由在高处。而自然是人类需要千辛万苦才能到达的智慧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晚年才达到的境界。
孝的经济学意义
另外,古代人讲孝,还有一个“经济学”上的意义在。现在大家讲人脉对于成功非常重要,我们最初的人脉是来自父亲和母亲的家族的。也许有人说,哦,不对,我们家都是穷亲戚帮不上忙。真的吗?俗话说,皇帝家还有穷亲戚。这是事实,比如李贺和刘备就是皇帝的穷亲戚。我们每一个家庭的亲属里面也一定有可以帮助我们的人,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利用起来。
现代人,尤其是在城里生活的人,没有安全和归属。大学毕业,或者出外务工,一个人被丢到漠然的城市里面。两个年轻人结婚,两个个性都没有得到教育和发展的年轻人,结合在一起,面临着工作的压力、房子的压力、社会的压力,而情绪有从来没有好好面对过、梳理过,建立一个和美的家庭其难度是巨大的,所以我们更多的是选择发泄掉自己情绪能量。而这些情绪被派遣掉、发泄掉以后,我们建设家庭的能量也就没有了。
如果反过来,我们从小在“孝”这个问题上,没有轻易的放过,我们认真地学习和研究了,又会怎么样呢?我想,在家庭这个天然的学校里面,情商和智商都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虽然我们现在谈孝,似乎是在要求孩子,要求自认为孩子的我们自己,但其实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氛围、美好的情感,其责任却是在父母。
孔子对于他的学生,给了更高的要求。一个能够面对苛责的父母,并能够很好发展的孩子,相信他在处理复杂人际关系上,有更好的办法。
在一个做微信公号都需要团队的年代,在一个体力渐渐被大型机器所替代的年月,一个人的情商变得那么重要。他不仅仅是摆脱孤独的需要,也是成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