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回到家,打开朋友圈,看到小妹发了一条消息《再见金庸: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也未绝望》,方才得知:金庸先生走了!
等忙完家务坐在沙发上,再打开手机,各方报道铺天盖地地来了,这时,眼眶里的泪到底没憋住,悄悄地流了下来。
一代大侠走了,带走了的不仅仅是多少人的武侠梦,还有一个时代集体的青春与幻想。
自识金庸,方识江湖。
江湖,是从少年到中年认识的最美好的词汇之一。
虽然江湖有险恶,有阴谋,有欺骗,有暴力,波诡云谲,但是,江湖还有侠义,有果敢,有温情,有因果,义薄云天。这些,都在金庸的字里行间。
初识金庸在少年。
1983年,一部风蘼中国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让我们全家每天晚上雷打不动地围坐在电视机前,这部电视剧让我真正初识了江湖和侠义。唯有这部电视剧开演时,爸不会横眉竖眼地喝斥我们去学习。他会耐着性子和我们一同看完两集后,然后关了电视。
我们则带着剧情的余温血脉贲张地坐在各自己的作业面前,那些难题都是我们要消灭的对象,心情也不那么枯燥烦闷了。
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爸妈带我们回老家探亲祭祖,返回时绕道兰州停了一天,那是我们全家唯一的一次家庭旅行。
我记得勤俭节约的爸妈一路小心翼翼地花好每一分钱,毕竟当时我们的家并不富裕。旅馆、公园、黄河大桥、牛肉拉面、雪糕……,当一家人很“奢侈”地在兰州游玩了一天后,第二天要启程回家在兰州火车站候车的时候,爸妈分别带着年幼的我们逛火车站周围的大小地摊。
妈带着我和弟弟流连在一个小书摊,我们翻着着图书,一套《倚天屠龙记》印入眼帘,一共五本,我忘了多少钱。看到我和弟弟盯着那套书两眼发光,妈狠狠心帮我们买上了它,我和弟弟分别牢牢抱着它们,无心再看其它。
记得那一路的火车上,我们如饥似渴地看了一路《倚天屠龙记》,从此,我和弟弟妹妹们开始满世界地寻找金庸的作品。买不到书就去借,借不到就听别人讲。
最早拥有的《倚天屠龙记》已被翻烂了,我们又先后读到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连城诀》、《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天龙八部》……。
少年时正是人生观初次塑造的时期,在那个重要的时期我有幸遇到了金庸,遇到了武侠,它比童年崇拜的孙悟空更真实更有吸引力。
爱国怜悯、正直勇敢、仁善担当、执著专一、抑制强扶弱、大义凛然、英雄肝胆、古道热肠……,这些品德牢牢地刻在了记忆深处,成为一个少年尊崇的人生观雏形。
我沉浸在少年的武侠梦里不愿醒来,这个梦陪伴了整个青葱岁月又到了青春岁月,直至人到中年。
少年、青年、中年,因为侠义精神的影响,虽身处校园、职场甚至家庭这些不同的“江湖”,在平庸平俗的人生里尝尽了酸甜苦辣生死离别,却努力让自己“笑傲江湖”而不沉沦,感谢金庸先生!
如今,我最爱的那位大侠在“大闹一场后,悄然离去”了,我潸然泪下不由自己,那是灵魂在痛楚。
“今番良晤,豪兴不浅,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咱们就此别过。” ——《神雕侠侣》